损伤识别方法
不知道现在大家的损伤识别都在用那些方法,是在做基于振动测试的,以模态振型和模态曲率为损伤特征值来进行损伤识别还是用什么别的方法,感觉这种基于振动测试的方法在实际的工程中根本就没有办法行的通,如果不能用到工程中去我们现在的研究还有意义吗?迷惑中,不知道你门做的东西能在工程中应用吗?现在的桥梁检测和监测也好,基本还是以静力响应来判断为主吧。 损伤诊断的方法包括动力参数诊断法,静力参数诊断方法,子结构分析方法,统计学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动力参数诊断方法包括你所说的模态振型,曲率模态,除此之外还有频率,应变模态,坐标模态保证准则,柔度,模态应变能等;静力参数主要有应变挠度等;神经网络研究的人很多了,但是多用有限元模型上出现的损伤情况来训练网络,秦权前辈曾经说过能用有限元来精确模拟的构件往往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多出现在无法准确模拟的部分;统计学类的方法应该有广阔的前景。最后建议你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综述。 损伤识别方法有相当的部分来源于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然而土木结构的损伤识别又较机械故障诊断更为复杂,比如有些大楼、桥梁在明显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它的承载能力,而且我感觉一个损伤识别挺尴尬的局面是,做损伤检测是为了在结构破坏早期起到预警的作用,但是好像检测出它的微损伤(这些并不一定会对结构构成威胁)的意义又不是很大,假如一个大楼、一座桥梁要真要发生坍塌,那已经是不可逆转,已经无法控制了。所以感觉对于损伤识别的研究,或者结构健康监测,在收集环境资料、为开拓新的结构设计理念提供参考方面似乎意义更大一些。损伤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如你说的基于振动理论的方法,还有基于应力波传导的方法,现在桩基检测大多用这一方法。不管是振动的方法还是应力波传导的方法,在工程中有应用,比如香港的青马大桥,在车辆通过的时候,桥梁振动会采集到很多信号,然后进行分析;如我刚才说的应力波传导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只不过是这些方法从开始研究到现在也大概只有40来年的时间,从理论到工程应用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如果没有这些理论支持,工程应用就无从谈起。这就是科研^_^(说的有些大了,不过结构的损伤检测是现代建筑必须的组成部分,不管是科研价值还是应用价值都有很大的意义)
(以上纯属个人不成熟之想法,欢迎和大家讨论)
[ 本帖最后由 azureps 于 2006-8-4 07:57 编辑 ] 现在我也在用静力 理论研究需要耐心和时间 azureps讲的很好,补充:
工程结构动力监测与机械工程差别:
1.激振源不同
2.响应信息
3.识别问题的类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