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无处不在的引力的作用,最终会使膨胀停止下来,并且使所有的物质不可抗拒地回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最终的奇点。果真如此,宇宙就是以大爆炸开始,而以大坍缩终结。那么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膨胀过程中,时间箭头是从高度有序的大爆炸奇点,指向某种无序性最大的中间态;然后当宇宙开始向大坍缩——它看上去和大爆炸是同样高度有序的——收缩时,时间箭头便反转过来,即出现时间逆转的现象。这个看法受到了牛津大学数学家、第一个从事奇点研究的彭罗塞(Penrose,R.)的反驳。彭罗塞认为,即使在大坍缩的过程中,熵也是不断增加的,时间箭头依然不变。因为,“大爆炸”和“大坍缩”这两个宇宙奇点的结构是不等价的,即不对称的。虽然它们都是物质无限密集的火球,但原始火球的时空奇点具有一个限制条件,它不适用于黑洞或大坍缩奇点;大爆炸奇点相对于大坍缩奇点来说,有序程度要高得多,熵也低得多。对于大爆炸和大坍缩,时空在奇点附近的几何结构是完全不同的。观测表明,大爆炸奇点是各向同性的、受到高度约束的、具有高序的低熵状态。但是在走向大坍缩的过程中,却会产生像黑洞那样的时空缺陷,在大坍缩中凝聚成质量巨大的杂乱无序的一团,它必然也具有相应的高熵。当然,彭罗塞的这些看法,还只是一种有价值的猜想。他期望创立一种令人满意的量子引力理论,这个理论“必须含有关于时空几何本质的某种根本性的新思想”,它应当同时对时间演化和初始条件做出解释。普里戈金所看重的第三个事实,是关于非平衡系统中一致性和相干性的发现。在已往的物理学中,主要是研究平衡结构。但7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平衡态中的结构是一种静止的“死”结构,非平衡态中的结构才是具有演化潜质的结构。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时,有可能产生自组织现象,自发地产生时空有序结构。这是数以亿计的分子遥相呼应、相互协同合作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相干性”。这一发现把人们对不可逆过程和有序、无序问题的认识大大推进一步,认识到不可逆过程在有序的形成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这样,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这两种演化学说之间的矛盾,也可以得到解决。当代最著名的广义相对论学家和宇宙论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的霍金(Hawking,S.W.1942~)在1988年出版的《时间简史》(ABriefHistoryofTime)中提出:“时间箭头将过去和将来区别开来,使时间有了方向。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时间箭头:第一个,是热力学时间箭头,即是在这个时间方向上无序度或熵增加;然后是心理学时间箭头,这就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最后,是宇宙学时间箭头,在这个方向上宇宙在膨胀,而不是收缩。”①霍金讨论了为什么三种时间箭头指向同一方向。首先他指出,“总存在着比有序状态更多得多的无序状态的这一事实,是使热力学第二定律存在的原因”。这也就是热力学时间箭头得以存在的根据。由于我们对大脑工作的细节尚知之不多,所以霍金转而讨论计算机的心理学时间箭头。他指出,为了保证记忆器处于正常的状态,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耗散了,从而增加了宇宙的无序度的量,这个量大于记忆器本身有序度的增量。因此,计算机记忆过去的时间方向和无序度增加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对时间方向的主观感觉或心理学时间箭头,是在我们头脑中由热力学时间箭头所决定的。正像一个计算机,我们必须在熵增加的顺序上将事物记住。”②关于宇宙学时间箭头,霍金指出,根据量子引力理论,必须满足无边界条件的要求去讨论宇宙历史的开始。即宇宙开始时在尺度上有限,但是没有边界或边缘。“在这种情形下,时间的开端就会是规则的、光滑的空间-时间的点,并且宇宙在一个非常光滑和有序的状态下开始它的膨胀。它不可能是完全均匀的,否则就违反了量子理论不确定性原理。必然存在密度和粒子速度的小起伏,然而无边界条件意味着,这些起伏又是在与不确定性原理相一致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小。”①这样,“宇宙开始时处于一个光滑有序的状态,随时间演化成波浪起伏的无序的状态。这就解释了热力学时间箭头的存在”。②霍金也讨论了如果宇宙膨胀停止并开始收缩后的时间箭头问题。他指出,“无边界条件”意味着在收缩相时无序度继续增加;所以当宇宙开始收缩时或在黑洞中热力学和心理学时间箭头不会反向。他还以“弱人择原理”为基础指出,收缩相的条件不适合于智慧人类的存在。“对于智慧生命的行为来说,一个强的热力学箭头是必需的。为了生存下去,人类必须消耗能量的一种有序形式——食物,并将其转化成能量的一种无序形式——热量,所以智慧生命不能在宇宙的收缩相中存在。这就解释了,为何我们观察到热力学和宇宙学的时间箭头指向一致。并不是宇宙的膨胀导致无序度的增加,而是无边界条件引起无序度的增加,并且只有在膨胀相中才有适合智慧生命的条件。”③<p></p></P>
<P >普里戈金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新成就,也深入地探讨了这一问题。他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一个选择原则表明,时间对称破缺意味着存在着一个熵垒,即存在不允许时间反演不变的态。如同相对论中光垒限制了信号的传播速度一样。无限大的熵垒保证了时间方向的单一性,保证了生命与自然的一致性,使认识成为可能。生命系统是耗散的自组织系统,存在内禀生命节律;生物体借助于这种内禀生命节律机制内在地产生时间的方向性的感觉。耗散自组织系统具有历史和分叉,通过某种滞后返回时表现出某种对历史的“记忆”。从认识论角度来看,这正是主体能够认识客体,主观时间能够反映客观时间的物质基础。“耗散结构理论最使人感兴趣的方面之一就是:我们现在能在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上发现这个时间方向性的根源。这个发现反过来又以自洽的方式证明我们认为自己所具有的对时间的感觉是合理的。”①虽然在时间之矢的探索中,现在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很遥远。特别是著名哲学家哥德尔在1949年提出的“时间旅行”的观点,直接否定了时间箭头的单向性。哥德尔根据广义相对论得出了旅行回到过去是可能的结论。他发现了一个满足爱因斯坦方程的转动宇宙模型,其中返回到过去的旅行是可以允许的。哥德尔想到这的确包含了一些荒诞的结果,如一个人会在某个地方发现过去某个时候的他自己,并对这个人做某件在自己的记忆中从没发生过的事;甚至会发生“新生儿自谋杀”。如果这是可以实现的,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活到能干这件事,这当然是个矛盾。所以人们当然可以把它作为爱因斯坦方程的一个没有物理意义的解而加以舍弃。但不久宇宙学家们又从爱因斯坦方程中得到一个被称为“蚯蚓洞”的奇异解。这个“蚯蚓洞”可以把宇宙中相隔很远的不同部分、甚至把分离开的宇宙连接起来。掉进一个适当的蚯蚓洞的人,就可能回到他的“过去”的某个地方。不过按照牛顿力学或爱因斯坦力学,蚯蚓洞不可能支撑很久,所以旅行者可能会在回到过去的旅途中被挤压得粉碎。然而1990年,三个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莫里斯(Morris,Michael)、托恩(Thorne,Kip)和尤瑟福(Yurtsever,Ulyi)从现代物理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出发认真研究了蚯蚓洞问题。他们认为,如果考虑了物质的量子性质,蚯蚓洞的坍塌就可以避免,因而逆时运动以及“新生儿自谋杀”等许多怪事依然存在着可能性。这些结论与因果规律当然是不相容的。这一惊人的结论已在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引起广泛兴趣和激烈的争论,争论已深入到逆时运动是否一定违反因果律,存在逆时运动时空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异常物质的性质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这一讨论当然会涉及“时间之矢”的根本性的问题。<p></p></P>
<P >时间方向性的有无,可逆与不可逆,循环与单向性?都是难题.关于对"时间本质"认识的混沌性(糊涂性),正表明了对"时间概念"认识的模糊性.即时间概念的关系,次序,层次,逻辑上的种属关系的错位宇宙万物的变化是上位属概念,时间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次序度量的下位种概念。一般人,尤其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把时间看成是同"空间"一样的"自变量?",是"原因?",时间是靠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有他自己的变化规律,不受宇宙其它事物变化的干扰和影响.其实不然.通常人们的潜意识里都认为"宇宙万物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宇宙或空间的变化是时间t的函数,U(y,z, ...)=f(t)?"....就是由于这些误念,才造成了对"时间"观念认识,描述和使用的混乱.其实,"时间的本质":是"时间随宇宙万物的变化而变化",他是"因变量"是宇宙万物变化的"函数",t=U(y,z,...),不是原因,是宇宙空间变化的"结果".这点从时间的解释(或定义):"时间是事件发生的顺序"上等许多方面都能感觉到,有许多证据.实际上,宇宙是由空间和事件的发生的次序(时间)组成的,而宇宙是由空间和时间构成的不是宇宙构成的本源."次序"+空间才是宇宙的实体和本来面目."事件发生的次序"是时间的上位概念,时间是个隐函数或隐变量,时间只是一个下位概念,是事件及其发生次序的延续或产物.标准化后的事件发生的次序----时间,到可以作为衡量宇宙变化变迁的尺子,或度量的尺度,但时间不是事物变化的本源,"变化的次序"才是时间的内在本质和本源.知道了时间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的内在本质,关于时间的可逆与不可逆,循环与方向性,时间机器等许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可逆与不可逆,循环与非循环本身是宇宙自身变化造成的一些多样性的现象,而时间作为这些变化的函数,也必然会有这些表现.所以,对时间多种表现的解释也就容易了。</P>
- <SCRIPT src="http://xh.nease.net/nnselect.js"><br></SCRIPT>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secure-cn.imrworldwide.com/v51.js" type=text/javascript><br></script>
复制代码
<NOSCRIPT><img src="//secure-cn.imrworldwide.com/cgi-bin/m?ci=cn-netease&cg=0" alt=""></NO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