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理论研究的人不容易做到熟悉工程;而工程技术人员又很难有精力去深入分析。
不过大家都在为此而努力。 是噢,太难了。
其实很多已经老掉牙的分析方法,在很多的领域中完全没有应用起来。
工程人员对这些方法不熟悉,科研人员对这些方法不屑,出不了什么论文啊,成果之类的。
回复 17楼 skywolfzxm 的帖子
同意您的说法,虽然不是普遍性问题,起码我希望不是普遍性问题。需要有一个中间层人员解决方法与应用之间的问题。
方法没有好坏,只有适用与不适用。
我现在就整天琢磨各种分析方法到底应当怎么用、能有多少有效信息之类的“非常不先进”的工作,但是我愿意做,因为需要做。
回复 18楼 赤脚医生 的帖子
中间层人员不好找。谁会无端跑到这中间来解决其中的问题。我想只能是这样:
1、有能力和热情的工程人员,努力探究一些分析方法;
2、愿意结合实际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一些实际工程。
可能这样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
1、有能力和热情的工程人员,努力探究一些分析方法;
2、愿意结合实际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一些实际工程。 ...
个人亦较认同LS的看法! 赞成楼主观点!
我认为:故障诊断需要的是人,了解故障诊断的人,理解故障诊断的人,熟悉故障诊断的人。任何仪器及任何所谓先进的方法都不过是工具而已,工具,仅此而已!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故障诊断有时一件相对复杂的工作,谱图跟故障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要想提高故障诊断方法的造诣,必须提供个人的知识水平、技能培养和经验积累。 我觉得现在我就是在充当一个中间人的角色。研究生做声发射故障诊断的,感觉太过于学术了,现在做工程,用振动方法分析数据,基本上找不到别人在这个专门的领域里的先例,只能自己摸索。 其实,在实际工程中有做不完的课题。只要有有心人,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就可能会有所突破。
回复 22楼 skywolfzxm 的帖子
在工程中做一些实事,需要有乃得起寂寞的精神,因为在工程方面的工作很难说有什么很高的技术含量,写文章比较难,但是这些工作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需要更多的临床医生。回复 24楼 赤脚医生 的帖子
高技术含量应体现在解决工程问题和实用性方面。脱离实际的理论研究,很难说有技术含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呵呵。:@P 从事这个行业已经五年了,但是觉得越来越难,现在好了已经跳出这个圈子了, 当逃兵了.
五年,给我的感觉是,越学越不知道如何去诊断故障了,太缺乏理论基础,想要再继续深入必须从头开始系统的学.
头一年,感觉只要给我一张频谱,就能把故障给找出来. 第二年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觉得一张频谱什么都不是.
后三年觉得要想在这行业中要有所建树,太难. 没有十几二十年难成大器, 而且过程也是非常的艰难.
振动论坛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这里能学到很多阿.
回复 26楼 造纸机 的帖子
过去有一种说法,“学医三年,以为天下没有不治之症。”就是说在刚刚接触一门技术时很容易轻视了它,只有当身临其境时,才会觉得原来的想法有些幼稚。我本人也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现在觉得,看起来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不容易说明白的。学医五年,加上临床,尚且可能出个一起半起的医疗事故,既然我们从事的设备医生这个行当,理当要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有好学的精神,我相信一定会有建树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回复 27楼 赤脚医生 的帖子
现在还有一个现状就是企业对故障诊断的不重视,花几十万买了设备和软件,在很多企业都是处于半使用状态.做故障诊断如果要精确诊断,个人认为不现实, 能做到的只是大概什么故障,大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在现场做故障诊断能做到一锤定音那绝对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我本是一个仪器开发人员 由于像您说的那样要了解现场 跑过大量现场后 现在已经转行做现场了我觉得IT的开发做的人太多了 但是这解决不了现场问题国内做这条路的人应该没几个了。。。 有没有人给新手写个这行业的学习之路呀。包括理论和现场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