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77|回复: 40

[综合讨论] 补充几个专家,排名仍不分先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4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钟秉林  
  
  男,1951年7月生于北京市,汉族,中共党员,教授。1994年毕业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并获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兼任高教所所长。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振动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英国)杂志编委等职。

  自八十年代以来从事机械设备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动态系统建模与预报、质量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负责、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863"高技术发展研究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委回国人员研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项和省部级多项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鉴定成果8项,获省
   
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教育管理类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5本。先后讲授本科生、研究生课程8门,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6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钟秉林


--------------------------------------------------------------------------------

  1951年7月出生,男,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留英博士。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兼管财经、外事工作,统筹教师教育方面的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名誉研究员。
  担任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振动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英国)杂志编委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69年北京四中毕业后去延安插队,197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1987年于南京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英国威尔士大学获博士学位。 在东南大学工作期间,1988年特批为副教授,1990年初赴英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两次回国,先后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副主任、主任,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学成回国后评为博士生导师,任东南大学副校长,兼任江苏省政协委员等职。1996年9月,调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司长,1998年7月起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2001年4月底,经国务院批准,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02年5月,当选为中共北京市第九届市委委员。

  自八十年代以来从事机械设备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动态系统建模与预报、质量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负责、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发展研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和其他省部级多项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鉴定成果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教育管理类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5本。先后讲授本科生、研究生课程8门,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6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朝晖


王朝晖,男,1968年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石油大学(北京)机电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共参加国家、部级、局科研项目15余项,典型项目有:1994年,参加国家“八五”攻关课题2项,题目为“大型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制”;1996年负责国家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1项,题目为“小波诊断理论研究”;1997年参加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大型柴油机故障诊断仪的研制”;1998年负责石油大学(北京)校基金项目“石油机械复杂诊断理论的研究”,1999年负责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题目为“发动机污染诊断的研究”; 2000年负责石油大学总校校基金项目“混沌识别理论的研究”。目前与大庆、辽河、胜利等10余个油田有着科研合作。

发表专著2部《柴油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共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石油大学学报》、《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金属矿山》、《冶金设备》、《车用发动机》、《内燃机学报》、《润滑与密封》、《中国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与维修》等杂志上发表文章30余篇。

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可靠性工程”;本科生课程有“设备管理工程”。

1999年被评为石油天然气总司“青年岗位能手”,2000年获北京市科学进步三等奖一项。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姓   名
徐小力


出生年月
1951年10月

聘任博导时间
2004年11月

所在单位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联系电话


E-mail
xuxiaoli@a-1.net.cn

所在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方向
机电系统及制造业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趋势预测及自动控制

社会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基础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安全生产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理事;北京电子仪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与制造学科同行评议专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类(优秀、抽查)博士学位论文评议专家;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客座教授。

个人概况
男,教授,博士。供职于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西安理工大学获机械制造工学硕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博士学位。密云路
    现任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常务负责人,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共济网
    曾在丹麦B&K公司访问学习(1993年),曾在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合作研究及做学术报告并被聘为客座教授(2000年)。研
    国家机械部授予“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1996年);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共
    研究方向为机电系统测控技术,主要研究面向机电系统及制造业设备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趋势预测技术研究,并进行监控系统集成、远程网络监控、智能仪器及虚拟仪器的研究开发等。200092
    所研究的技术是有关光机电一体化、现代测控、机械动态特性、电子信息、仪器仪表、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交叉的研究领域,涉及当前科技发展的新理论、方法、技术以及装备,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开发光机电产品的重要技术领域。8#信箱
    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机械电子、仪器仪表以及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能够在提高机电系统可靠性、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稳定产品质量、实行设备科学维护、优化设备运行状态、节约能源消耗以及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5976 455
    在本研究领域,主持取得科研成果三十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技项目近十项;机电系统状态监测、预测等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际会议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收录国际三大检索系统论文十余篇;五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kaoyantj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关机电系统状态监测、诊断和智能预示技术的研究,主持面向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测控系统以及相关虚拟仪器、智能仪器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开展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业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孝江教授



    男,1945年12月生,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学位理事196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1979年--1982年为在职硕士,获硕士学位,1985--1989年为在职博士生,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的科研为:1. 机械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其中在结构模能分析,非线性机械系统参数识别,非平稳振动的识别与研究,主要有数控机床的工况监测与诊断,设备预知维修系统工程,重大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工况图像识别及自动跟踪与自适应控制等。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合著专著两本,其中“时间序列的工程应用”一书获中国图书二等奖。先后指导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0余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太勇 /Wang Taiyong  共
职称教授  同济西苑
职务数字化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长  考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655423 17
所在系、所机械工程系、数字化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所  密云路
通讯地址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300072  kaoyantj
电子信箱tywang@tdme.tju.edu.cn  辅导
tywang@tju.edu.cn  网络督察
  8#信箱
密云路
  课
200092
主要学历: 同济
1979.09-1983.07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生,获工学学士 课
1983.09-1986.03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研究生,获工学硕士 同济西苑
1991.09-1995.03 天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在职研究生,获工学博士 院
------------------------------------------------------------------------------ 655423 17
主要学术经历: 济
1986.04-至今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助教(1986.04),讲师(1988.06), 65976 455
副教授(1992.06),教授(1995.12),博士生导师(1997.11) 济
------------------------------------------------------------------------------
主要研究方向:
1. 数控技术与数字化制造
2.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
3. 机械动力学
4. 企业信息化技术
------------------------------------------------------------------------------
主要讲授课程:
1. 机械噪声的测试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生32学时)
2.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各32学时)
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本科生42学时)
------------------------------------------------------------------------------
主要学术兼职:
上海交大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1998.12-)
沈阳工业大学兼职教授(1999.09-)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2000.10-),天津市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1997.10-)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在线监测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10-)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1999.12-)、机械动力学学会副秘书长(1997.10-)、机械故障诊断学会常务理事(1998.08-)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故障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02.10-)
天津市设备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09-)
------------------------------------------------------------------------------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主持国际合作、国家、部委及省市等各类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等奖励5项,专利8项,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次。
  天津市自然科学奖,机械加工系统的声振识别与动态测控技术,2等奖,第1,2001年
1987 天津市级先进个人
1992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1993 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 中国振动工程青年科技奖
2001 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1 天津大学荣志健奖
2001 中国计量测试工作先进个人
2002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
------------------------------------------------------------------------------
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1.自动化车削中刀具磨损和加工质量的自适应声控研究,天津市21世纪青年基金项目2万元,
1992-1994,项目负责人
2.数控车削过程的智能仿真优化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万元,1993-1995,项目负责人
3.关键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及其应用,玉柴科技合作项目,133万元,1995-1996,
项目负责人
4.降低金属圆锯片噪声的研究,河北省科委鉴定(已获国家专利),6万元,1995-1996,项目负责人
5.SARS防护用风机-风轮一体化单元的研制,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卫生装备所,78万元,
2003.04- 2003.08,项目负责人  
6.复杂机械制造系统智能动态系统辨识与状态预测的理论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万元,
1999- 2001,项目负责人
7.无逢钢管智能监测与预测技术,天津市科委重点基金(993802411),8万元,1999-2001,
项目负责人
8.局部阻尼对壳体结构的响应研究,美国EMERSON国际合作项目,12.8万元,1996-1998,
项目负责人
9.工作状态下壳体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和阻尼效果,美国EMERSON国际合作项目,18.5万元,
1999-2002,项目负责人
10.NDT计算机系统改造,天津钢管公司项目,58万元,2000.8-2003.2,项目负责人
11.压缩机降噪研究,国际合作LG公司项目,18万元,2001.1-2002.12,项目负责人
12.制造系统的物理动态仿真及其虚拟现实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5081),
22万元,2002.1-2004.12,项目负责人
13.航发动机主要零部件模态分析综合实验系统研究,中国民航学院合作项目,5万元,
2002.12-2003.12为项目负责人
14.基于网络和状态监测的层次化嵌入式开放结构数控系统,天津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
60万元,2003.1-2004.12,项目负责人
15.基于网络和状态监测的嵌入式数控理论和方法,国家985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子课题),
50万元,2002.10-2004.12,项目负责人
------------------------------------------------------------------------------
代表性论著:
1.王太勇著,机械噪声的测试分析与减振降噪技术,37万字,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2.Wang TY, etc.,RESEARCH ON TURNING SYSTEMS UNDER INTEGRATED CONTROL.  
In: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Hong Kong, 1993

3.Wang TY, etc., RESEARCH ON LOW NOISE LATHES WITH ADAPTIVE MONITORING,  
In: 11th ICPE’1992,1992

4.王太勇,张纪锁,弹性圆板结构的动态特性的理论计算和估算. 天津大学学报, (4): 19-24, 1989

5.王太勇,孟长虹,工况噪声源测定与识别用保真消噪传声套筒的研究,计量学报, 16(4): 316-319, 1995

6.Wang taiyong, etc.,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machining process
In: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2620: 333-336, 1995

7.王太勇等,刀具状态的声振多级在线监测模式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31(6): 17-20, 1995

8.王太勇等,集成数控车削中刀具状态的智能识别与监控技术研究,天津大学学报, 28(5): 673-676, 1995  

9.王太勇,文松等,机床在线监测与突发故障自动保护系统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33(5): 37-42, 1997

10.王太勇等,神经网络多参数诊断法及其应用研究,机械工程学报,34(1): 100-103, 1998

11.王太勇,商同,吴振勇等,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改进算法及其在振动强度识别中的应用,
振动工程学报,14(4), 2001

12.王太勇,商同,任成祖等,一种改进BP算法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机械工程, 12(10), 2001

13.王太勇,王国锋等,加工状态下实测信号的AR最优建模,天津大学学报,35: 159-163, 2002.3

14.Wang TY, etc., Construction of a realistic scene in virtual turning based on a global
illumination model and chip simul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129
(1-3): 524-528, 2002

15.王太勇,林建波,李国威等, 开放式设备故障诊断对象网研究, 天津大学学报,
35(6): 677-681, 2002

16.王太勇,林建波等,基于Java的设备故障诊断网上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振动与冲击,
22(1): 22-25, 2003

17.王太勇等,加工状态下实测信号的AR最优建模,天津大学学报,35: 159-163, 2002.3  

18.王太勇,蒋奇,管道缺陷定量识别技术的研究,天津大学学报,36(1): 55-58, 2003

19.冷永刚,王太勇,二次采样用于随机共振从强噪声中提取弱信号的数值研究,物理学报,
52(10): 2432-2437, 2003  

20.T.Y. Wang, H.W. Li, C.Z. Ren, W.J. Wang, W. Zhao,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NC Platform
Based on Hierarchical and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for Grinding Machin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l : 259-260, 2004考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煜炯的三步曲
--访北京校区动力工程系副主任顾煜炯教授
华电新闻网  时间:2004-9-7  作者:姚 雷 刘 菲


--------------------------------------------------------------------------------

正文:

绍兴,古称会稽,向为人杰地灵之所在,千百年绵长的历史沉淀了浑厚的人文气息,轻柔的东湖水更孕育了绍兴人尚学勤勉的作风。在这一片灵秀山水中,走出了现于我校北京校区动力工程系工作的顾煜炯教授。

当好一个学生


1986年的盛夏,年仅18岁的顾煜炯迈进了华北电力学院的大门,攻读机械制造专业。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江南水乡的轻柔漫妙,只有学业上的不进则退,更加之入学成绩也名列前茅,因此压力倍增。但他用加倍的努力捍卫了自己的荣誉:不仅年年获得校优秀学生标兵,还于1990年毕业之际,获得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一届优秀学生奖,为自己的本科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学业成绩的取得并未令其自满。之后,他被保送就读我校北京研究生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两年半后获得“华北电力学院优秀研究生”称号。在强手如林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就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依然把学业放在第一位。1993~1994学年度,顾煜炯获得清华大学“刘仙洲奖学金”;1994~1995学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评选“十佳优秀研究生”,顾煜炯的名字被当仁不让地列在了第一个。

弱水三千,独取一瓢饮。他说,机械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非常丰富,不管是在材料、设备、测试等方面都需要下苦功夫,顾煜炯则将自己定位于“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正好把机械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与动力学科实际应用性强的优势结合了起来,使他的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说,“自己现在负责的东西,很多都来自于自己读书时掌握的原理。即使一个小项目,也要求多方面的能力!”他还说,自己非常感谢现已调离我校的杨昆教授的指点。

做好一名教师

在顾教授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床铺,这是他为自己或者学生们加夜班而准备的。采访过程中,也不断有学生进来与其交流一些问题,他总是热切地给予指点。据了解,除了带研究生,他现在还给本科生讲授《测试技术》等专业课程。

去年,他带了6个研究生,今年可能会更多些。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我校有些研究生专业生源不足的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可能是受我校现在就业形势良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应该检讨自己研究的是不是前沿学科项目,对年轻人有没有吸引力。

作为动力工程系副主任,他负责该系的科研、外事、培训等多项行政事务。这时,他积极而沉稳的性格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处理问题方法得当,和同事们相处得心应手,在学生中也有着较高的威望,充分表现出了一名综合性人才的优秀素质。2003年5月,顾煜炯代表我校北京校区荣膺 “昌平区十大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顾煜炯一直乐于谈论自己的家乡,他强调环境很重要,并且认为江南地区浓厚的人文气息让自己受益匪浅,希望自己的学生之间也能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他是个善于思考、能够经常归纳总结自己的人。“君子日三省乎己”。所以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顾教授常常以自己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教育自己的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搞学术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并且要懂得与人合作,讲究团队精神。顾教授正是以这种严于律己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成就了自己事业上的腾飞。

抓好一个实验室

以顾煜炯为常务副主任的“热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实验室”是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8年。几年来经过重点投入,实验室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在“设备故障诊断及状态维修”、“电厂部件强度分析与寿命评估技术”、“电厂部件失效分析与延寿新技术”、“机组振动监测与分析系统”以及“汽轮机热力状态评估、预测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已累计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可谓硕果累累!为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顾煜炯目前所从事研究的项目有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发电设备运行与维修决策工作站及计算机化维修管理系统”以及“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与远程诊断”、“机网协调作用下大机组轴系扭振监测与分析”、“高压输电线路导线振动与寿命管理”等,作为牵头人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这些项目一旦获得成功,将对于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他并不认为这个实验室已进入了成熟的高产期,“充其量算是高速成长期”。他还说,随着自身发展,与同行竞争也越激烈。目前,我校由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组建董事会与教育部共建,这对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中,顾煜炯表现出了踌躇满志的雄心。

顾教授还专门向记者谈到了我校刚刚起步建设的水电与核电专业,他认为,这些学科都是相辅相承的,在一起发展才能有所促进,产生互补的良好作用,“早该有这个举动了!”


顾煜炯简介:

顾煜炯,男,1968年生于浙江绍兴,先后就读于华北电力学院和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发电机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现任北京校区动力工程系副主任,热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部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近年来,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各类局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15篇被EI收录)。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金梧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金梧
  徐金梧,男,汉族,1949年4月生,浙江宁波人。北京科技大学校长,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编辑]简历
1968年5月—1973年9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8团职工。
1973年9月—1976年12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学生。
1976年12月—1978年10月,浙江宁波动力机厂技术员。
1978年10月—1981年3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1年3月—1983年10月,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教师、助教。
1983年10月—1984年4月,西德慕尼黑德语培训中心学习。
1984年4月—1988年12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留学,获博士学位。
1989年1月—1993年3月,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3月—2004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2004年7月—今,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兼任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冶金设备学会理事长、中国高校科研管理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徐金梧教授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设备故障诊断、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流程工业ERP研究,先后负责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8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几十项企业合作项目。出版专著、译著7本,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近十年来,共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20余名。199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第二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简介——王仲生
2005-12-9 14:48:33 西北工业大学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16次  

--------------------------------------------------------------------------------

·[考研一站式]西北工业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西北工业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王仲生 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民航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自动化检测、故障诊断、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曾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学基金等 10 多项课题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5 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 1 项,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 60 余篇,撰写专著与教材 7 本。  8#信箱
  8#信箱
近年来的主要成果有:  业
•  智能容错技术及应用,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共济
•  无损检测诊断实用技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辅导
•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123站台
•  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编著,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专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kaoyangj
目前的研究方向为:  院
•  自动化检测与故障诊断  业
•  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kaoyantj
•  远程网络化状态监测与健康监控  共济
•  故障智能容错控制  同济西苑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光华









研究领域或方向

  网络化监测诊断技术、计算机虚拟仪器、机械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应用。

工作简历

  徐光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汉族,籍贯山西,分别于1986,1989和199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系主任、现代检测仪器研究所所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分会理事、仪器仪表学科委员会测试学组委员。

学术及科研成果

  主持了1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和近十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作为主要参加人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中石化总公司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和国家“863”重点项目各1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等多个领域,经济效益显著。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7篇,SCI收录1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2项获得授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1997年被评为学校跨世纪培养人才,2003年被聘为西安交大“腾飞”特聘教授。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优云









研究领域或方向

  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现代设计、流体润滑理论及轴承技术、轴承转子动力学、机械电子工程等。

工作简历

  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副所长,“现代设计与制造”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分会常务理事,ISO/TC108/SC5成员,校机械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先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出访美国、英国等国家。

学术及科研成果

  自1980年以来,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或项目负责人,先后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研究、机器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滑动轴承动静特性的试验研究、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参数识别、系统阻尼、外弹性阻尼支撑、摩擦学设计知识获取、转子现场动平衡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为轴承所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将“正问题分析”与“反问题求解”相结合的诊断理论。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研制开发的“RB20机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已在生产中发挥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率先在国内建成了基于INTERNET的状态监测诊断网络和计算机支持专家分析处理中心。
  近年来,负责完成国家电力公司攻关项目三峡大坝“砼生产、运输、浇注过程的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研究”、“九五”攀登(B)项目子课题“动力学信息获取、融合及利用”、铁道部科研项目“TBM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美国UTC项目“基于Internet的远程诊断系统”、“211工程”建设子项目、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项目和教育部“机械工程典型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共享研究”,均已通过验收或鉴定,获得专家好评。
  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各1个、国电公司项目1个,指导硕士生、博士生20人、博士后1名。已培养硕士、博士20多名。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30多篇,被SCI和EI、ISTP收录的有40余篇,主编教材1本,编写讲义三种,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英文)三本。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庆余









研究领域或方向

  非线性转子动力学,机械系统控制与监测,复杂结构动力学。

工作简历

  1955年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现为西安交大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学术及科研成果

  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二等、三等奖各一项,出版专著及教材三本,近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进个人简历:

陈进,1959年6月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校工会副主席,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学会常务理事,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ISO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中国专家(ISO/TC108/SC5/WG1),《振动与冲击》杂志副主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杂志编委。(中科院)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光电转换装置及噪声信号处理高技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信号处理及机械故障诊断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国内外学术大会特邀报告5篇,出版著作4部。

近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为: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在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基于网络的机械设备故障远程诊断及专家系统等。先后主持和参与过60余项科研课题,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1项:"基于网络的设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基于循环平稳信号处理的微弱机械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日本Fujitec项目1项:"振源定位的基本软件框架开发 "等。


注意:此陈进非彼陈进,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就搞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昭同
--------------------------------------------------------------------------------
发布日期:2006-06-12  
   
专家姓名 吴昭同  职 称  正高  
专  业  机械与仪器仪表
专家类别    博导  
工作单位   浙江大学能源与机械学院
通讯地址  杭州市玉古路20号  邮 编  310027  
联系电话  057187951924  传 真  
E-mail cmee_master@cmee.zju.edu.cn  
曾获奖项   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综合公差计算机辅助设计、面向多品种少批量制造环境的动态质量控制:863计划:保质设计方法与工具、敏捷制造总体技术与实施方法;以及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数控机床联动误差测量技术、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有: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级三等奖两项、一等奖一项,发明专利一项,科技攻关荣誉证书一项,专著计算机辅助公差优化设计等两项,在仪器仪表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兼胜地中国齿轮标准化技委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中国机械传动学会齿轮专委会、机械传动编委等委员,浙江生产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计量测试学会理事等取。  
可提供的技术服务(限500字)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现代质量工程/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康   
性别:男  
职称:教授  
所属院系:汽车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20-87114146  
电子邮件: kding@scut.edu.cn
导师简介:
    1. 个人简历
     丁康 男 1957.8生 教授 籍贯:浙江省天台县 出生地:辽宁省本溪市
     1982.7 清华大学汽车系汽车专业本科毕业 获学士学位;
     1984.11 清华大学汽车系汽车专业研究生毕业 获硕士学位;
     1984.12-1992.4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系、测试中心从事汽车系统动力学、动态信号分析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1992.4 在重庆大学汽车学院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
     1992.6 获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至今共带硕士研究生20多人,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5人;
     1992.4-1998.10在重庆大学汽车学院从事机械故障诊断、机械动态测试与分析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1995.2-1997.6 任重庆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
     1995.3 在重庆大学汽车学院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1998.11-1999.8 在汕头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从事机械故障诊断、机械动态测试与分析和工程信号处理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1999.7-2003.1 任汕头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
     2002年进入广东省“千百十”跨世纪人才工程省级学术培养骨干;
     2003.9-2004.7 任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
     2004.7任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2. 学术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振动工程学报编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广东省分会理事,《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机械强度、重庆大学学报等杂志审稿人。
     
     3. 招生方向
     车辆工程专业:车辆控制、故障诊断与信号处理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方向
     
     4. 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
     主要从事汽车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工程信号处理研究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二十多项,发表论文80多篇,被SCI收录3篇,EI收录近20篇,获省部级2、3等奖6项。
     主要研究内容与特色和意义:
     (1) 现代信号处理理论研究。
     系统的提出和完善了一系列离散频谱分析的校正方法:提出了三点卷积幅值校正法、比例校正法、能量重心校正法、适合各种对称窗函数的时移和综合相位差校正法,大幅度提高了离散频谱分析的精度;提出了基于复解析带通滤波器的复解析选带细化谱分析方法,提高了细化选带谱分析的细化倍数和精度;对典型具有连续频率成分的振动衰减信号,提出了一种小阻尼的精确识别方法,能应用于多自由度系统阻尼的求解。为离散频谱校正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方法已在发动机扭振分析、旋转机械振动分析等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国外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杂志共发表论文20多篇,SCI和EI共同收录3篇,EI收录10多篇,发表的系列论文在国内外被其他学者累积被引用100多篇次,其中SCI收录论文引用6篇次,引用论文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熊有伦、屈梁生、闻邦椿、黄尚廉和机械和振动方面的著名教授和学者钟秉林等;比值校正法和三点卷积法被2001年出版、由徐科军教授编著的全国自动化类专业统编教材《信号处理技术》采用。早期研究成果获教育部1998年科技进步(甲类理论研究)3等奖,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2) 解调分析及其优化算法、变速器和齿轮箱等典型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在变速器和齿轮箱故障机理研究方面提出了齿轮啮合频率调制、齿轮和箱体共振频率调制的概念,研究了激励能量对不同调制振动的影响和诊断策略,分析和提取了齿轮箱九类典型故障的振动特征,提出了用时域特征、高低频频谱特征、解调特征建档并进行综合自动诊断的方法,为实现齿轮箱的自动诊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解调分析方面,在分析了现有方法的三种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希尔伯特变换和带通滤波有机结合起来的优化解调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在国外学术会议和国内核心杂志共发表论文10多篇,EI收录5篇,ISTP收录3篇,发表的系列论文在国内外被其他学者累积被引用60多篇次,研制的GADS齿轮箱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获1998年四川省科技进步3等奖。
     (3) 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扭转振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及系统研制。针对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扭振信号存在低频滚振不能采用转速跟踪分析方法直接进行分析的特点,提出将采样周期扩大一倍,加Hanning窗进行转速跟踪分析的方法,消除了低频滚振的干扰,大大提高了扭振测试的精度。除了在试验台进行测试分析外,这种方法还能测试汽车行驶和加速过程中的扭振特性。研制地DASN发动机扭振测试分析系统功能全、速度快、精度高,已应用到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先后对该厂生产的多个系列数十台车用和船用发动机进行了台架和装车发动机扭振特性试验及推进特性试验。
     (4) 各类动态信号分析和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制与推广。研制了DASC动态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系统、DASN发动机扭振信号处理系统等动态信号分析和故障诊断系统、DASJ桥梁与结构动态检测系统,推广或应用到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汕头礐石大桥公司等30多个单位,解决了大量工程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5. 在研课题
     1.振动信号解调分析与齿轮箱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5095),23万 主持
     2.齿轮箱故障振动信号解调分析与智能诊断方法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20082),6万 主持
     3.振动信号分析中的离散频谱校正技术,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VSN-2001-04),2万。主持
     4.机械故障诊断中信号处理的一些关键理论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2002年“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国家级、省级)资助项目(粤教科[2002]45号,编号:Q02105),5万。 主持
     5.离散频谱中连续校正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Imtsu-2002-12),3万 主研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熙森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温熙森    1945年生于中国江苏省。196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8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授。1996年起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温熙森教授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仪器系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务长、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等。
      温熙森教授长期从事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学校该学科方向的创建人和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系统状态监控、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可靠性试验理论与技术和光子/声子晶体。八十年代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863高技术课题20余项。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3 05:42 , Processed in 0.06547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