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8|回复: 0

[其他相关] 震动与振动的图形有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大楼越来越高、大桥越来越长,所以新闻中时不时地冒出震动、振动等等词汇,当然日常生活中是手机振动还是手机震动呢?

一、震动与振动的区别

震动与振动差异在哪里呢?看下面这个图,你就明白啦!
1.png
图1

“震”义为强烈冲击(shock,雷劈那种),而“振动”的力学定义要围绕平衡(中心)位置往复。

”震动”重在前面"震", 至于后面有没有往复运动不是重点,比如这个事件引发了官场震动,可能某高官被拿下,至于该高官随后是否还有几起几落,并无信息。再比如,“震怒”语义为“大怒“,并无拖尾的“愤怒”和“安心”交替的暗示,而"火车轰隆隆开过,震了一下就不震了"中”震"字不宜换成"振"。

其实地震的重点也是那个最大致命性冲击,冲击之后小幅往复不是最关心的。

“振动”是物理和力学的标准术语,含义是“围绕平衡位置的往复振动”,最简单的是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

由于物体系统往往有惯性和弹性,在初始“震”作用之后,后续一般都有“往复振动”。对于心理和社会现象,“震”之后的往复未必很明显或者被关心。

很显然“震”既可以是“起因”,也可以是被动“结果”。比如“地震”就是房屋倒塌的“起因”。

虽然“振”也可以是“起因”,但“振动”更常用于描述“结果”。

"震"是强调的那个冲击,所以“震”比“振”的程度剧烈,更具破坏性和文学色彩,“震撼、震天动地、震耳欲聋”中的“震”不能写成“振”。

振有扌偏旁,这个是“人手”的意思,所以此振动多用于人工可控(或企图可控)的振动情形,如振动工程。另外“人手”参与也强调人的主动性,如振奋、振作、振兴。
2.gif
图2 这个用“振”

“震”因有“雨”而与自然现象联系密切,如“地震、春雷震动(尽管春雷可能振奋人心)”。
3.gif
图3 这个用“震”

可能因对自然界的剧烈冲击有心理惊悚感,所以心理剧烈变化相关也用“震”,如震惊、震怒。

有的文艺工作者喜欢写“火车震动”,但是对于力学工作者来说,最好用“火车振动”。

虽然有的材料说“威振天下”和“威震天下”差不多,但仔细品一品,还是前者正面一些。

二、震与振的字源

为什么有上述语义区别呢?这需要从二者字源谈起。
4.png
图4 “震”演变

《说文解字》中收录了一个籀文“𩇒”(图4中1,图5放大),此字“从雨,从玄、从二爻、从鬲、从二火会意”,所以可以想象这个字的含义:最上面是雨;下面中间的鬲是古代蒸锅,两边的火表示有火光,用火烧,这样蒸锅上方蒸出了云雾。很显然这个会意字与自然界有关,与火光、云彩有关。
5.png
图5 “𩇒”放大

到了小篆(图3中3),以“雨”为形旁,“辰”为声旁,“雨”表示雷雨。所以“震”的本义为疾雷或雷击。雷击是瞬间的冲击。
6.png
图6 “振”演变

振是形声字,战国时期已有此字。左边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自小篆以后,声符统一为“辰”(图6的3)。本义是振,托举救援陷落者,古书有“振給,振貣”,振濟“等,现在都用“赈”,与钱联系更明显。
7.png
图7 “振”的另一种演变

也有人认为,图7中A和B是最早的“振”字。这两个字见于金文中,隶定写作“辰”。其字形像某种昆虫的幼虫,它的身体会一伸一缩不断地振动,有奋力挣扎和振摇之意。但后来“辰”被借作十二地支、十二时辰的第五位,古人便加在 “辰”左边加“手”构成形声字“振”,以表示振作、奋起、摇动等意思。

在汉代印章中(图6中4-7),“振”字体多近小篆(图四的3;图5的E),但形体上略有变化,主要表现在“辰”字上。到汉隶碑刻中,手部趋于一致,“辰”旁形体上略有区别,但也渐趋一致。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13 18:17 , Processed in 0.07314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