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8|回复: 0

[车辆工程] 汽车减振器典型失效判别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减振器被定义为衰减振动的装置,减振器通过自身的压缩与拉伸运动,利用本身的油液流动的阻力消耗振动的能量,来缓和并吸收路面传来的冲击振动,达到优化车辆操控性、稳定性和舒适性的作用。减振器发生失效,必然导致车辆操控性、稳定性和舒适性的下降。

  一、减振器失效的直观判别
  · 当油流淌或油污至弹簧托盘以下时,应更换减振器(如图1a);

  · 当油流淌或油污至储油缸长度1/2时,应更换减振器(如图1b);


  · 防尘罩上的油污不能作为减振器失效判别的依据(如图1c)。


  储油缸油迹高度不到弹簧盘以下或不到储油缸长度1/2 时,均不能更换减振器,此状态时其油量损失远不到30ml,其阻尼特性仍无任何变化(如图2)。
1.png
  图1

2.png
  图2

  大量试验表明,当减振器油量减少到30ml以下时,其阻尼特性才明显减小(如图3)。
3.png
  图3

  二、减振器的漏油与渗油
  1、减振器渗油
  减振器渗油是由于结构原因,属于正常现象,储油缸上端只有油污(固体状)并无油流淌,用干净干爽的手触摸无湿度,无油沁入指纹。

  从发现油污再行驶2-3万公里,油污扩展仍很缓慢,其油量损失不超过10ml,不会对减振器阻尼特性产生任何影响,减振器渗油属正常现象,不需更换减振器,尤其是防尘罩上的油污更不能作为减振器失效判别的依据。

  减振器的活塞杆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在其表面有可能将很薄的油膜带出减振器外部,而存留于储油缸上端,尤其是近年来活塞杆采用微裂纹镀铬的新工艺,更容易把少量油膜带出减振器外,而活塞杆微裂纹镀铬的目的就是让活塞杆表面形成油膜,润滑其油封刃口,延长油封寿命,所以由于活塞杆带出了油膜而形成的渗油属正常,但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渗油的只是少部分减振器,约占15%,渗油的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并不比不渗油的减振器短,其原因就是渗油的减振器其油封刃口的润滑更好的缘故。

  减振器防尘罩上端360度,均匀高度的油污(如图1c)是由于活塞杆在高速往返运动中会将雾状的油分子颗粒带出减振器外,存留于防尘罩内腔上端,并从防尘罩上端的缝隙处不断溢出,并逐步的扩展和增厚,时间稍长便会形成油污,尤其当今充气式减振器此现象会更突出一些,它和减振器失效并无关系。

  2、减振器漏油
  95%的减振器其使用寿命都能在3万公里以上,漏油的减振器只占极少数。

  漏油现象是储油缸上端有油流淌的痕迹(液体状),用干净干爽的手触摸,有湿度并有油沁入指纹。从发现有油流淌再行驶2-3千公里,油流淌的痕迹超过储液缸长度1/2左右,此时油量已减少30ml 以上,示功图明显产生缺口,如图3。减振器阻尼力明显变小,此减振器已经失效,应更换新的减振器。

  3、区分减振器真/假漏油
  确有上述漏油现象,用干净的布擦干油迹后,再开往颠簸路段(约20-30米长),故意提高车速,使减振器工况更加恶劣,在此路面试验3-4次后,再观察减振器有无油迹产生,如无油迹重复出现,则可判定为假漏油;如有油迹重复出现,则判定为真漏油,应更换减振器。

  三、减振器在汽车使用或道路试验中的失效判别常识
  悬架减振器是一个不断把汽车振动能转化为热能,散发于大气中的液压件,当它的油量不足或其中的阀片出故障或有杂质时,就会削弱上述的热功转换功能。因此,失效的减振器当行驶于上述颠簸路段时,他的热功转换能力明显减弱或消失,当行驶完上述颠簸路面时,它的外表温度会明显低于正常减振器,此时可视为该减振器失效。一般来讲,不会出现前后或左右减振器同时失效,所以这种做法很容易对比。

  充气式减振器中的气体泄露后,它不会影响减振器复原及压缩阻力的大小,所以也不应该更换减振器。

  充气式减振器中气体泄露的判定:用手将减振器压缩至最小长度后将手移开,减振器不能自行恢复至最大长度,这种现象称之为气体反弹力消失。它与减振器失效并无关系,充气式减振器中气体一般为氮气,其作用是使减振器工作过程更加柔和,示功图更加饱满,但并不影响阻力大小。即使气体漏掉,减振器阻力不会变小,因而减振作用不会失效。

  来源:汽车材料网公众号(ID:qichecailiao),作者:崔彦伟 胡长清。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8 06:59 , Processed in 0.09156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