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62|回复: 24

[心得体会] 〔请教〕故障诊断方法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2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最近看了不少文献资料,有关遗传算法、免疫算法、蚁群算法,等等。
想请教大家,这些新算法在实际故障诊断中是否有应用,还是仅在各高校作课题研究之类。
还有,想问一下,目前在故障诊断专业中有哪些新的有前景的方向?
谢谢啦!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如果是故障诊断、‘可靠性等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能不能把自己研究的课题说一说啊,想了解一下大家现在这个领域研究些什么:)
支持一下嘛,摆脱啊!
发表于 2006-8-23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8-2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这些算法基本是每人用的,用的多是传统的谱分析,做论文是现场应用有很大区别,现场讲究实用,可靠,有效,做论文需要新颖,创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24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现在的论文要是在搞什么频谱分析,好像各大杂志都很不愿意要哈,只能投一些差的不入流的杂志,就象现在用ANSYS写论文,如果没有工程背景,录用的几率很小,但是你要是有工程背景,而且要一套比较高深的理论支撑,象接触分析,我在机械工程学报看到一篇文章,先介绍接触理论,把自己的模型在ansys里面分网格(一般不注明,用什么软件分的,但是名眼人,一看就知道),最后分析几种情况下的,应力情况,把几种情况下的危险应力提出来,千万不要用应力云图,要把数据导出来(用apdl语言把),然后画出一条比较曲线,得到一条结论什么情况下最优!ok搞定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2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怎么说呢,频谱是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最能取得效益的故障诊断方法啊,但除了丁康等少数几个人以外,现在还有谁在研究频谱啊?最有用的东西往往就是最成熟的东西,先进的东西往往用的最少,不说别的,就是小波,有多少故障是靠那玩意诊断出来的呢?靠小波诊断的故障往往利用简单的方法也能看出拉,甚至是时域波形就足以。但对高校而言,你能靠时域波形写篇博士论文么?矛盾啊,现状啊,认了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2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不错,我也写了几篇论文,刚开始傻呼呼的把自己辛苦做实验的,东西写出来,投出去给拒了!方法也就是比较简单的,频谱 三维谱图 轴心轨迹! 审稿意见 没什么新意! 后来感觉用小波时频分析来做,结果都发了! 数据是同一个数据,只是采用方法不同而已!理论也是比较成熟的小波分析理论!

现在写论文和做实际真的不是一回事情,做实际越简单越好,写论文越复杂越好!
发表于 2006-8-2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写论文和做实际真的不是一回事情,做实际越简单越好,写论文越复杂越好! "

很实在的话语.这也许就是"象牙塔"的人在企业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吧!不过我认为理论的创新还是必须的,但关键在于如何转化为企业现场可以简单应用的技术,我们现在不乏专业理论技术研究的人,也不乏拥有丰富现场实际经验的工程师们,缺少的是二者的中间人!创新\复杂的理论技术没有简单的实用化很难得到现场的认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2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说得都很对,但是目前国家给研究机构、高校等申请了这么多的课题,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课题呢?

所谓的863就是结合工程实际最紧密的课题,但又有多少863产生了真正的经济效益呢,少之又少啊!

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是因为体制的问题!不管做什么研究课题,大量的课题最后都落入到了中国特色的研究俗套之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2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emilie 的帖子

一些成熟的软件里用到的还是相对比较传统一些的方法,将一些一些高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场测试中好像不是很容易。这里面涉及的就不仅仅是理论本身的问题了。商家开发软件的最终目的是效益,对于那些新的方法的应用,是否能带来好的收益都不得而知,所以老板们也不敢轻易的把金钱和精力放在这上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8-2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驱动!
考核高校老师是你发表了多少有分量的文章,搞了多少个项目,而项目大小多少又直接与老师和学校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一年参与几个项目,年年更新,又有哪个老师能把项目能深入搞下去呢?这些项目大多又是在读学生帮着做的。
如果一个老师一个项目做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知还能否在高校混下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9-22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工程实际中使用的是已经很成熟,而且很可靠的方法。工程应用要保证生产对象的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这些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的。
学校硕士或博士所做的内容,说的好听些,就是二十年后可能会用于工程实践的内容,至少在目前是不可能运用到工程应用中的,也没有人敢于冒这个险。
研究的东西与工程中实际应用的东西总会有几十年的差距的。
像现在水电厂中调速器的控制还是采用PID,因为它稳定,可靠。而相应的与调速器有关的论文,多半没有纯PID控制内容,多是在PID基础上加上其他的智能控制方法,但是这些新的方法是不太可能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的。要经过多年小范围的实践检验后,才可能大面积的展开应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1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现在的理论和实际差距还是很大的。理论往往超前于实际,甚至可能脱离实际。因为,做研究就必须做出各种假设,各种近似。所以,有时候感觉看似简单的问题让研究人员给弄复杂了。其实不然。只有你把复杂的问题弄明白了,才会想出更加简便的方法。复杂——简单——复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20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现场设备管理,往往从简入繁,能用简单仪器判断的,就不用精密仪器,讲究实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1-6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做现场技术的,完全认同楼上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2 19:03 , Processed in 0.095616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