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新手

如何判断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以下,毕竟大家要的是有用的数据

由于压电材料自身特性,敏感芯体的结构设计和制造精度偏差使传感器不可避免 地对横向振动产生输出信号,其大小由横向输出和垂直方向输出的比值百分数来表示。
根据不同敏感芯体结构和材料特性的组合,压缩型结构在理论上便存在横向输出,需要通过装配调节的方式给予抵消,而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很难实现真正的抵消。与压缩型相比剪切型设计在理论上不存在横向输出。从这两种敏感芯体的实际对比结果来看,剪切型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普遍优于压缩型式。而敏感芯体为弯曲梁结构形式的横向灵敏度一般说介于剪切型和压缩型之间。
1)        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       
温度改变而引起传感器输出变化是由压电材料(敏感芯体)特性所造成的。根据压电材料的分类,石英晶体受温度影响最小,而人工合成晶体的使用温度甚至高于石英;国内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中最多使用的压电陶瓷普遍存在性能不稳定的缺陷。不同的厂商由于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使得相同材料的压电陶瓷而其各自的使用温度范围,温度响应和温度响应的离散度相差甚大。北智采用进口压电陶瓷,使传感器的高温使用温度可在 +250ºC 下长期使用,温度响应及其离散度都好于国产压电陶瓷。
需要特别指出温度变化有稳态和瞬态两种,传感器输出灵敏度随温度变化通常是指稳态高低温度状态对信号输出的影响。瞬态温度变化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频测量中。
2)        传感器的基座应变灵敏度
传感器受被测物体在传感器安装处应变的影响,可能导致传感器输出的变化。传感器的基座应变灵敏度一般由传感器 基座刚度、传感器与被测件的接触面积以及敏感芯体结构设计形式所决定。剪切结构形式的敏感芯体与传感器基座间的接触面积很小,传感器的基座应变灵敏度指标通常比压缩式的要好,在无需改变传感器的基座刚度以及与被测件的接触面积情况下(改变这两点都将影响传感器的频率响应指标),剪切型传感器一般都能满足大部分结构测量的要求。
3)        声场和磁场对传感器的影响
声波和磁场对传感器的作用也都可能引起信号输出,这种输出的大小与传感器灵敏度的比值被称作为压电传感器的声灵敏度和磁灵敏度。
声灵敏度是表示传感器在强声场(140dB)的作用下,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值。加速度信号输出主要是声波通过对传感器外壳体的作用,再由外壳体传输给内部的敏感芯体而导致的信号输出。最直接减小传感器声灵敏度的方法是增加传感器外壳的厚度,绝大多数传感器的这一指标都能满足通常的测量条件。
磁灵敏度是表示传感器在强交变磁场作用下,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值。传感器内部敏感芯体受磁力的作用而导致信号输出是传感器产生磁灵敏度的基本原因。因此在传感器设计中,金属零部件尽量采用无磁或弱磁的材料是降低传感器磁灵敏度最直接的措施。另外双层屏蔽壳结构形式也能较好地减小传感器的磁灵敏度,同时双层屏蔽壳形式还能有效地防止磁场对输出电信号的干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14楼的话来看,我猜想国内国内传感器的制造流程里,可能是没有对插针和连接螺丝进行可靠性的测试,如果有做也只是走过场了。传感器检测的是微弱信号,如果插针因间隙及氧化造成接触电阻变化,可能会对传感器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国内的产品质量不如国外,并不是我们的生产工艺或人员素质、或材料、设备,而是在思想观众上,以及没有市场的压力,没有压力压迫厂家去改进细小的环节。
     进口的传感器要几千元一个,而国产的传感器只是进口的五分之一或还低,你怎么能用进口产品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国产的产品呢?如果有这种思想,国产的产品。。。。。
      国内振动台的厂家有人曾经对抱怨的用户说:你怎么总是国外的产品标准来要求我们呢,为什么不用国外产品的价格来要求我们呢?如果你给我按国外产品的价格来做,我肯定比进口产品做得还好。
发表于 2007-2-1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因为你做不出老外的品质,所以才很便宜。客观的说,在低端产品的品质上国产的已经很不错了,不必进口的差。老外也有不少垃圾。但真正的核心车间你们是进不去的。在这里比较是没有用的,如果国内厂商作出好产品,还怕没有人买吗?还怕老外的高价格吗?只要你的产品好,你可以卖的比老外的还贵。北智的传感器不是进口芯体的品质更好吗?怎么不说国产芯体的质量更好?再看看等级高一点的校准系统,有几台是国产的?厂商做宣传无可厚非,但还是客观些,找准自己市场,不要包打天下,没意思。真正做专业也不会相信的,都门儿清。
发表于 2007-2-17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有人王婆卖瓜,无可厚非,见仁见智而已。只是觉得楼上这位一定是在老外手下做事,不然你干吗那么起劲儿吆喝洋货好?你前面说:外国货之所以贵是因为汇率的原因,撇开汇率,实际上比国货便宜。你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数学怎么学的?再好好算算(可借助计算器)。你又说:因为你做不出老外的品质,所以才便宜。且不说你前后自相矛盾,你不免也太抬举老外了吧!我肯定你的工资比你的老外同仁低很多(如果你是个中国人的话),那么也能肯定你的价值和能力也比它们低很多吗?从经济学角度说:产品的价格取决于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我曾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州呆过,那儿的工人最低小时工资是¥7.15,而国内,若工人以1050元月工资计算,小时工资只有¥6.00人民币,这么大的差距你可以忽略吗?也别以为外国的工人都那么敬业,混子到处都有。所以你的钞票很大一部分是支付了昂贵的外国劳动力,为发达国家降低失业率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一差距的显现,越来越多的国外有实力的企业把加工基地搬到中国或其他不发达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老外都嫌自己的成本高,价格也高,没有竞争优势,在寻求变通。当然,我们首先应该承认某些外国产品是有优势的地方,毕竟他们起步早,起点高,比较成熟。但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知己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短,眼下不能一时赶上,便用边学。合资或合作在目前来看是一条捷径。这些年,微软每年的产品开发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人的成果,中国人的聪明脑子不是用来媚外的,有点信心,别太长他人威风了,有点儿气节和气度!不过,真希望国内企业别做扶不起的阿斗!最后,我还真怀疑上面这位是不是中国人,破绽:“真正的核心车间你们是进不去的“。这一点是对等的,中国的核心部分你们老外也进不去!
实际上,关我啥事儿?不舒服!不吐不快,完事儿,走人!顺便谢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2-2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产品贵在技术先进、在制作工艺和材料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上和产品的严格测试上。因为你中国做不做同类的产品出来,价格再高你也非得买进口的东西不可。
      象国产的振动台,可能在制作与工艺上与国外差距不大了,但是产品的性能测试呢,如果是急着出货时就是走过场。并且测试要增加成本,老板为自己的眼前的那点小利益不可能会用心去做产品测试的。所以如有振动台的用户要到工厂去验收时请你们睁大眼睛认真去看。
      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所谓的知名民营企业家,如果不把心思放在厚黑学的研究上,那么中国的产品质量一定会有个大的提高了。
      不是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大家的心思不在产品的质量上。而这个心思的转变过程就是当前中国人的观念重建过程。
发表于 2008-11-19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楼 szdlliuzm 的帖子

国内的产品不一定就真的不好,有些行业是有自己的要求的,比如认证方面的要求,比如指定必须是进口的。之所以有这种要求,还是因为两点:其一、国产的质量上可能不够稳定;其二、国产的很少有经过严格认证的产品。
发表于 2008-11-20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楼 szdlliuzm 的帖子

主任说得有道理,现在的有的企业领导,他们要的是业绩,质量管理是个摆设.需要时过问一下,再开个会,说过就算过了,本人也是在江苏的某个企业干过,这个企业的头头整天想上市,成为上市公司,圈钱后再胡搞一通,最后将钱挥霍一空,再将企业转手卖了,那里想去搞好质量!整天吃喝玩乐!
   就说L5插头吧,其实是很好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有的单位就是解决不了,楼上曾有人说,是插座内的芯内有一个三爪簧,卡住插头的插针,所以,这种质量就是好.
  有关传感器的陶瓷芯片问题,一般是需要做老化试验的,江苏的有的知名单位,买回来后,由于种种原因,根本就不做这个试验,所以,质量怎么能好?
  再说IC电路,国内的厂家一般是用FET管做的,非常简单的结构,温度试验就难以过硬.
发表于 2008-11-2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设计水平基本无差别的时候,工艺水平和人工才是传感器价格的最大影响因素。况且使用传感器谁不想数据准确结果可靠呢。如果因为一些不重要的原因导致结果不可信,还不如选进口的保险,很多使用单位都是这么想的
发表于 2008-11-2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篇去年的精品帖子被翻出。价格问题上,不光是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比较,国内目前同种产品各个厂家的定价也千差万别,造成国内价格混乱的情况也很多, 工艺水平和人工才是传感器价格的最大影响因素 ,这句话非常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30 00:19 , Processed in 0.08080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