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2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hyacinth)[分享]杨本洛湍流导论
发信人: medal (被给的勋章§─★☆─§有什么意义), 信区: DEM<BR>标 题: 6<BR>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Mar 17 16:47:34 2000)<BR><BR><BR> 同样,“湍流”问题的最终解决,仍然需要人们构造一个不再视其为<BR>反常的公理化演绎体系。在这个演绎体系中,流体运动的基本现象能够得<BR>到一个尽管粗糙,乃至非确定论的有限表述。但是既然作为一种具有科学<BR>意义的陈述,必须是“普适、逻辑和本质(universal,logic and natural)”的。<BR> 湍流问题的长期存在,曾经引起了许多在近代科学史上作出过重大贡<BR>献的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的一些哲学思想仍然极大地影响着湍流问题的<BR>研究。例如,著名的前苏联科学家朗道,从宏观物质热力学失稳的角度提<BR>出了一些关于湍流的设想。从某一个局部来看,这些设想所表现的物质运<BR>动图景是真实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一些局部真实的合理构想,<BR>并不一定能够构成一种普适性的合理表述,以至于对于完整地表现湍流运<BR>动的一般性规律不具本质意义。<BR> 从思维结构考虑,任何一种类型的失稳分析,都必然以某种既成理论<BR>体系的存在作为思考问题的前提。失稳必然是针对这种理论体系而言的。<BR>也就是说,任何失稳分析,都必然以某个理论体系的成立作为分析问题的<BR>基础。因此,即使是一个成功的失稳分析,研究的仅仅是这个既成理论体<BR>系边界上的行为特征,而不可能对人们真正关注的失稳以后的真实运动给<BR>予描述。这样,尽管失稳分析常常是真实和合理的。但是,失稳分析得以<BR>存在的逻辑前提,决定了对于表现失稳以后物质运动的行为仍然无能为力<BR>对于表现湍流的本质规律不具本质意义。<BR><BR>发信人: medal (被给的勋章§─★☆─§有什么意义), 信区: DEM<BR>标 题: 7<BR>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Mar 17 17:03:03 2000)<BR><BR><BR> 在包括湍流问题在内的一切科学研究中,人们需要自觉认识到,给予<BR>物质运动无穷逼近真实描述的期望是不真实的,永远不可能实现。即使人<BR>们运用量子理论,试图通过具有巨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根据粒子的行为<BR>去表现大量粒子所构造的宏观物质系统的运动规律,这种表现将不仅仍然<BR>十分有限,而且这种穷尽式的描述可能根本不具意义。事实上,明确提出<BR>放弃粒子化描述的努力,不仅仅由于技术处理上的巨大困难,也不仅仅考<BR>虑到随着微观粒子认识的不断深化,微观粒子理论本身仍然处于变化和发<BR>展之中。一个在哲学思想上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针对个别粒子或有限<BR>多粒子的微观理论仍然只是一个有限的真理认识体系。微观理论中许多必<BR>须忽略的次要因素,在大数粒子系统整体特征上可能恰恰是本质的,对于<BR>表现宏观物质系统的宏观规律可能发挥重要影响。<BR> 总之,任何理论所构造的形式体系,都仅仅是一种有限真实存在,是<BR>人们在理想化条件下,对于大自然一种有限程度的合理表述。因此,在人<BR>类面临复杂世界的深化认识过程中,任何形式体系都将不可能永远一成不<BR>变。它们将随着对于物质运动表现层次的深化,重新受到大自然的检验。<BR>同样,只有通过对于既成理论体系的逻辑推理,与人们在湍流研究中期望<BR>表现的流体运动真实之间本质差异的寻找,通过对于流动现象中一切尚未<BR>为人们真正认识的普遍真实存在的重新认识,并且将这种认识构成具有普<BR>适意义的抽象描述,从而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公理化演绎体系的形式表述的<BR>时候,人们才可能说解决了湍流问题。<BR><BR>发信人: medal (被给的勋章§─★☆─§有什么意义), 信区: DEM<BR>标 题: 8<BR>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Mar 17 17:31:14 2000)<BR><BR><BR>3 逻辑自洽化是解决湍流问题的唯一途径<BR><BR> 今天,建立公理化演绎体系,以能够逻辑地表现物理世界的思想,已<BR>经成为科学世界中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基本思想。对于建立公理化演绎<BR>体系的思想,其本质意义首先在于,承认表现大自然运动规律的一切形式<BR>体系仅仅存在于公理化的假设前提之中。一个若干假设下的形式表述体统,<BR>是人类在认识大自然的无尽过程中,将大自然普遍规律作用于某一个确定<BR>物质运动对象上所构造的映射。或者更为明确地说,形式系统仅仅是普遍<BR>真理对于某一个具体物质运动对象所构造的一种“限制(restriction)”。<BR>物质形式无以穷尽,以及物质运动形式的无以穷尽。在物质世界的这种无<BR>穷中,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形式表述系统,都必然仅仅是一个有条件的有<BR>限真理集合。<BR> 明确提出建立公理化演绎体系的思想,其意义还在于,它指出一切真<BR>正的科学体系在它得以存在的论域中必须是逻辑的,或者说是无矛盾的。<BR>在自然科学中,任何一个存在逻辑不自洽的形式表述根本不具科学意义。<BR> 因此,在人类深化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在面临更为复杂的自然现象,<BR>或者需要对于同一自然现象作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描述的时候,必然需要<BR>将一切既成理论体系置于一种被检查和分析的批判结构之中。一个承认认<BR>识有限性和追求科学真理的研究个体,不仅不会回避批判,相反必然会在<BR>认识的深化过程中,保持对于一切逻辑不自洽性的高度警觉,以及充满对<BR>于科学批判的一种真诚和喜悦。<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