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1|回复: 0

[其他相关] 经典力学教我如何摆脱拖延,提高生产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关于如何摆脱拖延症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市面上一直流传着各种解决办法,最近就有简书作者从经典力学中总结了一套方法来摆脱拖延症,我们不妨来看看。

  故事发生在1666年的英国。当时的伦敦,黑死病盛行。当地政府为保人民安全,决定关闭学校,学生即时停学,所有学术研究也被勒令中止。于是学生们纷纷趁着这个长假,回到乡下的家中。

  当中有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学者,也跟其他人一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天中午,这位学者闲来无事,就跑到苹果树下睡觉沉思。正当他天马行空地想象之际,突然一颗苹果掉下来,正正落在这位学者的头上。好修养的学者没有因此自叹倒霉,那颗苹果反而激发他,让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苹果会从树上往下掉,为什么月亮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第二天,学者看到他的小外甥在玩小球,外甥用橡皮筋系着小球,一手握着橡皮筋的另一端,让球围着他的手呈圆周运行。随着小外甥逐渐加大摇摆的力度,小球最终脱离运行的轨道,径直抛出。看到这里,学者猛然顿悟,是小球朝某方向运行的作用力与橡皮筋的牵引力形成平衡,才形成小球绕中心的圆周运行。学者认为,这种力平衡的运行方式就是月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月亮朝某方向运行,其作用力和地球的牵引力(引力)形成一种力的平衡,造成月亮只会沿地球运行,而不会掉下来。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学者的推测,是正确的。一粒苹果,一颗小球和一条橡皮筋,启发了学者,发现了影响深远的“万有引力”。

  学者的名字,叫做牛顿……

  牛顿整理自己的发现,提出三大运动定律。该定律整合了当时“规律上孤立、逻辑上各自独立”的物理假说,形成一个能自行解释因果关系的完整体系。由于其结构的坚固,让后世的物理学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做更深一步的理论探讨,奠定日后物理力学快速发展的基础。

  每个人都知道,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为力学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贡献,但少有人知道这个经典定律也为400年后的现代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生产力指南。因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也自然遵循自然界的物理定律,所以牛顿的这个经典定律,也能为我们的工作效率提供很好的解答。

  下面,一起来看看牛顿的经典如何帮助我们提高生产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除非有外力加持,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会改变。

  根据这定律,假设没有受到任何压力施加(或外力之和为零),则运动中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是对这个定律的最好诠释。

  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说明,“处在休息状态的人会一直休息下去”,也就是“静者恒静”。只要我们拖延着不去做该做的事情,这件事就不会有被完成的一天(明明已经决定今天要做的家务,就是想继续窝在沙发中,不想起来;明明打算今天要开始执行的规划专案,要开始写的blog,却总是闲置在那里,提不起劲去完成。

  好消息是,牛顿提供了我们一个改变的线索。根据他的定律,我们只要开始了一项任务,突破了静止状态,就可以持续专注执行那项任务,一直到它完成为止。因为突破了静止的惯性,物体就会抱持匀速直线运动前行,所谓“动者恒动”。

  GTD作者David Allen曾经提出一个“2分钟法则”。该法则提倡“如果某件事只需要两分钟来完成,那么就马上去做,把它完成”。例子如把文件归档、回信给一个客户、把换洗衣服丢进洗衣机里、用餐后将碗碟清洗干净等,都是属于在“两分钟内”能够完成的事情,是Allen先生建议我们最好当下处理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还能够利用“2分钟法则”的当作一个短程的冲刺,用这个小冲刺摆脱静止的惯性,进入运动的惯性状态。

  想写blog?给自己2分钟,开始敲打键盘,随便什么都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停;想开始规划新的专案?拿出纸和笔,开始在纸上涂涂写写,2分钟就好。不管工作顺序如何,将你想到的,思考过的统统写下;想学习,要阅读枯燥艰涩的参考书?翻开书的第一页,第一行,读2分钟;想要养成跑步的习惯,却总是兴致缺缺?告诉自己,只要2分钟时间,把跑步鞋穿上,门打开,起脚跑。

  两分钟过去,你会发现“这事好像没有想像中的困难嘛,而且还蛮有趣的,再继续工作,多做一点吧。”利用“2分钟法则”做短期冲刺,让自己脱离静止(休息)状态,进入运动(工作)状态。工作进入开始状态后,你的心理倾向(蔡氏效应注)就会让你顺利将工作进行下去。

  注:心理学家曾经透过研究提出这样的一种结论:“身为人类,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会想把自己开始的工作完成。我们不喜欢事情只完成一半,或开始了没结尾,凡是我们自己起头做的事情,我们都会想办法把事情搞定。”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倾向行为命名为 Zeigarnik Effect(蔡氏效应)。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1.png
  物体的加速度a 与物体所受的净力F 成正比,同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a是矢量)。

  牛顿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施力的方向很重要。如果施力的方向很集中,物体的加速度会变大,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反之如果施力过小,或施力点不集中,就会无法前进,甚至停顿。
2.png
  F=ma 集中施力點,加速度就快

  做一件事情,就好比推动一个物体前进(将进度不断往前推)。集中精神,一次只做一件事,就好比把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推动物体,效果最好。反之,要是在工作的当儿,一会看看微博更新,一会又上网打打小游戏,就像同时往不同方向施力一样,前进效果不仅不佳,还削弱了工作的前进的速度。


  注:根据微软公司所做的一份研究,一旦工作被打断,我们平均得花上23分15秒才能回复到被打断前的状态。如果一天被打断4次,代表有一小时的时间是被浪费在回到工作状态这种根本莫须有的任务。

  要加快推动进度,就需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个工作中;而注意力也和肌肉一样,是有极限的。就如同你无法一整个小时提着杯子不放,你同样没办法连续6小时集中精力来完成一项大工程(e.g.编程、写书、专案设计)。根据一项调查,人的选择性持续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0-45分钟内,超过自身的注意力极限,就要“放下杯子”,进行一些转换(如离开座位到处走走、喝点水、跟同事聊聊天),否则表现就会在不自觉间下滑。

  基于这项研究,Francesco Cirillo先生在1980年代后期设计了一种有效切换工作和休息的“番茄锺工作法”。该方法建议人们集中净力工作25分钟时间(一个番茄锺时间)后就中断工作,休息5分钟。然后再执行下一个番茄锺时间,继续工作。每隔4个番茄锺时间,就休息一段较长的时间(15-30分钟),一直不断循环下去,直到当天安排的工作完成为止。

  根据我的试验,利用“番茄锺工作法”的确能有效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原因在使用该方法后,工作的焦点就会从完成整个大型计划,变成专注在当下的25分钟工作时间,这样压力相对小,工作也显轻松多了。对习惯性拖延,或经常在工作中分心的人,我推荐你使用这个方法。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作用力=反作用力。

  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一道力称为作用力,相对的就称反作用力。
3.png
  作用力=反作用力

  划船的时候,船桨往后施力,反作用力推动船身向前行;大炮发射时,作用力使炮弹射出,反作用力使炮身往后退;把球踢向墙壁,球的力度作用于墙壁上,反作用力把球往回弹。这些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例子。

  理论上,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上没有任何物体是处于没有受力的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其实是处于力平衡的状态,而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根据这个原理,牛顿推敲出任何处于静止的物体都会受到作用力,与此同时也会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让其处于受力平衡的静止状态。

  同理,当我们感觉懒散、拖延、动不起来、提不起劲的时候,或许不是无力施展,而是我们受到的反作用力太大,我们的力量不足以推动事情进展。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

    · 第一,加大推动的力度(作用力),来一罐红牛,再一杯咖啡,悬梁刺股,都是有效的方法……

    · 第二,试图减少反作用力。如果说作用力是推动工作进行的推力,那反作用力就是所有会影响工作进行的抗力,干扰。所以,想降低反作用力,就要减少工作中受到的干扰。

  根据一篇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院的研究报告:


  Multiple stimuli present in the visual field at the same time compete for neural representation by mutually suppressing their evoked activity throughout visual cortex, providing a neural correlate for the limited processing capacity of the visual system.

  换成普通话,说的是——当你处在一个凌乱的周遭中,你的注意力就会很难集中,因为每个干扰物都在争相剥夺你的注意力。相比干净、整洁的环境,你大脑的资讯处理能力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滑。

  另外,国外知名blogger Eric Barker曾经提到我们是如何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自身行为。

  当你吃饭的盘子越大,当食物离你越接近,你会吃的越多;当你看到其他人付出善行,你会比较可能跟着行善;你的穿着,会影响你当天的一举一动;约会时带女伴去喝咖啡,去游乐园玩,她会较容易对你有好感,因为体内激素被激发……

  很抱歉地说,我们人就是这样的生物。或许你可以靠一时的意志来抵抗这些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但长远来说,你总会有无法抵抗天性的时候。所以,想要提高生产力、提升工作效率,你不需要一个漂亮、炫目的桌面。一如下图般的,放满你心爱的玩具、收藏品、高科技 Gadgets……

  你需要的,只是一些工作时需要用到的文具,一盏桌灯,一副隔绝外界干扰的耳机,以及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参考书。

  准备你真正需要的,会派上用场的工具。其他的东西就一概放到其他地方,不要让他们出现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所谓“眼不见为净”,将工作场所变得简洁,就能让工作被干扰的次数降低,反作用力被减少,自然我们就不必花太大力气来与之对抗。


  Beauty may be conducive to happiness, but it seems that a calculated dose of ugliness can do wonders for productivity. – Best Selling Author, Alain de Botton.

  美丽的事物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然而在我看来一个拿捏得当的简陋感往往能带来奇迹般的生产力。
  ——英伦畅销书作者,阿兰·得波顿

  总 结
  牛顿的经典定律教会我们:

    ·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要突破静止的状态,一个好办法就是设法让自己动起来,来一个两分钟的短程冲刺。就是这两分钟,我们往往就能突破静止的惯性,进入运动的惯性中,让自己真正进入工作的状态中。

    · F=ma,力的大小和加速度成正比。想要高效地完成工作,就要集中施力点。不要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这只会让我们的施力点分散,拖垮工作的进度。解决方法是,为自己设定一小段时间,集中精神只做一件事。

    ·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其采用痛苦、暂时性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作用力),不如整理一下工作环境和工作无关的东西,统统都藏起来收好。尽最大能力把反作用力的因子去除,就能不费太大力气,进入工作状态。

  来源:简书微信公众号(ID:jianshuio),作者:Laurent。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3-29 18:19 , Processed in 0.08101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