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9|回复: 0

[综合讨论] 建筑声学中32个音质参量术语的定义及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1、强度因子G
  舞台上的一个无指向性声源在厅堂中某点产生的声压级,减去同一声源在消声室中发射相同功率时在10m距离处测得的声压级。强度因子G 是频率的函数。
1.png

  2、双耳听觉互相关系数IACC
  同一声信号在两耳间产生的听觉差异。

  IACCE3是对以500Hz、1000Hz和2000Hz为中心频率的三个倍频带测得的IACCE的平均。E指早期声。对于音乐厅1-IACCE3没有优选值,显然它应该接近0.7,表示两耳上的声音之间的相关性相当低。而对于歌剧院值应大于0.6.
2.png

  3、侧向声能百分数LF
  一个单耳的测量值,侧向反射中能量的相对强度。与视在声源宽度ASW相关。
3.png

  4、明晰度C80
  早期声能与混响声能的比值,单位dB,早期声是直达声和其后80ms之内的反射声,混响声是80ms之后多次反射声的总和。若为0,则表明早期声能量等于混响声,用于音乐扩声系统之评价。是非统计独立的,与RT和EDT高度负相关。
4.png

       5、明晰度C50
  用于对语言扩声系统的评价
5.png

  6、清晰度D50
  语言清晰的客观指标,定义为0-50ms内反射声与总声能的比值。(其最终目的与STI一样还是为了反映语言可懂度这一指标)D50大于0.5,语言可懂度就能达到90%。D50=0.7,语言可懂度为95%。ISO3382建议其范围为0.3~0.7之间.
6.png

  7、混响时间T60
  混响的概念由塞宾最早提出。混响时间指在扩散声场中,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下降60dB所需的时间,单位为秒。

  有多种计算公式,以下为Eyring-Millington公式,适用于室内平均吸声系数<0.2时:
  RT=0.161V/(A+4mv)
  V为房间体积,m3;A是房间总吸声量,m2;m是空气衰减系数,m-1;

  是厅堂语音丰满度的一个重要评价值。

  8、早期衰变时间EDT
  声源停止发声后,室内声场衰变过程早期部分从0到-10dB的衰变曲线的斜率所确定的混响时间.据统计,空场中频EDT与满场中频RT之比的平均值约1.1.

  9、重心时间Ts
  表示明晰度与混响感之间的平衡关系,与语言清晰度有关。
7.png

  10、低音比BR
  125+250Hz/500Hz+1000Hz 的RT之比.是厅堂温暖感的一个评价指标

  11、初始时延间隙ITDG
  到达接收点的第一个反射声与直达声之间的时差,单位ms。在大厅里的座位,直接听到来自在舞台上来的第一次反射声。在白瑞纳克书中,其值通常是主厅中心附近的位置测量。

  是决定音乐厅歌剧院亲切感的重要因素,有理由将其作为评价上演正规音乐会的音乐厅音质六个重要参数之一。为获得较小的ITDG值,一个大厅应该窄且具有接近平行的侧壁。在扇形的大厅,早期反射声反射到角落,观众厅中心点第一次听到的反射可能会来自于高高的天花板,这意味着 ITDG 可能会大大超过 30ms。

  12、视在声源宽度ASW
  由(1-IACCE3)量度,主要与早期反射声有关,是表现厅堂空间感的指标。

  13、听众环绕感LEV
  听者被声场包围的主观感受,原则上需要使各处都呈现不规则反射面,同时没有聚焦区。在长而陡坡的后眺台的前部坐席,不能感受到好的环绕感,因听者后面的听众吸收了混响声,混响声不可能从后面来到。LEV也是表述空间感的指标。

  混响时间在1.7~2.0s之间的音乐厅的LEV差别很小。

  LEV主要与后期混响声(80ms以后的)有关。

  LEV与中频G值高度相关,与混响时间不相关。

  14、侧向反射声能lateral reflection
  来自厅堂侧墙从两侧到达听众的反射声。

  15、空间感spacious
  只有足够的响度才能为音乐带来空间特性。

  不同的厅堂具有产生不同空间感的声级界限,从声学美学来看,一般要求第一次侧向反射声优先于第一次顶棚反射声和来自后墙的反射声。当侧向反射声数量增加时,这个声级界限可以变得较低,在长矩形的房间里,这个声级特别低,其空间感也较强。当声级低于某个值,就不会产生空间感。

  一个声学条件不太好的厅堂可以使得弱奏段落听起来还不错,但是,强奏段落令人信服的乐音发展过程只有在声学性能好的厅堂才能听到,这是因为对于音乐体验,足够的响度和足够的声音空间感这两者都是极为重要的。

  16、混响感
  对室内混响的主观感觉。反射声的方向性是影响混响感的重要因素,即广义上的混响感可能混杂着空间感的判断。

  17、反射声纹理
  与直达声以后最初80ms内的反射声数量、强度和间隔有关,对于音乐厅,ITDG必须足够的短,以便留出时间使大量反射声到来。

  18、平均自由程mean free path
  声音在室内两次反射间经过距离的平均值。d=4V/s 由房间体积、房间表面积决定。

  19、扩散场距离diffuse field distance
  在有混响的房间内,各方向的平均均方直达声压与均方混响声压相等的点到声源中心的距离。
8.png
  Q=1时,扩散场距离又称为混响半径。

  当受声点与声源的距离小于扩散场距离时,室内吸声处理对该点的降噪效果不明显。当声源的指向性较强时,在主辐射方向的扩散场距离变得较大,而在其他方向变得比混响半径要小。

  20、染色效应colouration
  反射声和直达声叠加引起原有声音的某些频率成分被增强而使音质变差的现象。

  类似光学上的眩光,刺耳的声音产生于平坦光滑的抹墙,为防止此效应,室内须采用小尺寸的不规则物、QRD(平方余数序列)或MLS扩散体或很薄的吸声材料层。MLS扩散体是QRD的变种,在低频吸声较少,因而可以在音乐厅中大面积使用。

  21、哈斯效应Haas effect
  当回声的相对声级给定时,听者感觉回声干扰的百分数随直达声和回声间的时延而变化的现象。注意回声和混响声的区别——混响是一种连续淡出的声音(hellO-O-O-o-o-o),回声是一种不连续声音的重复。(Hello hello hello hello)

  22、降噪系数NRC
  在250Hz、500Hz、1000Hz、2000Hz测得的材料吸声系数的平均值。

  23、噪声评价曲线noise rating curve
  对噪声的允许值按不同倍频带声压级进行评价的一簇曲线,每一曲线由其在1000Hz的倍频带声压级数作为评价值,又称NR值。进行评价时,取各倍频带中达到最高限值曲线的NR值为准。

  24、舞台支持度STI
  在舞台上没有乐师,但有椅子、乐谱架和打击乐器时测定的,一个无指向性的扬声器发射脉冲声,传声器配置在舞台上离扬声器1m处,用传声器测量舞台周围16.8m范围内各表面所反射的能量值(dB),然后再与发射的能量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值即为STI.
9.png

  25、平衡感
  低、中高频音的平衡,可用EDT和T60的频率特性来衡量,要求其曲线较为平直。

  26、房间常数R
  R=S α/(1-α) ,α为房间平均吸声系数,S为房间表面积,单位m。

  27、房间阻尼系数DA
  DA=10lg(V/V0)- 10lg(T/T0)-14 dB;V0为1立米,T0为1s.

  旧的歌剧院的值为20dB,近代歌剧院的典型值为25dB。

  28、早后期声能比
  扬声器系统发出猝发声衰变过程中,厅堂内各测量点在规定时间(如80ms)内的声能与规定时间以后的声能之比,取其比值的以十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单位dB

  29、声学上的大房间和小房间
  高于FL的频率时,会有大量的房间简正模式被声源激发出来。
10.png

  30、房间声学语言传输指数RASTI
  RASTI 适用于不使用扩声系统的语言可懂度评价。语言可懂度等级评价
11.png

  31、缩尺模型空气吸收修正
  对于缩尺比为n的模型,测试频率提高了n倍,而空气吸收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加,所以在混响时间测试数据中应做修正。
12.png

  32、表面扩散因子SDI
  表征厅堂表面材料的扩散程度。最佳值为1.0,优异厅堂的范围在0.8-1.0。主要通过天花板和侧墙的视觉检查按面积计权。

  人耳主观上对各音质参量的可辨差阈
13.png

  各个音质单值评价量的计算
  RTmid为中频500、1kHz二个倍频带的T30平均值
  EDTmid为中频500、1kHz二个倍频带的EDT平均值
  C80,3为500、1k、2kHz三个倍频带的C80平均值
  LFE4为125、250、500、1kHz四个倍频带的0~80msLF平均值
  BQI(1-IACCE3)为500、1k、2kHz三个倍频带的0~80ms(1-IACCE)平均值
  G125为125Hz的G值
  Gmid为中频500、1kHz二个倍频带的G平均值
  舞台支持度STI单值是250Hz~2K Hz的平均值
  D50单值是计算500、1k Hz的平均值

  来源:俊锡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2 06:11 , Processed in 0.0752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