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7|回复: 0

[其他相关] 他是一代力学宗师!69岁高龄入党,用尽一生教书育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1980年6月16日,一位69岁高龄的老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政治归宿。他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力学家,曾任教于浙江大学的徐芝纶。

徐芝纶曾在1960年和1980年两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我认识到,过去自己那一套‘科学救国’‘个人奋斗’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和建设,国家才能得救,自己也才能有出路。”而他正是这样默默坚守,勤奋不息地投身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建设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png
徐芝纶 (1911-1999),江苏江都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和交通大学任教,并曾任交通大学水利系主任。他是将有限元法应用到工程实践的先导之一。他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有限元法专著《弹性力学问题有限单元法》。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志存高远,共赴国难

徐芝纶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品学兼优,勤奋努力。他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美。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水力发电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时,他的用功在学生中是出了名的,哪怕吃饭前后有一点点时间,大家都看到他捧着一本书在读。门门功课全是A,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学业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然后又用一年时间师从著名权威、哈佛大学威士加德教授学习弹性力学,获得了工程科学硕士学位。这些成绩对许多人而言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前途被无限看好。
2.png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26岁的热血青年徐芝纶以一腔报国之心谢绝了麻省理工学院两位导师许以优越条件的恳切挽留,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以“教育救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国,拯救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1937年8月初,徐芝纶回国应聘到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任教。当时正值全面抗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随着战火蔓延,学校被迫三年六迁,辗转跋涉5000里,颠沛流离,历尽艰险,最后落脚在贵州遵义。在这支浩浩荡荡的“文军”队伍中,青年徐芝纶用自己坚实的脚步,写下了壮丽人生事业史上精彩的开篇。

徐芝纶与爱国师生们同甘共苦,在前有飞机轰炸,后有日本侵略军追兵的恶劣环境中,依旧坚持教学,苦战三载。他在油灯下、防空洞里备课,在祠庙里、草棚内上课。学生买不到教科书,全靠老师在黑板上抄写,还要随时躲避突如其来的空袭。除了教授书本知识之外,他还常常勉励学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报国时”。
3.png
当时由于缺乏老师,他开出了一门又一门课程。从1937年至1943年,在浙大担任副教授、教授的6年时间里,他教授过《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高等结构》《结构设计》《桥梁设计》《土壤力学》《基础工程》《水力学》《水力发电工程》《水工设计》《坝工设计》等10余门课程。

“我当时还不到30岁,算是年轻力壮的,没有人我就顶上去。在浙大六年期间,我教过十几门课程……”,回忆起这段在浙大的岁月时,徐芝纶如是说。西迁时,尚是学生的夏志斌先生曾跟随徐芝纶先生、钱令希先生学习,他曾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徐先生在每次上课之时都会使用很多本参考书,然后挑选每本书的精华之处来授予学生,让学生得以学到最健全的知识。
4.png
徐芝纶亲自为研究生答疑

徐芝纶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了50余年,教育救国是他秉持的人生信条。他一直铭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陈毅同志讲过的话,“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写出自己的书籍,做到中国人用中国的教材讲课给中国人听。”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徐芝纶长期坚持不懈投身于教材建设,坚持早起晚睡地备课、写教材。他一共编著出版教材11种15册,翻译出版教材6种7册,其中《弹性力学》(上、下册)第一版获1977—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第二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他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有限元法专著《弹性力学问题有限单元法》,该书既是教育结合生产实际的产物,也是徐芝纶“深入浅出、一心为读者”的体现。他的英文著作《应用弹性力学》也于1991年由印度威利东方出版公司出版。
5.png
徐芝纶编写的《弹性力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徐芝纶坚持课堂教学和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他的讲课内容精炼、语言准确、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他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阐明基本概念,讲清基本理论,把思路、方法教给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举一反三。当年凡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无不为他的高质量讲课所吸引折服。
6.png
他在《怎样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一文中,曾经总结了“掌握课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适当安排教材,认真准备讲稿,做好默讲试讲,注意表达方式,及时检查改进,不断努力提高”等八个方面的经验体会。该文已成为许多青年教师掌握课堂讲授艺术的入门教材。

“精益求精是成功之母”,这是徐芝纶自我总结的重要体会,也是他从事教学工作的自我写照。他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什么事业都没有顶峰,要不断改进,永远不要自满。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书育人无止境。”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徐芝纶潜心指导过许多硕士和博士生,做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在发表论文时,他却一概拒绝挂名。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著作,却将大部分书稿报酬献给了公益和福利事业。
7.png
此外,他还将一辈子的积蓄捐给学校,设立了奖教金和奖学金。在他看来,名利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刻意去谋求。当时教研室打算对全国通用教材《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申报教材奖时,他却并不同意。他说,《弹性力学》已经得了奖,《弹性力学简明教程》是《弹性力学》的缩写本,就不要再申报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作风正派、淡泊名利的人。

投身实践,一心向党

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后,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徐芝纶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会上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感触,让他更加热爱党、信赖党、再次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愿望。于是,1980年4月再次递交了《入党报告》,这份报告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充分表明了一位老科学家、知识分子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迫切心情。同年6月16日,69岁的徐芝纶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在古稀之年找到了人生的归宿。7月5日《新华日报》以“徐芝纶同志入党”为题作了报道并刊登了他在党旗下宣誓的照片,这在高校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
8.png
徐芝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两个新旧时代,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与繁荣昌盛。在他看来,尽管一个国家的强大有许多种途径,但教育始终是基础。一个国家,只有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它的国民,才能强大。高等院校不仅是科研的基地,更是培养人才的场所,科研与教学一体化是一个国策,不能动摇。

他曾经在给师生作的“50年教学回顾与体会”报告中,信心十足地表露心迹,“在教学第一线上再干10年,凑成60年一个花甲,我想我是行的。”即便到了80岁高龄,他也仍孜孜不倦地为研究生讲授课程,一丝不苟地指导博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

他身体力行地用行动告诉了所有人——生命不息,教育不止。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钱令希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力学卷》

卓家寿《河海大学报》

施泽华《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缅怀恩师徐芝纶先生》

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ID:zdnews99),作者:姜乃靖 吴盈颖。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3 05:02 , Processed in 0.17992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