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关于《经验模式分解算法的探讨和改进》一文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9-7 13:33 编辑1、在《经验模式分解算法的探讨和改进》一文,图3(b)中,最后一行残余项在Rilling文中基本上为常数0,本文为什么波动很大?和原文好像不一致?
2、再讨论图3,不同的分解方法导致最后的残余项变化很大,而且由于分解的泄漏,误差最终会传递给余量。大家知道,好多文章却把余量当作该信号的最终走势,所以常用在经济预测等领域,如陈隽的《经验模分解在信号趋势项提取中的应用》。既然算法不同导致趋势项差异很大,那余量用来预测某事物的发展趋势还有何意义?
谢谢指教!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9-7 13:34 编辑
原帖由 worldtour 于 2007-6-12 10:36 发表
1、在《经验模式分解算法的探讨和改进》一文,图3(b)中,最后一行残余项在Rilling文中基本上为常数0,本文为什么波动很大?和原文好像不一致?
2、再讨论图3,不同的分解方法导致最后的残余项变化很大 ...
1. sorry,由于没有标注刻度,所以难免引起大家的误会,补充如下:
说明:在第二个图中,由于最终余量为0,即 max(abs(imf(n,:))) = 0,故把刻度设置为 [-1,1],以便观看
2. 目前EMD是近似算法,带有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端点延托、零均值条件的判断上),所以趋势项的确存在差异。个人认为,对分解得到的结果(imf 也好,趋势项也好),取“相关性”作为衡量的指标较为稳妥,即全局意义上看信号的走势比较合理些,点态的话,估计要EMD理论的诞生才好说明
[ 本帖最后由 eight 于 2007-6-12 11:11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9-7 13:34 编辑
原帖由 eight 于 2007-6-12 11:08 发表
1. sorry,由于没有标注刻度,所以难免引起大家的误会,补充如下:
26824
26825
说明:在第二个图中,由于最终余量为0,即 max(abs(imf(n,:))) = 0,故把刻度设置为 [-1,1],以便观看
个人觉得,改进后的图中,既然max(abs(imf(n,:))) = 0,则也应该把刻度设置为[-0.05,0.05]才对,这样同一标度下才好对比分析?
如有不妥,见谅!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9-7 13:34 编辑
原帖由 worldtour 于 2007-6-12 15:00 发表
个人觉得,改进后的图中,既然max(abs(imf(n,:))) = 0,则也应该把刻度设置为[-0.05,0.05]才对,这样同一标度下才好对比分析?
如有不妥,见谅!
呵呵,得到的结果和现在[-1,1]是一样的。我的EMD算法是做成一个小软件形式的,目的是对各种信号都通用,所以设置成[-1,1],并非针对某一个信号而言 怎么和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ITS ALGORITHMS这篇文章的分解结果有出入?多一个imf4,就运行带的例子emd_triang.m,以前也没注意和原文对照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9-7 13:34 编辑
原帖由 form 于 2007-6-29 15:28 发表
怎么和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ITS ALGORITHMS这篇文章的分解结果有出入?多一个imf4,就运行带的例子emd_triang.m,以前也没注意和原文对照
你一定是用新版的程序吧。那篇文章用的是 2006.02 的程序,所以结果有出入,flandrin 改动了几次,最早那个版本(即2006.02)的程序在IMF滤波停止条件的判断上有误(两个条件满足后,多减了一次),这个仔细阅读一下代码就知道了
回复 #6 eight 的帖子
恩,是用的新版的程序。我以前看过他这个例子,(好像用的以前的程序)也没注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又看了一下发现不对啦。我去看看,谢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