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1|回复: 1

[其他相关] 豆荚弹射传播种子中的力学 :螺旋魔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01、力学模型
  我们知道,物体各部分均匀收缩时不会引起应力,因此由豆荚的变形可以抽象出图1所示双层各厚t/2 的弹性薄片正交(即互相垂直)单向收缩的模型(收缩没有画出)。不失一般性,设上层沿左右方向,下层沿前后方向发生了相同的收缩。图1沿虚线剪下的宽w 的条代表豆荚变形的力学模型,对于实际豆荚,大约θ=45°。
1.png
  图1 豆荚变形的力学模型

  图1所示的力学模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它在无生命的自然界很难自发出现,是生命智慧的大手笔的创作,蕴含着自然深层次的力学和数学原理。但是我们不打算像科学家一样,采用相对深奥的变形非协调弹性力学 (incompatible elasticity) 和张量的数学工具进行研究,而是借助基本力学原理和初等几何相关知识,试图开启一扇窗口,引导读者去领略一下其中神秘美妙的科学风光。

  为了便于理解,先考虑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仅上面薄层左右单向收缩。这时前后方向变形相同,可以截取一个弹性条研究。见图2,考虑一个力的等效变换。
2.png
  图2 仅上层单向收缩的模型及其等效力学变换

  首先设两层没有粘结,上层自由收缩(图2a);然后对上层施加一对拉伸外力,同时对下层施加一对与之大小相等的压缩外力,使两层长度变为相同,在此状态下将两层粘合(图2b);最后卸去外力。卸去外力引起的变形等效于反向施加一对大小等于Ft/2 的外力偶引起的变形(图2c)。可见,仅一层单向收缩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圆柱面。

  回到图1所示双层结构在正交方向同时单向收缩的情形。容易想到,它相当于两薄圆柱面背对背正交“强制”粘合,其变形结果即所谓非协调变形。

  在图3两弹性层“强制”粘合后,上层内力试图恢复开口向上的圆柱面,下层内力试图恢复与上层垂直的开口向下的圆柱面,上下两层角力的结果是形成残余应力(又称预应力)。残余应力弹性体有一个重要特点:切开时会释放部分残余应力,平衡状态变化,形状改变。豆荚弹射籽粒的运动就是对残余应力的巧妙运用,它使自身成了“变形魔条”。

  02、“变形魔条”
  从图1(也参见图3)的力学模型剪下一个小圆片,这时上下层的角力势均力敌,于是形成图4的类鞍形曲面,其中所画的两组正交的曲线表示两个主曲率方向(对应两薄层在左右和前后收缩的方向)。
3.png
  图3 双层弹性薄片在正交方向同时单向收缩相当于两个圆柱面的正交“强制”粘合

  但是当剪下的部分很大时,这种类鞍形面的形态不再稳定,或者是上层内力起主导作用,弯曲成上层一样的圆柱面;或者是下层内力起主导作用,弯曲成下层一样的圆柱面。究竟怎样弯曲,由初始条件确定。我们可以施加一个外力,使之弯曲方向转换。也就是说,物体有两个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双稳态平衡。

  无论是双稳态平衡的圆柱面还是图4的类鞍形曲面,都与豆荚的螺旋面在形状上相差甚远,这或许是豆荚的变形机制迟迟没有被揭示的原因。
4.png
  图4 剪下的小圆片形成的鞍形面

  我们不能不惊叹豆荚运用残余应力的惊人“创造力”:它发现了θ=45°的裁剪方式,将自身设计成“变形魔条”。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裁剪θ=45°的条的变形可以由残余应力引起的应变能确定。应变能包括面内拉压应变ES 和弯曲应变Eb
5.png
  式中“~”表示近似成正比t、w、κ0 分别是条的厚、宽和参考曲率(参考曲率可以由沿主曲率方向剪下一非常窄的条测定)。根据最小能量原理,在残余应力体所有可能的形状中,实际形状对应于应变能的最小值。于是,条的形状变化归结到拉压和弯曲应变能的竞争。当拉压应变能占主导地位时,条的形状为一个圆柱面螺旋(图5左);当弯曲应变能占主导地位时,条的形状为一个纯扭转螺旋(图5右)。
6.png
  图5 圆柱面螺旋与纯扭转螺旋

  由于拉压应变能与条宽w 的5次方成正比,而弯曲应变能与w(的1次方)成正比,因此宽条变形由拉压应变能主导,螺旋面轴线位于一个圆柱面,半径为
7.png
  式中,V 是泊松比。螺旋面轴线升角(等于裁剪角θ= 45°),因而螺距
8.png
  窄条变形由弯曲应变能主导,纯扭转螺旋的轴线为直线,这时
9.png
  从拉压应变能主导的圆柱面螺旋到弯曲应变能主导的纯扭转螺旋,有一个临界条宽。令拉压应变ES 等于弯曲应变Eb,我们得到临界条宽(略去了一个比例系数):
10.png
  研究表明,从圆柱面螺旋到纯扭转螺旋的变化是连续的,但是过渡区间很小,是一个急剧的变化。

  可以从没有残余应力的相同尺寸的圆柱面裁剪下与图5左相同的宽条,两者在外形上难以分辨,但是在力学性质上却有质的区别。我们不妨设计一个小魔术来说明它们的区别:

  制备这样两个外形相同,即都是圆柱面螺旋的宽条,其中一个条有残余应力,一个没有。让两位观众检查,确认二者相同。然后仿照魔术师故弄玄虚,口中念念有词,对着一个条吹口“仙气”,叫声“变直”,再让这两位观众分别从宽条上剪下一窄条。“魔法”应验了:吹了“仙气”的那个圆柱面螺旋剪开后轴线变直了,成了纯扭转螺旋,而另一个剪开后轴线依然保持原来的圆柱面螺旋形状。

  豆荚的自身设计服务于物种繁衍的需要(弹射传播种子),裁剪θ=45°是它的最佳选择。那么改变裁剪角的大小会改变豆荚的形状么?条的形状究竟由什么参数确定呢?根据上式定义无量纲条宽:
11.png
  科学家发现条的形状由两个无量纲参数θ 和 0.png 控制。图6是条的形状随θ 和的变化图。
12.png
  图6 条的形状随θ 和的变化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无量纲螺距与无量纲半径如下:
13.png
  图6表明,对于窄条,当θ=0° 和 90°时,条像蛇一样盘缠。从 0° 到 45°,条从盘缠逐渐向上伸展成为螺旋,螺距 14.png 逐渐变大,到θ=45° 达到最大值;半径 15.png 逐渐变小,到θ=45°变为0,这时条由圆柱面螺旋变为纯扭转螺旋。从45°到90°,变化趋势相反,同时内面变为外面。和随θ 的变化见图7,其中离散点表示实验结果。
16.png
  图7和随θ 的变化

  当θ 从90°增加到180°时,条的形状变化似乎在重复从0°到90°的“故事”,但是仔细观察,就会有惊人的发现:螺旋的旋向改变了,即从左手螺旋变为右手螺旋。不经意间,变形魔条向我们揭示了螺旋旋向变化的奥秘:它不取决于材料的内在性质,而是取决于条的几何参数。

  具有残余应力的宽条还有一种“魔力”,其圆柱螺旋面的内侧可以翻转成为外侧,并且螺旋的形状不变。无残余应力的宽条没有这个性质。“魔力”从何而来,如何设计一个魔术,我们都留给读者吧。

  来源:力学与实践微信公众号(ID:lxysj_cstam),作者:蒋持平等。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4-23 23:28 , Processed in 0.08435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