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4|回复: 2

[Virtual.Lab] 不同激励源下驻波管测量材料吸声系数VL仿真对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最近在做驻波管测量材料吸声系数VL仿真,将不同激励源(一个是“单位表面振速”;一个是“单位表面声压”)分别施加在驻波管模型入口端,对比了仿真吸声系数情况,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不同激励源对该模型的仿真结果没有影响,计算模型以及对比吸声系数曲线如下图所示,请给位看看。在此,要感谢版主 superxjw以及 superxjw的书中有介绍微穿孔板的定义方式,即采用“传递导纳属性”来表征材料前后表面之间的关系,针对微穿孔板也给出了传递导纳的理论计算公式,但是,针对多孔吸声材料不知道是否也有类似的理论计算公式可以用,或者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来间接计算出传递导纳,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没弄明白,希望得到各位的帮助,谢谢;
       3.在VL中有“Multy-Layer Trim Property”用来定义多层多孔内饰材料的功能,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个功能用在驻波管测量材料吸声系数这个模型中呢?我目前认为,如果用这个方法则需要将驻波管的空腔建立一个声学网格,然后将驻波管的整个外壁结构再单独建立一个结构网格,最后在末端的结构网格和声学包络网格之间定义多层多孔内饰材料,但这样如何模拟驻波管外壁完全刚性呢?这个思路只是我的初步设想,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够指出,先谢过各位了!
       4.最后,我看到Property中有一个“Absorbent Panel Property”,这个是否也可以用于定义吸声材料呢?这个功能只能定义在二维面板上,貌似更像一个边界条件,需要给出阻抗或者导纳,那么如果将这个用在驻波管模型中的话,感觉就是在末端定义了一种吸声属性,但是这样刚性末端就没有模拟出来,是不是就跟实际情况不符了呢?请给位指正!
       上述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罗列了几个定义吸声材料的方式,不知道哪种可行,哪种方式最符合实际情况,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01.jpg
compare01.jpg

点评

做的东西不错,问题大家慢慢讨论,凭楼主这种认真做事和分析共享的精神,先加分!  发表于 2013-11-8 14:4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文字编辑出现了点小状况,给大家阅读造成不便,表示抱歉,重发一遍。      
       最近在做驻波管测量材料吸声系数VL仿真,将不同激励源(一个是“单位表面振速”;一个是“单位表面声压”)分别施加在驻波管模型入口端,对比了仿真吸声系数情况,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不同激励源对该模型的仿真结果没有影响,计算模型以及对比吸声系数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各位看看。在此,要感谢版主 superxjw以及lengxuef对我的帮助。
    针对如何定义多孔吸声材料有几点疑问,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1.上述模型采用的是在实体模型上定义吸声材料属性,即“Absorbent Material Property”,需要知道“流阻”、“孔隙率”以及“结构因子”。
    2.superxjw的书中有介绍微穿孔板的定义方式,即采用“传递导纳属性”来表征材料前后表面之间的关系,针对微穿孔板也给出了传递导纳的理论计算公式,但是,针对多孔吸声材料不知道是否也有类似的理论计算公式可以用,或者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来间接计算出传递导纳,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没弄明白,希望得到各位的帮助,谢谢;
    3.在VL中有“Multy-Layer Trim Property”用来定义多层多孔内饰材料的功能,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个功能用在驻波管测量材料吸声系数这个模型中呢?我目前认为,如果用这个方法则需要将驻波管的空腔建立一个声学网格,然后将驻波管的整个外壁结构再单独建立一个结构网格,最后在末端的结构网格和声学包络网格之间定义多层多孔内饰材料,但这样如何模拟驻波管外壁完全刚性呢?这个思路只是我的初步设想,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够指出,先谢过各位了!
    4.最后,我看到Property中有一个“Absorbent Panel Property”,这个是否也可以用于定义吸声材料呢?这个功能只能定义在二维面板上,貌似更像一个边界条件,需要给出阻抗或者导纳,那么如果将这个用在驻波管模型中的话,感觉就是在末端定义了一种吸声属性,但是这样刚性末端就没有模拟出来,是不是就跟实际情况不符了呢?请给位指正!
    上述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罗列了几个定义吸声材料的方式,不知道哪种可行,哪种方式最符合实际情况,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发表于 2014-10-2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传递导纳的方法做了个微穿孔板+背腔的吸声系数仿真,结果发现低频部分的吸声系数为负值,请问哪里出了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2 07:22 , Processed in 0.11173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