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这样解释:原信号是一个带了噪声(毛刺)的信号,其中有各种频率分量的信号,但从时域很显然我们看不出带有哪些频率,但经过离散小波变换后(对频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我们可以把原来带噪声的信号首先分解成a1+d1,其中 a1是信号的低频部分d1是信号的高频部分(也就是说原信号如果频率范围是0~100HZ,那么,经过分解后,a1和d1所表怔的频率范围分别0~50HZ\50~100HZ),也就是说把小波经过了一次小波分解(滤波)了,频率归一化后再把a1和d1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d1所体现的波形那就是原信号最高频率部分(50~100HZ)的(叠加)波形了这时低频(0~50HZ)已经不在其中,那么我们自然可以看出高频在时间轴上的影响.然后我们再对a1进行同样的两次分解(滤波),就形成了对频率一步一步的滤波细化.以上只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一些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对于六楼,我觉得最后一个图好看,是因为分解到最后一步,信号只剩下低频分量(如果按上面0~100HZ来看,3级分解后,a3的范围应当是0~12.5HZ分量)而消除了大部分的高频干扰,故没有毛刺(显得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