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xman 发表于 2009-5-3 15:17

三种方法处理接触模态分析的结果



我用addglue 和cp三种方法对一个简单的例子做了模态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第一个图形是 有限元模型,y=0处节点全约束,两个立方体接触处用上述三种方法处理,其他参数一样,第二个图是对应的十阶模态的固有频率图。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上来看,结果相差不大,现在就差一个用线性单元模拟接触面的实验了,但是接触处的动力学参数识别有些麻烦,正在探索,大家看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好的书籍提供以下,我们共同探讨,谢谢

[ 本帖最后由 16443 于 2009-5-4 12:30 编辑 ]

zhouxman 发表于 2009-5-3 22:20

没有人能发表一点建议么??

16443 发表于 2009-5-4 12:29

通过实际实验来获得

zhouxman 发表于 2009-5-4 15:04

恩 ,看到书上有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的,可以吗?

16443 发表于 2009-5-4 16:17

什么书?
一般文献中的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

zhouxman 发表于 2009-5-4 16:39

有一本书 是 廖伯瑜 的 就是专讲结合部的,还在看在,慢慢交流,
看来要在这个方面有一点研究,不是突破就很难了。。。

zhouxman 发表于 2009-5-4 21:33


今天还做了一个预应力的,得到的前十阶模态如图蓝色线所示,说明有预应力的刚度要大一些,是比较合理的。

16443 发表于 2009-5-5 08:30

有预应力肯定刚度增大。
廖伯瑜 的那本书 ?

zhouxman 发表于 2009-5-5 08:49

有预应力时候 系统刚度提高,相当于增加约束,得到的频率肯定就高
廖伯瑜 的《现代机械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楼上知不知道 add glue cp 三种方法处理的有什么区别,对上面的简单例子来说影响看来很小,拿有区别又在那里呢??
知道有一些书里面可能讲了,但是一时没有看到,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zhouxman 于 2009-5-5 08:53 编辑 ]

16443 发表于 2009-5-8 11:06

回复 9楼 zhouxman 的帖子

add、glue、cp在连接两个零件方面能获得同样的特性,只是在几何上有区别,add是把重合的几何特性相加,比如两条线add就成一条线,而glue或cp的作用是把两条线上重合部分的自由度耦合,使其有相同的自由度。

zhouxman 发表于 2009-5-8 22:14

哦 谢谢 谢谢
咋 没有人给我加分啊
我说了这么多 哈哈

byron_zhao 发表于 2013-3-25 19:36

楼主。。最近我也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能交流一下吗?

scheyi 发表于 2014-11-3 15:13

新注册的 看不到图片   搞什么???

scheyi 发表于 2014-11-3 15:13

看来需要刷刷分

scheyi 发表于 2014-11-3 15:13

scheyi 发表于 2014-11-3 15:13
看来需要刷刷分

必须再刷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三种方法处理接触模态分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