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979|回复: 35

[其他相关] [转帖]CAM-Digest index for 2007(计算与应用数学通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8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Digest for Saturday, April 7, 2007

第八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第一轮通知)
印度裔美国数学家Varadhan教授荣获2007年度阿贝尔奖
2006年度长江学者受聘仪式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中科院公布06年十大创新成果
中科院数学院在2006年全国数学学科评估中获得最高分
光明日报:我科学家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
期刊信息: Commun. Comput. Phys. Vol. 2 No. 2
数学系介绍: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Digest for Saturday, Mar 24, 2007

新华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4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高校计算数学与数学教育讲习班简报
第十三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
会议信息:Workshop on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暑期学校第二轮通知``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会议信息:2007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年会
期刊内容: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 Supplement Issue, 2007
期刊内容: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Vol 5, No. 1, March 2007
期刊内容: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Volume 30, Number 2, February 2007
数学系介绍: 曲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

Digest for Saturday, Mar 10, 2007

舒其望教授获 SIAM/ACM 计算科学和工程大奖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新闻》报道计算数学研究所举办的国际会议
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假如没有沉重乌纱 会有更多科技大奖
图灵奖首位女科学家诞生
暑期学校通知:Summer School on Advanced Reservoir Simulation and Engineering
会议信息: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Materials and Fluids
数学系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Vol 25, 2(2007)

Digest for Saturday, Feb 24, 2007

恭贺2007年春节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
中国工程院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
科技创新应避免的几个认识误区
招生信息: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和肯特大学肯特商学院联合推出运筹学和商业统计学理学硕士双学位
会议信息: EASIAM 2007 in Xiamen, China, November 2007
期刊内容: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No. 1, 2007
数学系介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Digest for Saturday, Feb 10, 2007

《自然》杂志回顾2006年度十大科学事件
Furstenberg 和 Smale 获得2006-07年度Wolf数学奖
2007年数学界迎新年茶话会在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启动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
暑期学校通知: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国际会议信息: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for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国际会议信息: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IC-TA 2007)
招生信息: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MSc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AMMSC)
数学系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Digest for Monday, Jan 29, 2007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CSCM)新一届工作委员会成立
两院院士评选06年度国内外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范剑青:把数学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
新书介绍: 谱方法和高精度算法及其应用(英文版), 著者: 沈捷,汤涛
国际会议信息: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国际会议信息: 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国际会议信息: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ICNC'07)
              and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数学系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Digest for Monday, Jan 15, 2007

第一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会议纪要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陕西分会第六、七届理事联会会议纪要
《科学》评出2006年度十大进展 证明庞加莱猜想名列第一
数学系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新书介绍:非线性分歧:理论和计算
期刊和新书介绍
期刊内容: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Volume 25, Number 1, December 2007)

转自:http://www.math.hkbu.edu.hk/cam-digest-html/
版权由原作者所有

[ 本帖最后由 咕噜噜 于 2007-6-14 18:59 编辑 ]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CAM Digest, 星期一, 2007年1月15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Today's topic
    * 第一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会议纪要
    *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陕西分会第六、七届理事联会会议纪要
    * 《科学》评出2006年度十大进展 证明庞加莱猜想名列第一
    * 数学系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 新书介绍:非线性分歧:理论和计算
    * 期刊和新书介绍
    * 期刊内容: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Volume 25, Number 1, December 2007)

========================================================================
第一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会议纪要


2006年10月22日--25日, 在北京的金秋, 来自海内外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
系统科学研究院举行的``第一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 (NASC06)''.

会议主席石钟慈院士主持了开幕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郭雷院长和美国
科学院、工程院和艺术科学院院士Gene H. Golub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
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跃飞研究员, 以及中国数学会、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计算物理实验室、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的
多位嘉宾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十四位国际上著名的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专家做了40分钟的大会邀请报告, 他们是美国
Gene H. Golub院士(斯坦福大学)、柏兆俊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chele Benzi教授
(埃莫瑞大学)、Esmond G. Ng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othar Reichel教授
(肯特州立大学)、叶强教授(肯塔基大学), 英国Iain S. Duff教授(卢瑟福实验室)、
Andrew J. Wathen教授(牛津大学), 日本Ken Hayami教授(国立情报学研究所), 瑞士
Martin H. Gutknecht教授(苏黎世联邦工学院), 俄罗斯Lev A. Krukier教授(国立罗斯道夫大学),
香港陈汉夫教授(中文大学)、 吴国宝教授(浸会大学)和我国的孙家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 另外,
会议科学委员会和组委会还从70余位投稿者中筛选出了21位, 为他们安排了25分钟的报告.

报告的内容涉及到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的各个方面, 包括线性代数方程组和最小二乘问题的
直接与迭代方法及预处理技术, 大规模动力系统的模型降阶算法, 反问题计算方法, 并行算法,
代数特征值解法器, 线性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多层与区域分解法, 有关马尔可夫链、多项式
方程组和非线性矩阵方程的理论与计算等, 以及这些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流体力学、 图像处理、
油藏模拟、 最优控制、 电磁计算、 量子化学和纳米科学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有几个热点问题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 譬如: 对流扩散方程经离散所产生的强不对称线性方程组
的有效算法, 反对称线性方程组和位移反对称线性方程组的直接与迭代解法, 以及基于这些算法的
预处理与光滑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具体实现等. 所有报告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很强的应用背景.

在会议期间, 经过多轮竞争、公开答辩, 以及以石钟慈、 Gene H. Golub和Iain S. Duff为
主席的、 由国内外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领域中的15位权威专家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慎重而又认真的
讨论和投票, 最后选出了``应用数值代数奖''得主--安恒斌博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应用数值代数奖''由全国计算数学学会授权颁发, 旨在奖励中国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领域中的
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已经发表的优秀科研论文, 其奖品包括奖牌、奖状和学术参考书. 对于本次获奖者
和进入决胜局的答辩者潘建瑜博士(华东师范大学), Golub教授还特别个人捐资170美元予以了鼓励
(安恒斌100美元, 潘建瑜70美元).

这次会议在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973项目、 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中国数学会、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实验室、
清华大学数学系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的资助下, 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会议必将
对我国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学科的发展以及年轻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白中治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二OO七年一月十日

===================================================================================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陕西分会第六、七届理事联会会议纪要


陕西省计算数学学会第六、七届理事于2006年12月24日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联席会议。
会议由副理事长周磊主持, 理事长何银年教授做了第六届理事会工作小结,并简单介绍了
全国计算数学学会的一些活动情况, 名誉理事长黄艾香教授做了重要讲话,秘书长侯延仁教授
汇报了第六届理事会经费情况。会议对以下问题形成了决议:
(1) 第七届理事会由30名理事组成,从中选出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何银年,副理事长封建湖、
彭国华、冯象初、周磊,秘书长侯延仁及常务理事16人;
(2) 第七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是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希望各理事单位负责人就
专家讲学,研究生招生,研究生课程开设互通情报,资源共享;
(3) 继续举办全国性的国内会议: 决定于2008年在云南昆明市举办第六届全国现代科学计算
研讨会、第三届西部地区计算数学年会暨第二届海内海内外华人青年学者计算数学交流会(三会,
由昆明理工大学承办,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4) 决定于2007年9月份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首届陕西省计算数学研究生论坛;
(5) 与会代表一致推举黄艾香教授为第七届名誉理事长。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陕西分会第七届理事名单

理事长:何银年 男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副理事长(拼音字母排列):
封建湖 男 教授 长安大学理学院
冯象初 男 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数学科学系
彭国华 男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
周 磊 男, 教授, 631所(西安市90#信箱七室)

秘书长:侯延仁 男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名誉理事长:黄艾香 女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常务理事(16,排名不分先后): 何银年,周 磊, 彭国华, 封建湖,冯象初,侯延仁,黄艾香,
冯有前,高兴宝,王连堂,蒲春生,常 钢,房文辉,王铁良,杨亚东,罗卫民。

理事(30名,排名不分先后): 何银年,周 磊, 彭国华, 封建湖,冯象初,侯延仁,黄艾香,
冯有前,高兴宝,王连堂,蒲春生,常 钢,房文辉,王铁良,杨亚东,梁益华,孙 卫,汪民乐,
王卫卫,聂 华,张 博,刘天时,张 辉,郭 晔,刘长安,罗卫民,乔学军,秦新强,赵荣侠,
欧阳洁。

=========================================================================================
《科学》评出2006年度十大进展 证明庞加莱猜想名列第一

郝炘编译,以下内容详见www.science.com

本报讯 12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并预测了2007年的热门研究领域。

在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中,证明庞加莱猜想名列第一。研究人员在2006年完成了数学史的一个主要章节,
对百年难题庞加莱猜想达成共识,这个有关三维空间抽象形状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科学》和其出版者、
非营利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将这一成果评选为今年的第一大科学进展。

庞加莱猜想属于被称为拓扑的数学分支,通常被描述成“橡皮上的几何”,因为它涉及能够经历任意拉伸
的表面。这个1904年由庞加莱提出的猜想描述了一个空间是否与“超球面”(四维球体的三维表面)等价的检验。

基本上与外界隔绝的俄罗斯数学家Grigori Perelman于2002年在互联网上提交了三篇文章的第一篇,这些
文章把庞加莱猜想作为一个更雄心勃勃的结果的一部分,给其证明提供了一个轮廓。但是在2003年访问美国
之后,这位俄罗斯数学隐士便停止了与外界的电话和电子信件往来。到了2006年,其他人终于赶了上来。
三个独立的小组写出报告填补了Perelman证明中缺失的关键细节,现在Perelman的同行都认为他证明了这个
著名的难题。

《科学》评选出的其他9项进展包括(排名不分先后):

从化石中取出DNA 研究人员用一种解码和分析DNA的新技术,从尼安德特人和猛犸化石中获取遗传信息。

冰架在缩小 研究人员今年记录了这一令人不安的趋势。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冰架都在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到
海洋中。

鱼迈出的第一步 一个具有结实的连接着鳍的鱼化石的发现曾是2006年的头版新闻。这种鱼是有肢脊椎动物
已知最近的“亲戚”,它为生命如何离开海洋、登上陆地提供了一个窗口。

隐身术的科学 虽然它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哈里?波特的魔法披风,但科学家今年制造的隐身“斗篷”是第一个
将物体在视觉上屏蔽起来的初步装置。这个装置引导入射的微波使其既不反射、也没有影子。

黄斑病变患者的希望 研究一种被称为老年黄斑病变的科学家揭示,药物ranibimuzab能改善某些患者的视觉,
他们还找到了几个影响该症易患性的基因。

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发生的 从沙滩小鼠到果蝇、蝴蝶,这些不同的动物帮助科学家发现导致新物种进化的遗传变化。

显微学的新前沿 今年,生物学家用新的显微技术帮助他们观察小于200纳米的细节,为了解细胞和蛋白质
的精细结构提供了更清晰的视野。

制造记忆 2006年的几个发现使神经科学家对了解大脑如何记录新记忆更接近了一步。增强神经元之间连接的
被称为“长时程增强”的过程看来很可能是记忆的基础。

新一类的小RNA 科学家发现了一类关闭基因表达的新小RNA分子,并把它们命名为 “Piwi-干扰 RNA”。

本年度的崩溃——科学骗局:干细胞研究者黄禹锡及其合作者曾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两篇重要论文,他们制造的
骗局在2006年被彻底揭穿,本年度也发生了其他几起科学不端行为。

值得注意的领域:《科学》杂志预测2007年的热门领域和主题包括整基因组相关性研究、光晶格、寻找宇宙的原始
氢以及比较灵长类的基因组。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
数学系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华东师大数学系创建于1951年,是国家"理科基地"之一,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
课程与学科教育博士、硕士点数学分点和基础数学博士后流动站。下设数学教育、网络安
全研究所,数学教育技术中心、《数学教学》编辑部、应用数学、并行计算和微格实验室,
并正在组建代数与编码学研究中心。

该系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博士以上学历38人。其中有国际
数学教委会执行委员:王建磐校长、张奠宙教授(上一届);欧亚科学院院士张奠宙教授
和长江特聘教授1人,紫江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获得者各1人;优秀青年教
师资助计划3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5人。基本形成一支年轻、学历高、专业结构
合理,竞争力很强的师资队伍。


2000年基础数学专业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1个(组长单位)、面上项目9个和数学天元青年基金项目2个,973项目3人次,863项目4人
次;近五年平均发表论文7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尤其是谈胜利在意大利获得了2000年度
ICTP颁发的 Hirzebruch 数学奖,紫江教授林华新在新加坡 World Scientific 出版了英
文专著,在世界顶级数学杂志《Annals of Mathematics》上发表了论文;麻希南在访问
McMaster大学期间与管鹏飞教授合作研究解决了经典几何和凸体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其论
文也在数学顶级杂志"Inven.Math"上发表,魏木生教授在美国纽约《新科学出版社》出版
英文专著)。近三年,该学科共出版教材21部,专著4部,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第二完成单位)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单位)1项。

近3年来,该系还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实行"双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共培养本科生435
人、硕士生109人、博士生28人、博士后6人。与法国高师集团联合培养硕士生的项目已
正式启动。

目前数学一级学科在国内名列第十一,基础数学在国内名列第十。

该学科近几年的目标是:支持、巩固、强化和发展基础数学优势学科研究方面的强实地位,
瞄准国际数学前沿,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数学
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开拓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新领域, 服务于上海和全国的基础教育事业。

http://math.ecnu.edu.cn
==============================================================================
新书介绍:非线性分歧:理论和计算 科学出版社

丛书:信息与计算科学丛书;38
作者:杨忠华
ISBN:978-7-03-017820-6
定价:35.00 RMB; 初版日期:2007.1
联系人:科学出版社 范庆奎 qkfan@163.com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非线性问题由有序走向混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歧理论及其计算,重点
讨论了奇异点的分类和确定、拟弧长延拓方法、解枝的转接、路径跟踪等处理奇异性的分歧计算
技巧,介绍了Hopf分歧、周期解的计算和分歧,还介绍了同宿轨道和异宿轨道的计算、Liapunov
指数的计算、奇异吸引子和分数维的计算等全局分歧和混沌动力学中的计算方法。
本书可作为应用数学、计算数学、非线性科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应专业本科
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教材以及有关科学计算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
期刊和新书介绍:

From:

Dr. Zemin Zeng
Editorial Manager of AIMS Journals
American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Springfield, MO USA
Phone: 417-889-0336
Fax : 417-889-0336


Dear Colleague:

Please allow me to inform you that three 2007 new ssues of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Series A and B are now published
online. You are warmly invited to see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he
two journals and view the published papers in these issues by clicking
the following links

http://aimsciences.org/journals/dcdsA/online.jsp[1] and
http://www.aimsciences.org/journals/dcdsB/dcdsb_online.jsp[2], respectively.

You may temporarily us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login:
User ID: guest Password: guesta
to access full texts of the papers in these issues.

In the meanwhil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you two new books
recently published by AIMS, one is "Traffic Flow on Networks" and the
other one is "Applied Equivariant Degree".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two books and how to order them
can be found on the flyers at the following links:

http://www.aimsciences.org/journals/zemin/Book1-ad.pdf[3]?and
http://www.aimsciences.org/journals/zemin/Book2-ad.pdf[4]?


We hope you will find this information convenient and useful to
your research work.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publishing with us in the
past. Please contribute your papers to AIMS journals again.

Happy Holidays for you and all the best for the New Year.

Best regards,
Zemin Zeng

Links:
------
[1] http://aimsciences.org/journals/dcdsA/online.jsp
[2] http://www.aimsciences.org/journals/dcdsB/dcdsb_online.jsp
[3] http://www.aimsciences.org/journals/zemin/Book1-ad.pdf
[4] http://www.aimsciences.org/journals/zemin/Book2-ad.pdf
[5] mailto:zmzeng@aimsciences.org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http://www.global-sci.org/jcm

Volume 25, Number 1, December 2007
ttp://www.global-sci.org/jcm/newissue/
[free download]

Preface.
J. Comp. Math., 25 (2007), p. 1.

Habib Ammari, Hyeonbae Kang and Hyundae Lee
A Boundary Integral Method for Computing Elastic Moment Tensors for Ellipses
and Ellipsoid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12.

Sheng Zhang and Dehao Yu
Multigrid Algorithm for the Coupling System of Natural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Unbounded Domain Problem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3-26.

Dongyang Shi, Zhong-Ci Shi and Jingzhu Wu
A Note on the Quadrilateral Mesh Condition RDP(N,psi).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7-30.

Jian Wang
Multisymplectic Fourier Pseudospectral Method for the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s with Wave Operatorn.
J. Comp. Math., 25 (2007), pp. 31-48.

Naima Aissa
Asymptotic Behavior of the TE and TM Approximations to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J. Comp. Math., 25 (2007), pp. 49-66.

Dongying Hua and Lieheng Wang
The Nonconform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ignorini Problem.
J. Comp. Math., 25 (2007), pp. 67-80.

Siqing Gan
Exact and Discretized Dissipativity of the Pantograph Equation.
J. Comp. Math., 25 (2007), pp. 81-88.

Weijun Zhou and Donghui Li
Limited Memory BFGS Method for Nonlinear Monotone Equation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89-96.

Renhong Wang and Jinming Wu
Approximate Implicitization Based on RBF Networks and MQ Quasi-Interpolation.
J. Comp. Math., 25 (2007), pp. 97-103.

Qun-yan Zhou and Wen-yu Sun
A Nonmonotone Second-Order Steplength Method for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04-112.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CAM Digest, 星期一, 2007年1月29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Today's topic
    *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CSCM)新一届工作委员会成立
    * 两院院士评选06年度国内外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 范剑青:把数学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
    * 新书介绍: 谱方法和高精度算法及其应用(英文版), 著者: 沈捷,汤涛
    * 国际会议信息: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 国际会议信息: 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 国际会议信息: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ICNC'07)
      and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 数学系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CSCM)新一届工作委员会成立


中国计算数学会副秘书长(按姓氏笔划为序):汤华中、吴微、谢正辉、蔚喜军


学术工作委员会
主任:蔚喜军
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卢琳璋、孙文瑜、陈发来、程晋、蔚喜军


咨询普及工作委员会
主任:谢正辉
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双虎、罗振东、曹建文、谢正辉、谢资清


教学研究工作委员会
主任:吴微
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马富明、何银年、吴微、徐树方、韩丹夫


青年工作委员会
主任:汤华中
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筱平、石东洋、许传炬、汤华中、黄廷祝

许学军
中科院计算数学所,2007/01/19


====================================================================================
两院院士评选06年度国内外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http://www.edu.cn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
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7年1月21日在京揭晓。

  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1.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

   2.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

   3.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4.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5.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6.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7.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

   8.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关键性突破;

   9.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10.“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

  2006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1.“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2.干细胞培育器官获重要进展;

   3.国际热核计划启动;

   4.最小发电机问世;

   5.人类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完毕;

   6.首次发现宇宙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7.“智能1号”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

   8.合成118号超重元素;

   9.证实 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野生黑猩猩;

   10.绘制出药物与细胞作用的基因“联系图”。

  这项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第13次。每年的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使公众更加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向,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范剑青:把数学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


《科学时报》 2006年12月14日


作者:陈欢欢 王丹红

弗雷德里克?L?摩尔(Frederick L. Moore)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18年的毕业生,一位著名的银行家,
他先锋性地投资开发了加拿大西部石油和煤气资源,投资并策划了沃特?迪斯尼公司股票的上市。
他的学生爱德华?B?古德诺(Edward B. Goodnow) 1947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2004年,古德诺向母校
捐款500万美元设立Frederick L. Moore'18金融教授席位。2006年,经全校性评选,范剑青成为第一位、
也是唯一一位Frederick L. Moore'18金融教授。对于这个头衔,范剑青淡淡地说:“好处就是不用解释
我在普林斯顿做得怎么样。”

2006年10月的一天,正在北京开会的范剑青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长达4个小时的采访。谈到为何如此
慷慨地给记者时间,他说:“统计科学是为社会服务的,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热爱并支持统计科学,
希望统计科学在中国有更多的应用。”“数学科学在解决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的挑战中会得到更强劲的发展,
对实践方法的推敲和完善将促进理论、方法和应用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它们的共同进步。”

今年43岁的范剑青已是国际统计科学界的领军人物。2000年,哈佛大学教授Marvin Zelen在向他颁发统计学
最高奖——考普斯总统奖时称:范剑青对统计有巨大、广泛的贡献。

范剑青这次回国是参加四年一度的概率统计年会并作全会报告,这是他今年第四次回国。在海外身负重任,
为何还不辞辛劳为祖国服务呢?他说:“为国家做一些事情,这是一种感情。”

陪同采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副院长陈敏说:“无论是做人的品质、做学问的态度还是对祖国
的热爱,范剑青都是我们的楷模。他是国际统计方向的领军人,却时时不忘帮助祖国。在担任香港中文大
学统计系教授和系主任期间,他积极推动大陆学者访问计划和博士培养项目。现在,在完成普林斯顿的工作后
,他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

“你应该侧重于应用”

1978年,年仅15岁的范剑青以数理化几乎满分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
他认为自己的数学功底不错,但数学只是一个好工具,而他自己一直想做与社会相关的事情,
因此选择了“与数学接近,又与实际结合”的学科——统计学,成为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研究员
方开泰的研究生。

1985年,范剑青硕士毕业后考上在职博士。当时,他并不想出国,因为“觉得自己的研究做得挺好,
已经在国内一流期刊上发表了约10篇论文”;但另一方面,范剑青也深深感到“我的研究局限
在自己了解的知识之内,技巧多但想法不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的“出国风”冲击着范剑青,他开始想到国际统计学的前沿——美国,
然而当时他和外界并没
什么联系。但他非常幸运,得到了著名的国际理论统计学权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Lucient Le Cam的赏识,获得加州大学校董会奖学金,来到伯克利攻读博士。

当时,范剑青希望跟随Le Cam做博士,但Le Cam说自己年龄大了,将他推荐给一位29岁的专家
大卫?道能浩(David L. Donoho)。道能浩后来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和考普斯总统奖,并当选美国
科学院院士。但当时尚未出道的他对范剑青说,“你跟我做学问可以,但我毕竟年轻,你以后要走
自己的路,还需要有资深的人指导”。于是,道能浩又将范剑青推荐给伯克利的另一位统计学大师、
美国科学院院士彼得?毕克(Peter J .Bickel),范剑青因此有了两位导师。
毕克是考普斯总统奖的第一位获得者,也是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四位统计学家之一,他在数学技巧、
为人处事等方面都给范剑青以指导。

范剑青认为,自己在伯克利最大的收获就是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科学思想和科学哲学。他说:
“我把我的数学结果拿给老师看,但他说'不用看,我知道你们中国人做数学可能比我都好,
我就跟你去喝咖啡,聊聊数学,教你怎么做有创意的研究,探讨什么是知识创新’。”

博士毕业时,道能浩对他说:“中国人的数学功夫不错,但做学问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永远没有出路,
我侧重理论,而你应该侧重应用。”

范剑青说,做数学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向里走”,解决数学自身的内在联系或难题;
另一种是“向外走”,用数学去解决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科学领域里的问题。他说:
“我的兴趣是用数学去揭开自然的奥秘,归纳社会现象,发展统计科学理论和应用,
而不是解决数学难题。理论、方法、应用是融为一体的。学术价值的关键是知识创新的程度。”

“只要问题够复杂我就做”

纵览范剑青长达24页的简历,很难用简略的语言概括他的学术成就,但是他解决的问题却有一些
共性——复杂、开创性、革命性。许多数学问题由于过于复杂曾被认为只限于理论演练,
但是范剑青的工作却让理论变成了现实。由于他的工作,许多原先只能解决饱和、一元、正态、均匀、
参数的统计学问题被扩展到非饱和、多元、非正态、非均匀、非参数。国际统计界对他的评价是
“在理论和方法论上都开辟了很多新领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独创的非参数建模法使他获得了2000年的考普斯总统奖,北卡罗来纳大学统计系教授Marron
甚至用“文艺复兴”形容这项工作对统计学的影响。

在这项工作中,范剑青的贡献在于提出局部建模新理念。他说:“统计的最大问题在于模型误差,局部建模
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降低误差。以地球为例,整体建模就是一个球体,但是局部看来就是有山有水、有平地
有弧度,可以精确描述。当时,关于非参数的想法存在相互争论的两派,我进入这个领域的第一篇文章就是
说两派都有其优缺点,但局部建模综合了它们的优点。”范剑青证明了他的方法是最有效的,从此结束了该
领域的长期争论。局部建模法能广泛应用于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如医学、保险、经济等方面。2000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就是用类似模型分析经济问题而名扬世界。

范剑青认为,好的工作首先是知识创新,“我经常跟学生说,应该随时考虑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创新,
而不是多辛苦,仅仅辛苦是不够的”。

“我对统计很有自信,跟人合作时喜欢说两句话:'只要你觉得问题对你的领域充分重要、
我听上去问题很复杂,肯定会有好结果。’因为如果问题不复杂,我能解决别人也可以,
甚至说不定已经解决,那就没意思了。”

“统计学家要讲多种语言”

范剑青非常喜欢伽利略的一句名言“自然是用数学语言来编码的”。他说:“当我们用数学解决问题时,
说明我们对这个问题非常了解,可以定量研究它,否则只是一种描述性的认识。统计就是用数学工具找
出编码的规律,是解开密码的强有力的工具。”

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统计学注定是一门交叉学科。范剑青在普林斯顿大学的5个部门任职:
运筹学与金融工程系、经济系、金融中心、应用数学以及生物工程。他常讲:“统计学家是讲多种语言的。
要和物理、化学、工程、环境保护、金融、生物等领域打交道,这个范围要多广有多广。我自己
将主要精力放在四个方向:金融学、生物信息、机器学习和生物统计,这四个方向已经够广了。”

怎样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呢?范剑青有两种方法:读文章和自己动手做。他说:“首先是读文章,
世界上的文章多得读不完,但重要的文章还是得读下来,尤其要读综述性的、大师的文章。这很重要,
我要看看以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拿到的数据是什么?他们做了怎样的统计假设?这些假设在要解决
的问题中是否合理?站在这个角度就很容易找到新的有意思的题目。第二,进入一个领域最好的方法
就是自己去做,对统计学家来说,只听是不行的,数据到眼前就一目了然了,就像听了对一幅画的介绍,
但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要去亲自了解一下数据是怎样收集的、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所以统计学家要学一些新的语言。

“我比15年前更喜欢统计”

当他被问及什么时候是学术生涯中最困难的时期,范剑青说是15年前刚毕业两三年的时候。
“当时,我发表了三篇有创意的文章,但暂时找不到下一个好问题,对信心有一定的打击。
而且当时对统计的理解还有些片面,整个统计学也没有太大进展。后来,随着社会和新技术的
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我做了很多原先不懂的问题,进入一些新的领域,慢慢走出来了。”

1997年,范剑青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在那里,范剑青的工作深得校方的大力支持。
然而,2003年他还是被已有20多年没有聘请过统计学家的普林斯顿大学“硬拉过去了”。当时,
香港中大校长李国璋对他说:“你要的东西我都给你了,这几年亏待过你吗?”范剑青说:
“我也没有贪心多要。为什么要走?因为人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我需要充电。”

范剑青记得刚毕业时问前辈:未来是什么?前辈说不好讲。后来前辈遇到他问:
你现在已经成熟了,你说未来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现在做统计比我15年前有兴趣得多,
因为我真不知道现在许多问题中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它的答案是什么、自然的奥秘是什么。
计算技术的发展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能量,信息和技术革命又给统计学带来了很多
新问题,只要用统计去解决实际问题,永远做不完,我现在比当年还用功。”

从大学开始接触统计学到今天,统计对范剑青意味着什么?他说:“一是强有力的工具,
我做研究、与人打交道,十八般武艺最强的就是统计学;二是我的数学修养还可以,
不是统计的问题也敢碰,能帮助别人解决实际问题。”

2004年,已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范剑青放弃了再回香港中文大学兼职的机会,
希望利用假期回来帮助大陆学术界。2004年,范剑青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2005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海外青年基金。虽然拥有了一系列头衔,但陈敏说:
“这些头衔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范剑青回来工作付出的远远比荣誉多得多,
甚至每次国际旅费都是他自己承担。”

“在华尔街做顾问,经常和百万富翁打交道,你有没有受到'诱惑’?”
“人生如果有第二次选择,你会选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范剑青都用“快乐”来回答。
他说:“人生快乐很重要,成功了就会快乐。人最重要的是快乐、是对社会有用,现在做科学我很快乐,
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有人问我会不会沮丧,我想说连沮丧的时间都没有,没事做才沮丧,
这么忙才不会呢。你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就是明天能比今天更好,能够做更多对社会
有实际影响的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
新书介绍:谱方法和高精度算法及其应用(英文版)

著者: 沈捷,汤涛

About the book:
-----------------
This book expands lecture notes by the authors
taught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USA, Canada and China.
The overall emphasis of these notes is
to present basic algorithms together with some
applications of spectral methods.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sufficient background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spectral and high-order methods so that the readers
can approach the current research literature with the necessary
tools and understanding.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book will be a useful
supplement for people studying spectral methods on their own.
This book is especially suited to students interested in
high-order methods for PDEs, but it will appeal to
numerical analysts and mathematically oriented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 engineering, physics, and related areas.

About the authors:
-------------------
Jie Shen is a full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Purdue University, USA.
Tao Tang is a Chair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Tao Tang, Professor Tel: (852) 3411 5148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Fax: (852) 3411 5811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Email: ttang@math.hkbu.edu.hk
Kowloon Tong http://www.math.hkbu.edu.hk/~ttang

-------------------------------
本书目录
-------------------------------
Chapter 1 Preliminaries
1.1 Some basic ideas of spectral methods
1.2 Orthogonal polynomials
1.3 Chebyshev and Legendre polynomials
1.4 Jacobi polynomials and generalized Jacobi polynomials
1.5 Fast Fourier transform
1.6 Several popular time discretization methods
1.7 Iterative methods and preconditioning
1.8 Error estimates of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s
Chapter 2 Spectral-Collocation Methods
2.1 Differentiation matrices for polynomial basis functions
2.2 Differentiation matrices for Fourier collocation methods
2.3 Eigenvalues of Chebyshev collocation operators
2.4 Chebyshev collocation method for two-point BVPs
2.5 Collocation method in the weak form and preconditioning
Chapter 3 Spectral-Galerkin Methods
3.1 General setup
3.2 Legendre-Galerkin method
3.3 Chebyshev-Galerkin method
3.4 Chebyshev-Legendre Galerkin method
3.5 Preconditioned iterative method
3.6 Spectral-Galerkin methods for higher-order equations
3.7 Error estimates
Chapter 4 Spectral Methods in Unbounded Domains
4.1 Hermite spectral methods
4.2 Laguerre spectral methods
4.3 Spectral methods using rational functions
4.4 Error estimates in unbounded domains
Chapter 5 Some applications in one space dimension
5.1 Pseudospectral methods for boundary layer problems
5.2 Pseudospectral methods for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s
5.3 Chebyshev spectral methods for parabolic equations
5.4 Fourier spectral methods for the KdV equation
5.5 Fourier method and filters
5.6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 spectral schemes
Chapter 6 Spectral methods in Multi-dimensional Domains
6.1 Spectral-collocation methods in rectangular domains
6.2 Spectral-Galerkin methods in rectangular domains
6.3 Spectral-Galerkin methods in cylindricaldomains
6.4 A fast Poisson Solver using finite differences
Chapter 7 Some applications in multi-dimensions
7.1 Spectral methods for wave equations
7.2 Laguerre-Hermite method for Schrödinger equations
7.3 Spectral approximation of the Stokes equations
7.4 Spectral-projection method for Navier-Stokes equations
7.5 Axisymmetric flows in a cylinder
Appendix A Some online software
A.1 MATLAB Differentiation Matrix Suite
A.2 PseudoPack
Bibliography
Index

购书者可直接与北京中科进出口公司联系:
Tel: (86) 010-64010642; 010-64034205
Fax: (86) 010-84038208
E-mail:cti_export@cspg.net

陈玉琢
科学出版社 科学分社 数理编辑部
联系电话:010-64011058(O)
传真:010-64034622(Fox)
Email:yz74@sina.com, chenyuzhuo@mail.sciencep.com



====================================================================================
国际会议信息: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Lijiang, Yunnan Province, China, August 13-18, 2007

http://icmsec.cc.ac.cn/news/2007/lijiang/index.htm

Purpose: The objective of the conference is to bring together international leading
scientist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to discuss the grand challenge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to share the viewpoints and
experiences from leading international applied mathematics institutions on how to face
these challenges.

Invited Speakers:

Er-Jie Cui,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dynamica (tentative)
Peter Deuflhard, Zuse Institute Berlin, Germany
Iain S. Duff, 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 UK
Weinan E,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Roland Glowinski, University of Houston, USA
Martin Groetsche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Germany (tentative)
Xiantu He, Beijing Insit. Appl. Physics Comput. Math., China
Thomas Y. Hou, Caltech, USA
Karl-Heinz Hoffmann, Munic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ermany
Lemin Li,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Mu Mu,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a
Jean-Claude Nedelec, Ecole Polytechnique, France
Chi-Wang Shu, Brown University, USA
Etan Tadmo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Tao Ta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ong Kong
Chongyu Wang,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Dingsheng Wang, Institute of Physics, CAS, China
Jinchao Xu, Penn. State University, USA

General Information: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is conference can register before May 30th, 2007, through
sending an email to Ru-Juan D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such as Name, Sex, Affiliation,
Post-Address, Email and Fax. The registration fee is RMB 800.00, which includes the meals,
tours and a banquet during the conference period and can be paid on the conference. Note
that this registration fee does not include the accommodations.

Important Dates:

May 30th, 2007 Deadline for Registration
July 15th, 2007 Deadline for Abstract Submission
Aug. 12th, 2007 Registration on the Conference
Aug. 13th--16th, 2007 The Conference
Aug. 17th--18th, 2007 Sightseeing at Shangri-la

Organizer: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cientific/Engineering Computing (LSEC)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Contact person:

Ru-Juan Ding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 Box 2719, Beijing 100080, China
Tel: +86-10-6254-5820
Fax: +86-10-6254-2285
E-mail: dingrj@lsec.cc.ac.cn

====================================================================================
国际会议信息:

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July 30-August 1, 2007
Jiuhua Spa & Resort, Changping, Beijing
Preliminary Announcement (Dec. 27, 2006)


TOPICS:

Multiscale and Multi-Physics Computation,
Nano Mechanics and simulation,
Meshless/Meshfree Methods and Dimension-Reduction Methods,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Mesh Genera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Computational Material Sciences,
Software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nd CA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verse and Coupling Problems
Nonlinear Mechanics
others

ORGANIZING COMMITTEE:

Chairman:
Mingwu Yuan (Peking University)

Co-Chairmen:
Hongwu Zha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Yao Zheng (Zhejiang University)
Wing Kam Liu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Yeong-Bin Ya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rew Y T Leu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Vai Pan Iu (University of Macau)


Secretary General:
Zhenhan Yao (Tsinghua University)

SPONSORS: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Chinese Association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Dept.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Tsinghua Univers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al Analysis for Industrial Equip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enter for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ttp://iscm.cacm.cn/en/Conference/Introduce.aspx?conferenceid=1
http://www.cacm.cn/iscm/

====================================================================================
国际会议信息: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ICNC'07)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FSKD'07)
----------------------------------------------------------------------

24 - 27 August 2007, Haikou, China

*** Submission Deadline: 15 March 2007 ***

~~~~~~~~~~~~~~~~~~~~~~~~~~~~~~~~~~~~~~~~~~~~~~~
http://www.hainu.edu.cn/htm/icnc-fskd2007
~~~~~~~~~~~~~~~~~~~~~~~~~~~~~~~~~~~~~~~~~~~~~~~

Call for Papers & Special Session Proposals

The joint ICNC'07-FSKD'07 will be held in Haikou, China. Haikou, the
capital city of Hainan Province, is a pleasant modern city with a numb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hts to see and to hold you for a few days
before heading off to Hainan's beautiful beaches and inland villages.
ICNC'07-FSKD'07 aims to provide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to pres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intelligent methods
inspired from nature, including biological, linguistic, ecological,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to data mining, manufacturing,
design, reliability, and more. It is an exciting and emerging inter-
disciplinary area in which a wide range of techniques and methods are
being studied for dealing with large, complex, and dynamic problems.

Previously, the joint conferences in 2005 and 2006 each attracted over
3100 submissions from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ll accepted papers will be indexed by both EI (Compendex) and ISTP.
Furthermore, extended versions of many good papers will be published in
SCI-indexed journals, as well a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and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NAI) that will be indexed
in SCI-Expanded.

In addition to regular sessions, participants are encouraged to organize
special sessions on specialized topics. Each special session should have
at least 4 papers. Special session organizers will solicit submissions,
conduct reviews and recommend accept/reject decisions on the submitted
papers.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the conference web page or email the
secretariat at nc2007@hainu.edu.cn

Join us at this major event in scenic Hainan !!!

====================================================================================
数学系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的前身是四平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科,成立于1958年,1972年更名为四平
师范学院数学系,2001年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数学学院建立
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社会成人教育“三位一体”的完整办学体系。目前数学学院和数学
研究所并存,共同支撑着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研究空间,它们下设基础数学、概率统计、应用
数学等专业学科,其中基础数学专业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学院下大力气抓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师资力量逐年提高,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
研究成果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博士导师1人,教授12人,吉林省主讲教授1人,具有
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3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曾宪梓奖3人。

几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厅级基金项目20余项,先后出版著作5部,
在《中国科学》、《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科学通报》、《应用概率统计》、
《Comm. Algebra》、《J. Math. Anal. Appl.》、《Math. Japan.》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
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5篇被SCI、EI收录。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成效显著。在校本科生1064人,
其毕业生以基础厚、潜力大、能力强、素质好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年来的就业率达到100%,
其中有很多人成为博士、教授、省市和学校的领导、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教师,1人获得“五?
一”劳动奖章,是吉林省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同时,学院的办学层次不断提高,1979年至1988年,
数学学院共招收研究生9届,培养了24名硕士研究生(由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授予学位),
其中9名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数学学院基础数学专业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
学位授权点。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50多人.

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的全体教师正按照“质量兴院、科研强院”的战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开展
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努力地推动着数学学院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此,真诚地欢迎学者们来到吉林
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同我们一道共创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http://web.jlnu.edu.cn/sxxy/


================================================================================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CAM Digest, 星期六, 2007年2月10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Today's topic
    * 《自然》杂志回顾2006年度十大科学事件
    * Furstenberg 和 Smale 获得2006-07年度Wolf数学奖
    * 2007年数学界迎新年茶话会在京举行
    * 中国科学院启动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
    * 暑期学校通知: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 国际会议信息: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for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 国际会议信息: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IC-TA 2007)
    * 招生信息: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MSc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AMMSC)
    * 数学系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

========================================================================
《自然》杂志回顾2006年度十大科学事件

内容(转自《科学时报》,王丹红)


每到岁末,英国《自然》杂志的编辑们总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12月底,他们
评选出了2006年度的十大科学事件,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步入危险境地的药物试验、
冥王星的归属问题以及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拒绝菲尔茨奖等。

冥王星还是一颗行星吗?

现代天文观察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行星系统的认识,天体的命名反映了这些最新的知识。
“行星”一词源自绘画《漫游者》,表明它们是天空中移动的光点。在传统的教科书中,
冥王星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但是,2006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IAU)会议上,研究人员决定将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定义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
系小天体,冥王星和其他几个行星竞争者被定义为“矮行星”。

但是,冥王星毕竟曾经拥有行星这一称号长达70多年,如今成为矮行星后,太阳系只有
八大行星,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们会接受这种定义上的变化吗?《自然》杂志认为,
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还将持续到2009年举行的IAU会议。

药物试验步入险境

2006年最糟糕的一件事是本年度进行的一项药物试验导致了灾难性结果:在第一期试验
阶段,一项控制免疫系统的实验性药物给许多参加试验的志愿者造成了严重损伤和永久
性伤害。这项药物试验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证人指出,受试者感觉他们的头好像
要爆炸了。这一事件提出了新问题:药物试验该如何进行?事件的影响至今还能感觉到。

灾难袭击印尼

尽管已经从2004年的海啸中复苏,但印尼在2006年遭受了更多自然灾难的袭击。印尼爪
哇的默拉皮火山时刻有喷发的可能,随后几天出现的地震更导致情况加剧。尽管火山最
终沉默了,然而地震仍然夺去了5000多人的生命。7月间的一场地震导致海啸,虽然已
经发出预警,但至少有5个人丧生。当一家石油公司在爪哇的地下钻孔时,一场神秘的
泥石流袭击了爪哇东部地区,给当地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石油钻探并没有
停下来的迹象,地球学家说,也许它们永远不会停止。

让人混淆不清的甲烷研究

也许有关温室气体甲烷的研究是2006年最让人混淆的研究之一。最初的研究指出,除了
水稻和沼泽地以外,森林也会产生比以前认为的更多的甲烷气体,但科学家们还没有找
到这个奇怪结论的机理,因此许多人不相信这个结论;其他对甲烷气体的研究带来的却
是坏消息:数据显示,甲烷的排放量明显降低,但事实上是自然释放量的减少掩饰了人
类释放量的增加;还有就是永久性冻结带的融化。

气候变化——难以忽视的真相

2006年的坏新闻是全球温室气体释放量还在持续增加,确凿的事实表明,北美洲格陵兰
和南极洲的冰川正在消失。但有迹象显示,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观点有变化的趋势。在
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
最高法院就一项史无前例的诉讼举行听证会,该诉讼要求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汽车尾气
排放规则,现在还没有结论;即使经济学家也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严重性,美国首席经
济学家Nicholas Stern关于全球变暖对世界金融冲击的报告引起了全球人士的关注。


遗传的复杂性

2006年,遗传研究提出了几个令人惊讶的结果:人类基因组图谱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差
异性远远大于以前的想象,而且遗传机制不同于教科书中的描述。对小鼠和植物的研究
显示,遗传不仅仅只通过DNA。科学家们正在解开DNA和基因的共同作用机制。

医护人员受审

2006年,在利比亚的法庭展开了一场战斗,5位保加利亚护士和1位巴勒斯坦医生面临沉
重压力,他们被指控蓄意让儿童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科学家提供证明指出这个
医疗团队无罪,他们的证据显示,在被告于1998年开始到这家医院工作之前,这种疾病
已经暴发,原因可能是医院糟糕的卫生条件。但今年12月,利比亚法庭仍然判这个医疗
小组死刑,医疗小组还有一次机会向最高法院上诉,到《自然》发表这篇文章为止,
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部分人士认为这一事件暴露出**拒绝承认卫生问题,比如医院中针头的重复使用。
这个案件不仅让医疗队成员的生命危在旦夕,事实上也表明成千上万在非洲医院的儿童
仍然有感染的危险。

寻找干细胞

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否决了向研究人员开放更多干细胞系的提案,与此同时,欧盟
投票通过了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资助部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议案。在干细胞研究问
题的伦理和宗教方面的争论越演越烈,但在不破坏胚胎的情况下提取胚胎干细胞的研
究仍有进展。

核试验全球瞩目

朝鲜对导弹和核装置的试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虽然这两项试验的规模小于平均值,
但世界各地的政治家们决心阻止这个国家的核发展。尽管朝鲜的报告显示设备老化和
原材料短缺,但国际间的对话还没有达成一致性意见。

俄罗斯隐士拒绝奖励

俄罗斯隐士般的数学家佩雷尔曼拒绝接受2006年度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和
1.3万美元的奖金,这可能是发生在2006年最奇特的事件。美国克莱研究所为庞加莱
猜想的解决提供了100万美元的奖金,如果佩雷尔曼证明了庞加莱猜想,那么他似乎
应该获得这100万美元的奖金,但有迹象显示他可能会拒绝。

==============================================================================
Furstenberg 和 Smale 获得2006-07年度Wolf数学奖

http://www.ams.org/

Harry Furstenberg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and Stephen Smal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ill share the US$100,000 2006-7
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 Furstenberg was honored "for his profound
contributions to ergodic theory, probability, topological dynamics,
analysis on symmetric spaces and homogeneous flows." Smale was honored
for his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that have played a fundamental
role in shaping differential topology, dynamical systems, mathematical
economics, and other subjects in mathematics." The prize will be awarded
in May in Israel. The Wolf Foundation website has more information.

==============================================================================
2007年数学界迎新年茶话会在京举行

http://www.cms.org.cn/

2007年数学界迎新年茶话会于二月三日在京举行。本次茶话会是第三次由中国数学会、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元基金领导小组共同举办。茶话
会由中国数学会秘书长巩馥州主持。

茶话会上首先由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文兰致词。文兰院士代表中国数学会向全国从事数
学教育、数学研究和数学普及工作的同志致以新年的问候。随后他回顾了2006年吴文
俊院士荣获邵逸夫数学科学奖和马志明院士当选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副主席等中国数
学界的喜事,认为中国数学在国际数学界的影响日益增强,并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中国
数学工作者取得更多成绩。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袁亚湘代表理事长李大潜
也致了新年贺辞,其中他特别介绍了首届中国苏步青奖和国际苏步青奖的颁奖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元基金领导小组负责人马志明院士介绍中国数学在国际上
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等情况。

在随后的发言中,吴文俊院士希望中国数学界在新的一年里团结和谐,为早日实现陈
省身先生的数学强国梦想而共同努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王杰和数理学部常
委副主任汲培文也先后致了新年贺辞,他们先后介绍了国家对自然科学基金增加投入
的情况,比较了数学和其它学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中国科学院基础局副局长黄勇在
致贺辞中赞扬了数学界迎新茶话会这一独特的交流活动对推动中国数学发展起到的良
好作用。

在近两年的茶话会上,热点话题之一就是中小学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改革。今年的茶
话会上,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详细地介绍了新课标教材修订的情况。随后胡
国定教授、王梓坤院士、丁伟岳院士和严士健教授又先后针对数学教育与创新性人才
培养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另外,浙江大学数学系李胜宏教授还介绍了中国数学奥林匹
克代表队在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创历史最好成绩和在国际上产生的广泛影
响等相关情况;另外,他还简单介绍了200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情况和发展态势。

张恭庆院士在发言中简单地讲述了数学天元基金的创立、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成功
召开和数学973项目的开展等近些年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事件,回顾了中国数学界团结
合作的好传统,希望中国数学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万哲先院士在发言中也
特别谈到了团结和谐对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性。

在茶话会上,韩文胜教授(科技部科技奖励办公室)、陈叔平教授(贵州大学)、张
平文教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郭雷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张继平教授(北京大学),肖杰教授(清华大学),陈恕行教授(复旦大学)、张伟平
教授(南开大学)、叶向东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周青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化
教授(武汉大学、湖北省数学会)、彭联刚教授(四川大学)、范更华教授(福州大学)、
江松教授(北京数学物理研究所)、高文杰教授(吉林大学)、康庆德教授(河北师范
大学、河北省数学会),陈玉琢女士(科学出版社)和傅明炎女士(新加坡世界科学出
版社)先后代表各自所在的单位致了新年贺辞。此外,第一次参加茶话会的田刚院士在
发言中谈到了近些年中国快速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另外,还有包括石钟慈院士、陈木法院士、林群院士、王诗窚院士和严加安院士在内的
近百名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茶话会。

==============================================================================
中国科学院启动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

(转自《光明日报》,齐芳)

2007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宣布,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8日正式启动,2007
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工作同步进行。本次增选将于2007年8月25日前产生初步候选人,
投诉的最后截止时间延至2007年9月15日,2007年12月公布选举结果。

与往年相比,本次增选在人数上没有明显变化。经中科院学部主席团研究确定,2007年增选
总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
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

根据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的门槛又有提高。
首先,归口初选部门报送的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岁,并明确要求各归口初选部门组
成不少于11人的初选委员会,必须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研究员、教授级专家组成。
委员会对推荐的院士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在规定的名额内获得赞成票超过投票人数
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方为有效。

第二,对院士推荐候选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获得
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
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第三,提高了候选人当选院士的票数比例。《细则》中规定“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
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
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中科院有关负责人介
绍说,这是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变化,这意味着候选人必须得到更
高的认可度,得到大多数院士的认同才能当选。

同时,为了加强对候选人材料真实性的监督,本次将有效候选人在中科院学部网页和有关
媒体上公布外,《细则》还提出“通知归口部门或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将本单位有效候
选人以及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一并公示”的新要求。有关负责
人表示,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违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
及有关规定的不正当活动。若有违反将严肃处理,直至终止对相关候选人的评审,并暂停
推荐单位或推荐人的推荐资格。

(转自《光明日报》,齐芳)


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进度安排

2007年1月增选工作开始启动;

2007年4月30日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截止;

2007年5月有效院士候选人名单公布;

2007年6月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在有关单位公示;

2007年6月10日前评审组通讯评审开始启动;

2007年8月1日前学部通讯评审开始启动;

2007年8月25日前产生初步候选人;

2007年9月15日受理投诉截止;

2007年11月第一周进行学部会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和新选士;

2007年12月公布选举结果。

(来源中国科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
暑期学校通知: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Lanzhou, July 25-August 6, 2007)
(Webpage: http://lsec.cc.ac.cn/SSNLA07/)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arises in many areas of scientif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nd it forms the basis and the core of modern numerical
analysis. To attract attention and cultivate interest of young scientists, the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will be organized
between July 25--August 6, 2007 at Lanzhou University. The main topics of this
summer school include the classical subjects of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students as well as young scientists of ages less than 35 (born after
January1st, 1972), graduated within the last five years (received a Master or
Ph.D. degree after January 1st, 2002) and working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can apply for the summer school. Forty participants will be selected and approved
by the Selection Committee in April of 2007.
The living costs of the selected participants will be covered by the summer school.
Other costs such as travels and meals, however, should be paid by the participants themselves.
People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Summer School can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attached to this announcement and post it together with two recommendation
letters from experts to Mr. Lun-Ji Song (see the application form below), before
March 31st, 2007. Details about the arrangements of lectures and courses will be
given in the second announcement.
Those not selected by the Selection Committee may ask for permission to attend the
summer school, but all the costs should be paid by themselves. The local organizers
can help in arranging the accommodation. In such case, a completed application form
and the above-mentioned two recommendation letters are still required to be
submitted to Mr. Lun-Ji Song before the deadline March 31st, 2007.


Organizing Committee:

Zhong-Zhi Bai (Co-Chai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Yu-Jiang Wu (Co-Chair,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uo-Feng Zhang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He-Ping Zhang (Co-Chair,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Bing Zheng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Cheng-Kui Zhong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Advisory Board:

Zhi-Mi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Tian-Gang Lei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Lian Li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Zhong-Ci Sh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Zhou-Ping X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List of Speakers:

Courses:

Zhao-Jun Ba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USA)
Ken Hayami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JAPAN)
Xue-Jun Xu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Lectures:

Feng-Shan Bai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Raymond H. Cha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Zhi-Mi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Xue-Bin Ch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Hua Dai (Nanjing Univ. Aeron. Astron., NANJING)
Wen L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Xing-Ping Liu (Beijing Inst. Appl. Phy. Comput. Math., BEIJING)
Lin-Zhang Lu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Zhong-Ci Shi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Yang-Feng Su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Sponsor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No. 2005CB321700)
Inst. Comput. Ma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ontact Persons:

Ms. Xing-Xing Jia: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Email: guxx04@lzu.cn.
Tel: 13893442214, Fax: +86-0931-8912481 (Office)
Mr. Lun-Ji So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Email: song@lzu.edu.cn.
Tel: 13609302099, Fax: +86-0931-8912481 (Office)

Application Form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Name: Birth Date: Birth Place:
Degree: Student: Yes/No Sex:
Speciality:
Research Topic:
Advisor: Entry Date: English Level:
Publication List:
Two Recommendation Letters of the Experts (with signature and date):

==============================================================================
国际会议信息: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for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DCABES2007 - Call for paperps.


http://public.whut.edu.cn/dcabes2007
http://www.dcabes.org

14-17 August 2007, Hubei, China.
Host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CABES will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and applications developers
in the academic field and industry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and to explore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the areas
of distributed parallel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You are invited
to submit an extended abstract/full paper in 4~5 pages, and/or a proposal
to organize a technical session. All accepted abstracts should be
extended by the authors to a full paper (5 pages or less), which will be
published as a book of proceedings (with ISBN) to be distributed at the
conference. Selected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DCABES 2007 are referred
to eithe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or
Journal of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for publication.


Important Dates:-

Submission due: 31st March 2007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30th April 2007
Early Registration: Before 15th May 2007
Camera-Ready due: 30th May 2007
Last Registration: Before 31st May 2007
Non-Author Registration: Any time before 17th August 2007

Proceedings and pub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DCABES have been indexed by the ISTP of ISI
since 2001.
Selected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special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cluding Scientific Programming,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Journal of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SCOPE:
Submissions in all areas of distributed parallel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welcome. Topic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Distributed/Parallel applications

1.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Computational finance.
3. E-engineering and e-science applications.
4. E-commerce applications.
5. E-education applications.
6. Distributed agents.
7. Distributed multimedia.
8. Distributed databases.

Distributed/Parallel algorithms

1. Numerical parallel algorithms.
2. Non-numerical parallel algorithms.
3. Algorithms exploiting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4. Performance assessment with computation/communication complexity analysis.
5. Distributed/parallel algorithms in image and vision processing.
6. Geometric modelling and fractals.
7.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Grid Computing

1. Infrastructure of Grid Computing.
2. Grid computing platforms and tools.
3. Grid Software and Middleware.
4. Gri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5. New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s in computer networking

System Architectures

1. Real-time embedded systems for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2.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3. Web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system design for e-science and e-engineering.
4. Web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business,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Software tools and environments for distributed or parallel platform

1. Use of MPI, PVM, Java Platforms for web-based simulation and computing.
2. Tools and platforms for E-education.
3. Tools and platforms for E-business.
4. Web browser and search engine design
5. Mobile agents and computing.

Secretariat:-
Mr. Guo Yucheng (Email: ycheng.g@gmail.com Tel: +86 13986215056)

Steering Committee:-
Guo, Professor Q.P. (Co-Chair)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Lai, Professor C.H. (Co-Chair)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UK
Tsui, Thoma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Xu, Professor W.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China

Scientific Committee:-
Cai, Professor X.C. (University of Colorado USA)
Cao, Professor J.W. (R & D Centre for Parallel Algorithms and Software, China)
Chi, Professor X.B. (Academia Sinica, China)
Guo, Professor Q.P.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Ho, Dr. P.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Jesshope, Professor C.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Kang, Professor L.S. (Wuhan University, China)
Keyes, Professor D.E.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Lai, Professor C.-H.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UK)
Lee, Dr. John (Hong Kong Polytechnic, China)
Liddell, Professor H.M.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Lin, Dr. H.X.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therlands)
Lin, Professor P.,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Loo, Dr. Alfred, Hong Kong 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
Ng, Professor. Michael, Baptis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Sloot, Professor P.M.A.,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Sun, Professor J.,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China
Tsui, Mr.Thoma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Xu, Professor W.,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China
Zhang, Professor J.,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SA
==============================================================================
国际会议信息: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IC-TA 2007)

Dear colleague,
Happy New Year! We cordially invite you to attend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IC-TA 2007), which will be
held on September 14–17, 2007 in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China.
The conference is organized by the Peking University, th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ly co-sponsored by th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and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Just like the name of the conference, the theme for this conference is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Only original high quality papers related to this theme are especially solicited, including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pics covering industrial issues/applications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to bio-inspired computing will be welcome.
All submissions will be thoroughly peer-reviewed by experts in the field based on originality, significance and clarity, only papers presenting novel research results
or successful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are seriously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A pre-proceedings volume will be available during the conference. The expanded and
revised version of all accepted papers at BIC-TA 2007 will be published after the
conference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dexed by SCI-Expanded.

Main Topics

The conference includes,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topics.
A.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A1 Neural Networks
A2 Evolutionary Computing and Genetic Algorithms
A3 DNA and Molecular Computing
A4 Membrane Computing
A5 Biological Computing
A6 Swarm Intelligence
A7 Autonomy-Oriented Computing
A8 Cellular and Molecular Automata
B. Applications
B1 Bioinformatics and Cheminformatics
B2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Drug Design
B3 Systems Biology and Synthetic Biology
B4 Computational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B5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B6 Artificial Life and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s
B7 Signal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8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B9 Data Fusi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B10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Expert Systems
B11 Computer Security and Computer Vision
B12 Circuit Design and Signal Processing
B13 Biological Implementation and Molecular Implementation
B14 DNA Nanotechnology
B15 Web and Network Application
B16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B17 Other Applications

Important Dates

Submission Deadline: 20 April, 2007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10 June, 2007
Final Version for the Pre-proceedings: 25 June, 2007

Web Site: http://www.bic-ta.org/

E-mail: mailto:bicta2007@gmail.com; mailto:sec@bic-ta.org
Tel: +86-(0)371-63627289
Fax: +86-(0)371-63556790


==============================================================================
招生信息: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MSc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AMMSC)

This Masters programme is run by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at Greenwich, within the School of of Computing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This highly regarded department was ranked 10th in the 2007
UK departmental ranking
(http://www.timesonline.co.uk/section/0,,6734,00.html),
and the MSc is taught by members of the Centre for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Process Analysis, an award winning research group.


This Masters programme aims to train and equip
Honours graduate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or mathematics
and suitably qualified professionals, with the skill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and use,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technique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industry. Emphasis will
be placed on modelling phenomena governed by the physics of fluid
flow, heat transfer, electromagnetics and solid mechanics using CFD,
FEA and other software tools. A core philosophy of the programme i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o the concept of multi-physics modelling,
whe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overning physics, and hence the relevant
solu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 are important. A strand of the
programme is devoted to Fire and Evacuation modelling, for candidates
with Fire Safety degree background. Details of available modules can be
found at: http://cse.gre.ac.uk

Entry requirements: A good Bachelo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physics,
mathematics or a relevant related discipline. Those who have
substantial commercial or industrial experience but lack formal
qualifications should seek an interview with the programme leader.

CTA (Collaborative Training Awards): Up to eight EPSRC CTA
studentships are allocated to this MSc programme to
the best qualified candidates who are classified as UK residents. There
are two student intakes per annum, in October and January.

Further details of the programme, applications, enquiries should
reach cmsinfo@gre.ac.uk (Mrs. Marilyn Nichols) or cse@gre.ac.uk

Professor C.-H. Lai
Programme leader - MSc AMMSC
==============================================================================
数学系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是1996年在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其前身数学系,成立于1946年8月。现学院设有数学系、信息系、数学研究所和信息工程
研究所, 以及《中学数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开设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以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论
(数学)三个硕士点,其中基础数学近二十年来一直为省重点学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江西
省同类专业中办学历史最悠久,整体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

该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
的11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
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
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该院拥有120多台微机的计算机实验
室以及多个多媒体教室,拥有中、外文专业书籍10万余册和200多种中、外文专业期刊,
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

学院现有本科学生1300余人,各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函授生1000余人。学院历来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生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受到广泛好评。培养的各种类型
的毕业生,有许多已成长为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及各行各业的骨干。

近十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省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近年来,可支配的科研经费(包括重点科研经费)近300万元。
在国内外SCI、EI等重要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
奖以及省科技进步奖。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将继续发扬“求实、创新”的精神,团结一致,夺取
科研、教学的更大成功。

http://www.jxnu.edu.cn/jgsz/jx/sxyxxkxxy.htm


================================================================================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CAM Digest, 星期六, 2007年2月24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Today's topic
    * 恭贺2007年春节
    *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
    * 中国工程院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
    * 科技创新应避免的几个认识误区
    * 招生信息: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和肯特大学肯特商学院联合推出运筹学和商业统计学理学硕士双学位
    * 会议信息: EASIAM 2007 in Xiamen, China, November 2007
    * 期刊内容: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No. 1, 2007
    * 数学系介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恭贺2007年春节

在此2007新春佳节之际, 我们恭祝各位专家学者, 读者和朋友们新春快乐, 家庭幸福, 在新的一年里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汤 涛,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
许学军, 中科院数学计算研究所

===================================================================================
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

http://www.edu.cn/

下面列出与数学有关的人员名单:

1.特聘教授

申报学校 设岗学科 姓名 国籍 现任职单位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北京师范大学 基础数学 杨大春 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复旦大学 基础数学 郭坤宇 中国 复旦大学 教授
南开大学 基础数学 肖杰 中国 清华大学 教授
清华大学 基础数学 周坚 中国 清华大学 教授

2.讲座教授

申报学校 设岗学科 姓名 国籍 现任职单位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

北京大学 基础数学 韩青 美国 美国Notre Dame大学 教授
复旦大学 计算数学 柏兆俊 中国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郑伟安 中国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段金桥 美国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教授
南京大学 黎曼几何 曹建国 美国 美国圣母大学 教授
南开大学 基础数学 戴先哲 美国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教授
武汉大学 计算数学 邹军 中国 香港中文大学 教授

====================================================================================
中国工程院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

按照《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规定,中国工程院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从1月1日正式启动。中国
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选工作与国内院士增选同步进行。2006年年底,中国工程院已经向国务院
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了提名和遴选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全体院士的提名
通知也将在近期发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基本文件,《办法》中
对院士的标准与条件、候选人的基本要求、增选的主要程序、提名和遴选渠道,以及评审选
举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工程院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次院士增选,《增选工作实施
办法》也经过多次修订,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和规范的评审选举程序,保证了院士增选工作
的顺利进行。

  根据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的需要,本着稳定、连续和不断追求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精神,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进行了适当的修订。下面
我就中国工程院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的具体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和通报。

  一、增选名额保持稳定,继续控制候选人数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各学部的名额分配,由
主席团决定。院主席团在对我国工程科技人才队伍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确定2007年的院士增
选名额仍为60名,与2005年一致。

  为继续控制有效候选人数量,提高评审工作效率,保证评审质量,2007年提名和遴选院
士候选人通知规定,涉及多学科候选人遴选的综合部门,教育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
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向工程院报送候选人的名额为每个学部不超过
6名;少数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委,如信息产业部、卫生部、农业部等在与其行业相对应的
学部报送候选人名额不超过6名,其它学部不超过3名;其余部委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
候选人名额为每个学部不超过3名。

  同时,明确规定连续三次提名而未当选的有效候选人,必须停止一次被推荐为候选人的
资格。取消过去规定的“如有突出贡献,可经所报学部6位以上院士提名”的规定。

  二、进一步加强对候选人材料真实性的审查和监督

  对院士候选人评审的主要依据是提名材料,材料的真实性是评审公正客观的基础,为保证
被提名人材料的真实客观,要求各提名单位要成立由同行专家组成的材料审查委员会,负责对
被提名人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这一点大多数单位在过去的推荐工作中已经是这样做的,但
没有明确规定,这次修订作为一个明确的要求。

  为更好地接受社会特别是候选人所在单位及其同行对候选人材料真实性的监督,我们制
订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材料公示办法”,对候选人材料公示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提
出了具体的要求。公示时间从过去的两个星期延长到一个月,对于未按规定进行公示和反馈
公示情况的,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候选人及其材料有不同意见的组织和个人,可通过
遴选部门向工程院反映,也可直接向工程院投诉。投诉截止时间严格规定在2007年8月15日,
超过该日期的投诉一概不予受理。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因为投诉调查核实工作的需要,也是对
投诉和被投诉人双方负责。

  三、对提名推荐材料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为更有利于反映工作在企业和重大工程一线候选人的贡献和成就,提名书中在奖项、专
利、论文和著作三项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
一栏。以上四项内容在原只要求填写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还要求用100字说明本人在其中的具
体作用和贡献。不论是单位推荐还是院士提名,均要求被提名人声明对提名书成就贡献部分
所有内容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并签字确认。

  四、对院士提名候选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院士增选办法》规定,候选人获得不少于3位院士提名,且其中有3位院士所在学部与
候选人专业所属学部相同,提名方为有效。院士提名候选人时,必须对所提名的候选人的工
程科学技术成就和科学道德等方面情况有确切的了解,要对所提供的候选人材料负责,并有
责任在评审会中答复提问和对有关投诉信件做出回答与澄清。在提名书中,还要求提名院士
就“了解被提名人的成就、贡献与学风道德情况,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愿意提
名”,做出郑重承诺。

  五、加强对候选人学风道德的考察,坚决抵制院士增选中的不正之风

  中国工程院一贯重视候选人的学风道德问题,过去历次增选中严格坚持了学风道德一票
否决,体现了院士增选的严肃、公正。2007年的增选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对候选人学风道德状
况的考察。同时,明确规定院士和院机关工作人员,如发现候选人或候选人所在单位在增选
中的不当行为,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工程院报告和反映。所有不当行为,一经查实将视情节
给予严肃处理。

  六、进一步采取措施,严把院士当选的入口关

  《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院士选举时“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或超过本学部应投票
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成票超过投票院士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
选名额依次当选,满额为至”。院主席团根据院士队伍发展和候选人队伍的实际情况,经过
认真分析和研究,原则同意将选举当选票数由二分之一通过修改为三分之二(含)通过。即
“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或超过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成
票超过投票院士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依次当选,满额为止”。也就是要达
到两个三分之二。这是一个重大的措施变化,将提交今年6月第一轮评审全体院士大会进行
投票表决后实施。这就意味着我们将当选的门槛提高了,候选人必须得到更高的公认度才能
当选。

  七、对几项具体安排的说明

  一是农业学部和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第一次单独增选。2006年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
会决定,在原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的基础上,分设农业学部和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这将有利于农业以及环境与轻纺工程科学技术各自的发展,也符合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和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今年将是两个学部分设后的第一次增选,相信会有更多
符合条件的农业和环境、轻纺工程科技工作者进入院士队伍。

  二是继续坚持和完善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到会介绍情况、回答问题。从2003年开始,
部分学部在第二轮评审中进行了候选人到会介绍情况、回答问题的试点,2005年在所有8个学
部全面实施。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对提高评审效率,保证评审质量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得到
院士们和候选人的一致肯定。今后的第二轮评审中,将坚持这一评审程序,并将不断总结经验,
使之完善。

  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修订后继续试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
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在2005年增选试行中,院士和各遴选部门反映良好,同时也提出了一
些修改意见和建议,中国工程院增选政策委员会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
部分修订,在2007年的增选工作中继续试行和听取意见,以便不断完善。

  八、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进度安排

  2007年1月1日增选工作正式启动;

  2007年4月30日提名和遴选工作结束;

  2007年5月通过媒体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

  2007年6月下旬进行第一轮会议评审;

  2007年8月15日截止投诉受理;

  2007年10月下旬进行第二轮评审会议和选举;

  2007年12月公布选举结果。

  中国工程院要求,全体院士、各提名单位和遴选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
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完成增选的各项工作,从程序上保证院士增选的严谨性、客观
性和公正性。同时我们欢迎各提名单位、遴选部门和科技界的同仁关心院士增选工作,及时
反映在院士增选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各位朋友,中国工程院一直高度重视院士队伍建设。做好院士增选工作,把好院士入口关,
是院士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将继续强化对候选人科学道德的要求,通过院士增选工作,
在科技界和全社会倡导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我们将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
原则,在院士增选工作中接受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我们也希望得到新闻界的理解和支持,
希望新闻界的朋友,积极配合增选工作,作好宣传报道、作好监督。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
科技创新应避免的几个认识误区

《科学时报》2007-01-15-A1

姜岩

随着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
06年1月9日,***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最近一
年,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怎么看待科技创新、怎么扶持科技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
对科技创新,人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这些误区或是理解错误、或是美好愿望,但
对科技创新均构成威胁,不能不引起科技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警惕。

误区之一:谁都拦挡不了科技创新。其实,科技创新像一个新生儿,一方面生命力旺盛,但
另一方面又很脆弱,因此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的扶持。历史证明,越是扶持科技创新,其成
果就越多,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巴西、韩国等的经验无不如此。相反,对科技创新进行
打压,就会严重影响这一领域的发展。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在热力学上的成就目前已举
世公认,但他生前受到一些权威旷日持久的攻击,他们攻击他的理论建立在无人见过的原子
的基础上,不是科学,后来玻尔兹曼于1906年9月自杀身亡,给世界科学界造成了不可
挽回的损失。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非欧几何这一划时代的创新成果,遭到当时权
威们的攻击,从而导致他在生活、工作和精神上受到极大摧残,连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由于害
怕遭到打击和迫害,都不敢站出来公开支持罗巴切夫斯基。罗巴切夫斯基去世后很多年,才
被人们认可并被赞誉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有专家指出,像热力学第二定律和非欧几何
这样最终被承认的成果是非常幸运的,而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受打压后已被永远埋没了。

误区之二:科学家是坚强不屈的。其实,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科技创新要求科学
家对事物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和执着性,因而他们在心理上通常比常人更敏感、偏执和脆弱。
科技创新如同艺术创作一样,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相对论的创建与爱因斯坦息息
相关,甚至有人说如果爱因斯坦受到打压甚至迫害,使他失去了创新的兴趣或者条件,那么
相对论的问世就会推迟很多年,并且具有爱因斯坦风格的相对论永远不会问世了。

误区之三:科技创新的结论在问世时就应当能够被判定对错。其实,尽管很多科研成果能够
根据现有的知识判断真伪,但仍有不少成果无法立即获得定论,而且越是重大的创新,就越
超出当时的常识,检验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的最终标准只能是实践,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具
有不同结论。牛顿关于光的粒子假说和惠更斯关于光的波动假说之争就说明了这一点。直到
20世纪初,科技才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两个假说都对又都不对,关于光的本质更深层
次的研究仍是目前科技界的前沿课题。

误区之四:科技创新很少失败。其实,据统计,科技创新的成功率不到10%,也就是说
90%以上的创新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失败而指责失败者的研究不是科学,这种做法无疑
会严重打击科技创新。***同志2006年1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要求,把宽容失败作为
一种精神,同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并提并大力倡导,无疑非常
英明。

误区之五:科技界是一片净土。其实,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科技界也不乏弄虚作假和勾
心斗角。美国曾经出版过一本名为《背叛真理的人们》的书,专门对科技界的不纯洁现象进
行了收集和探讨,并认为在当今科技界剧烈竞争、成果至上的氛围中,从竞争到贪婪、从贪
婪到舞弊,中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创立了微积分,但牛顿攻击莱布
尼兹剽窃,并利用自己作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的职权处罚莱布尼兹,使莱布尼兹抑郁终生。
莱布尼兹去世后,牛顿说他为伤透了莱布尼兹的心而洋洋自得。苏联时期的李森科事件更具
有代表性,李森科利用政治手段严厉打击正确的基因学说,使苏联的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失去
了两代人的时间。

误区之六:真正的技术成果最终会进入实用阶段。其实,多数技术发明无法进入实用阶段,
所以不能因此判定一项技术成果是否科学。影响一项成果进入实用阶段,特别是进入市场的
因素非常复杂。比如,目前的计算机键盘的英文字母排列方式是打字最慢的一种之一,而这
种目前看来很不科学的方式是当初为了使打字机不出现机械故障而设计的。

误区之七:只有文艺复兴后西方形成的特殊知识体系才是科学,其他时期和地区形成的知识
体系比如中医就是伪科学。其实,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中国,在数学、天文学、农学和医
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都是世界科学的重要成果,这在世界科技史界早有定论。用
这一错误的标准衡量科技创新,只能打击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处理创新和传统
的问题,应当像***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指出的那样: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
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为了消除这些误区的不良影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一方面要像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
国家那样加大在资金、政策,特别是社会环境上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家提高自
身的修养,科技界建立一种既能防止科研不端行为,又有利于创新的机制。而在这些方面,
中国科技新闻界也应承担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
招生信息: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和肯特大学肯特商学院联合推出运筹学和
商业统计学理学硕士双学位培养
http:// www:math.hkbu.edu.hk/MSC_ORSTAT/

学生将:
·同时取得肯特商学院的学位和香港浸会大学理学学位.
·打下坚实的运筹学和商业统计学知识的基础.
·学得在各种商业部门任职所必备的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学会帮助其取得更大成功的最新软件包知识及其应用知识,.

详情请查阅: www:math.hkbu.edu.hk/MSC_ORSTAT/

运筹和商业统计学理学硕士(双学位)

·授予Kent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Kent 学位和香港浸会大学学位
·教学地点在香港浸会大学, 教学语言为英语
·执教老师来自两所国际性大学: Kent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Kent和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 他们具有世界级研究水平, 活跃在各自的研究领域
·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扩大了个人联系网络
·全日制(1 年)和非全日制( 2 年)两种教学模式
·学生将获得牢固的运筹学和商业统计学的知识
·学生将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 而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各种商业
部门任职所必备的
·学生将获得最新软件包及其应用知识, 帮助学生在职场取得更大的成功
·具有了所学到的知识, 将会使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更多的相关信息,请联系或查阅: 徐小姐
电话: (852) 3411 2348
网址: www.math.hkbu.edu.hk/MSC_ORSTAT/; www.kent.ac.uk/kbs
电邮: orstat@math.hkbu.edu.hk

入学资格
申请者需具备以下条件: 1.已获得数学或统计,计算机科学,物理,工程,商业或者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者已获得
在这些专业方面的同等学历。
2.已熟练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
3.关于英语水平,满足以下至少一种要求:
i.能接受英语做为学习学士课程的教学语言。
ii.TOEFL成绩不低于550分(笔试)或者213分(机试).
iii.国际英语测试系统的成绩不低于6.5分
iv.或者课程委员会认为可接受的英语资质水平。
如果录取的全脱产学员的英语水平低于然而接近以上要求者,课程委员会将会要求其
参加白天英语强化课程的学习,学习费用由学员自己承担。

对于具有其他特长或者相关专业丰富经验的申请者,课程委员会将根据其个别情况以及
具体面试表现做出决定。

课程模式:
学员可以选择全脱产(2007-2008学年开始)或在职(2007-2008学年开始)两种学制模式。
在每一种学制里,学员都将要参加工作日晚上的课程 和周六课程的学习。全脱产学员的学习
期限通常为3学期,在职学员的学习期限通常为6学期。

课程规划:
学员必须完成以下39个学分的学习:
必修课23个学分, 选修课10个学分, 硕士毕业论文6个学分。

学费:
学费为港币十一万圆。

===================================================================================
Call for Papers: EASIAM 2007 in Xiamen, China, November 2007

EASIAM 2007
Xiamen, China
2-5 November, 2007

The 3rd East Asia SIAM Conference is a sequel to similar meetings
held in Hong Kong (2005) and in Sapporo (2006). The EASIAM 2007 conference
will take place in Xiamen on 2-5 November 2007

(http://www.math.hkbu.edu.hk/easiam_Xiamen/).

SIAM Keynote Speakers:
Prof. Gene Golub (Stanford University)
Prof. Andy Wathen (Oxford University)

Invited Speakers:
Zhimi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Xiao-qing Jin University of Macau
Do Young Kwak KAIST, Korea
Yoshimasa Nakamura Kyoto University, Japan
Shinichi Oishi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Dongwoo Shee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Zuowei She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Wei-wei Su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sahisa Tabata Kyushu University, Japan
Chuanju Xu Xiamen University, China
Pingwen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IMPORANT DATES
30 June 2007: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contributed abstracts
30 June 2007: EASIAM Student Paper Competition

Sponso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Xiamen University

===================================================================================
期刊内容: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Volume 30, Number 1, January 2007

Anti-Dissipative Schemes for Advection and Application to
Hamilton Jacobi Bellmann Equations
Olivier Bokanowski and Hasnaa Zidani, pp.1-33.

Discrete Fundamental Solution Preconditioning for Hyperbolic
Systems of PDE
Henrik Branden, Sverker Holmgren and Per Sundqvist, pp.35-60.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Analysis for 2D Nonlinear
Poisson Boltzmann Equations
Zhilin Li, C.V. Pao and Zhonghua Qiao, pp.61-81.

Time Stepping Via One-Dimensional Pade Approximation
David E. Amundsen and Oscar Bruno, pp.83-115.

Equivalent Conditions for Convergence of Splittings of
Non-Hermitian Indefinite Matrices
Jinhai Chen and Weiguo Li, pp.117-130.

Residual Distribution Schemes on Quadrilateral Meshes
R. Abgrall and F. Marpeau, pp.131-175.

===================================================================================
数学系介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培养教师的摇
篮。自1952年成立以来,一直把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一贯重视科
研工作和科研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10年来,多次与国内外友好院校开展了学术交流,邀请日本、
瑞典、芬兰、蒙古等外国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
和科研单位的学者来我院作学术报告,推动了我院的学术研究向高层次、多领域发展。内蒙古师
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拥有一支精干的师资和科研队伍,有教授9人,副教授23人,博士7人,硕士
10人,在读博士4人,在读硕士9人。教师中有2人获**特殊津贴,2人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
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高师院校教师二等奖;2人获国家教委优
秀蒙文教材一等奖,1人获“全国民族地区杰出青年”称号;2人获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
家”称号;1人获内蒙古“青年科技奖”;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获“五一”劳动奖章。内蒙
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10年来,发表论文512篇,其中国家
一级刊物发表10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7篇;国家级刊物发表42篇,国外刊物上发表42篇,
专著5部,教材15部。在这些研究成果中被SCI引用的有15篇,被EI引用的有5篇。与此同时,承担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改项目2项;国家天元基金项
目3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教育厅研究项目14项,并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53项,
其中有部级奖3项 ;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项。

数学科学学院积极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投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改进内部
管理体制,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为广大教师营造了一个积极进取、心情舒畅、能发
挥个人专长和事业的良好环境。学院目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积极鼓励教
师读博士和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通过访学、专题合作研究来提高业务水平,聘请国内外知
名专家任客座教授,推进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让更多的学科带头人入选国家和自治区人才
战略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欢迎国内外的有识之士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工作。感谢社会各界多年来对我
院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希望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院的改革和建设,推动
我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http://web.imnu.edu.cn/academics/shuxuexi/

================================================================================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CAM Digest, 星期六, 2007年3月10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Today's topic
    * 舒其望教授获 SIAM/ACM 计算科学和工程大奖
    *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新闻》报道计算数学研究所举办的国际会议
    * 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 假如没有沉重乌纱 会有更多科技大奖
    * 图灵奖首位女科学家诞生
    * 暑期学校通知:Summer School on Advanced Reservoir Simulation and Engineering
    * 会议信息: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Materials and Fluids
    * 数学系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Vol 25, 2(2007)

====================================================================================
舒其望教授获 SIAM/ACM 计算科学和工程大奖

美国布朗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杰出访问教授舒其望博士近期获得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SIAM)及美国计算机
协会(ACM)颁发的协会大奖, 以表彰他的研究"对科学计算产生巨大影响的计算方法".

Chi-Wang Shu Wins Prestigious CS&E Prize
March 1, 2007
https://www.siam.org/about/news-siam.php?id=1071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07-02/sfia-spi022807.php

The 2007 SIAM/ACM Prize i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as awarded
February 20 to Chi-Wang Shu,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in the Division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t Brown University.

Shu received the priz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methods that have had
a great impact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including TVD temporal discretizations,
ENO and WENO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s,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s, and
spectral methods."

The prize is awarded jointly by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SIAM)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

The prize, established in 2002 and first conferred in 2003, is awarded in
the area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in recognition of outstanding research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and methods for the solu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
it consists of a hand-calligraphed certificate with the citation and a
cash prize of $5,000.

The prize was awarded at the 2007 SIA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ld February 2007 in Costa Mesa, California.

The members of the selection committee for the 2007 award were John B. Bell
(Chair),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Anthony Ralst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and Mary F. Wheel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Dr. Shu received his Ph.D. in Mathematics in 1986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He is the Managing Editor o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the
co-Chief Editor of the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a former editor of the
SIAM Journal on Numerical Analysis. Between 1989 and 2002, he was a consultant at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ASE),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Dr. Shu's research is concentrated on the design,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order nonlinearly stable
numerical schemes for solving convection-dominate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新闻》报道计算数学研究所举办的国际会议

摘自"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通讯

近日,2007年1-2月的《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新闻》(SIAM News)以较大篇幅报道了
2006年10月22-25日在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国际会议”
(NASC06)。这篇由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专家、美国Emory大学的Michele Benzi 教授所撰
写的通讯详细介绍了NASC06的主题、内容、 参加人员、学术报告以及会议组织与安排等
情况。文章称NASC06 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国际会议,所有报告“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这表明“在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领域的中国数学家的研究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正在以很
快的速度增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同行对我院国际学术交流工作的肯定。

来自海内外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会议主席由我院石钟慈院士和香港中文
大学Raymond H. Chan 教授担任,14个大会邀请报告和21个25分钟报告涉及到了数值代数
和科学计算领域的各个方面。 会议还评选出了旨在奖励我国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青年优秀
论文的“应用数值代数奖”。这次会议必将对我国数值代数和科学计算学科的发展以及年
轻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专家们建议今后 2-3年内再召开这样的会议。

====================================================================================
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来自:新华网

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经过专家多轮严格评选,10项具
有原创性、新闻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成果入选。

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分别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一个新粒子X18
35;找到前寒武纪两侧对称动物演化的有力证据;发现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续积累有机碳;发
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确定出果蝇识别和记忆图形重心高度和轮
廓取向的脑区;在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研究证明人类干细胞
可存活于山羊体内;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的距离;研究发现神经元-胶质细胞
间的突触具有长时程可塑性;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物理放电
实验。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2006年,我国基础研究成果丰硕,高质量成果的数
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上述10项入选成果就是其中的代表,已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共同组织评
选。整个活动经过推荐、形式审查、初评等环节,最后由包括两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
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在内的1600多位《基础科学研究快报》读者进行
函评,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正性。

详细: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7-02/15/content_5743301.htm

====================================================================================
假如没有沉重乌纱 会有更多科技大奖

中国青年报 A2版 2007-3-1
假如没有沉重乌纱 会有更多科技大奖 作者:邓清波


李振声先生在“乌纱帽”的重压之下,依然在科研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这让人敬佩。可我们
也应该看到,一些有潜质的研究者,正在被“乌纱”所累,最后不得不放弃学术之路。这对
中国的科学进步,何尝不是一种损失?

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近日举行,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
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关于李振声先生的情况,许多新闻稿件是这样介绍的:“李振声,遗传育种专家。毕业于淄博
市第六中学,1951年考入山东农业学院农学系。参加工作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
究实习员,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农业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植
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遗传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
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席、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
组委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在花了近三百字罗列了李先生曾经担任和正在担任的官职之后,才介绍李先生的主要业绩是在小
麦远缘杂交和染色工程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他的科研成就,而不是那些罗列起来的
官职。我国的大小官员多如牛毛,科学家才是真正的“稀世之宝”。介绍一位科学家,不首
先介绍他的科研成就,而是把他的各种官职摆在首位,这实在有些画蛇添足,本末倒置。

如果这仅仅是一则新闻稿件写法上的不严谨也还罢了,可“乌纱高于学术”的思想,却比较
普遍。这暴露了“官本位”在当今社会依然根深蒂固,科学界也未能幸免。官职,似乎永远
都是最重要的东西,比科学家这个“人”本身重要,也比科学家的科研成果重要。诚然,当
官如果能够恪尽职守为民服务也是“善莫大焉”,科技界也需要有人担负行政职务。然而,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并不需要拥有那么多的“乌纱帽”。太多的“主任”、“主席
”、“常委”、“院长”之类官职,会分去科学家许多时间和精力,甚至让他无法潜心研究学问。

诚然,李振声先生在“乌纱帽”的重压之下,依然在科研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这让人敬佩。
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有潜质的研究者,正在被“乌纱”所累,最后不得不放弃学术之
路。这对中国的科学进步,何尝不是一种损失?

可见,“官本位”不仅会给科学家本人造成重大损失,更直接影响了学术风气,导致学风浮躁,
学界如官场,滋生腐败。这一点,我们的教训可谓多矣。

科技史上有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
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
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对于这一难题的答案,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可
以肯定的:中国过去长期实行科举取士,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升官发财,这样一种“官本位
”的方针,势必导致人们把聪明才智都用在谋求官职上,真正肯潜心研究学问的人越来越少。
可以说,“官本位”至少是扼杀中国科学发展的罪魁祸首之一。

今天,中国的科学正在重新取得巨大进步,它需要更宽松的氛围,更纯粹的学术。如果不彻底
清除存在于科学界的“官本位”,不革去压在科学家头上沉重的“乌纱”,把学术从官僚桎梏
中解放出来,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就会面临阻碍。

因此,就整个中国科学界来说,整顿学风,清算“官本位”,乃是当务之急;就广大科研工作
者个人来说,轻“乌纱”重学术,方是学者本分。李振声先生获奖受之无愧,人们应该祝愿他
取得更大的科研突破,而不是当更多的官。

===================================================================================
图灵奖首位女科学家诞生

据CNET科技资讯网报道,图灵奖将首次颁发给一位女性。

本周三,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宣布,弗朗西斯(Frances E. Allen)是IBM的一名科学家,
她因在软件优化方面的工作而于6月份获得2006年的图灵奖。

弗朗西斯因开发Ptran(并行转换)━━在多个处理器上运行软件来提高系统速度和效率的
方法。ACM称,弗朗西斯还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弗朗西斯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数学博士
学位,在1975年加盟IBM教授Fortran语言,后来一直从事软件优化、与语言无关的优化器、
Ptran的研究。她的研究工作为目前用于预报天气、DNA匹配、分析情报的高速计算机系统
提供了基础。弗朗西斯在1989年成为了首位女性IBM院士。

“图灵(Turing)奖”是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
于1966年设立的,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杰
出科学家。设立的初衷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到20世纪60年代,其已成为一
个独立的有影响的学科,信息产业亦逐步形成,但在这一产业中却一直没有一项类似“诺
贝尔”、“普利策”等的奖项来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于是“图
灵”奖便应运而生,它被公认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
暑期学校通知:
Summer School on Advanced Reservoir Simulation and Engineering

July 9-August 10, 2007, College of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Since high-speed computers become available,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understand, and optimize complex physical
fluid flow processes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Moreover,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enhanced recovery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of oil and gas production
has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sophisticated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capable of modeling intricate physical phenomena and sharply changing
fluid proper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ummer school is to provid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area of porous media flow, especially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with an overview of various multiphase flow and transport models
and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computational methods used in the solution
of these models.

The lecturer will offer a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use
of analy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the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in
petroleum reservoirs. In the presentation, he will attempt to introduce
every concept in the simplest possible setting and to maintain a level of
treatment that is as rigorous as possible without being unnecessarily
abstract.He will present a thorough discussion of practical aspects of modeling,
programming, and simulation in a consistent manner.

Content

1. Reservoir Engineering Concepts
2. Basic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Concepts
3. Numerical Solution of Single Phase Flow
4. Numerical Solution of Multiphase Flow
5. Well Representation
6. Practical Aspects of Reservoir Simulation
7.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merical Reservoir Simulationand Classical
Reservoir Engineering

Textbook:
Z. Chen, G. Huan, and Y. Ma,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Multiphase Flows in Porous Media, in the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ries, Vol. 2, SIAM, Philadelphia,
PA, 2006.

Introduction of the Lecturer:
The Summer School will be given by Dr. Zhangxin Chen, a Te-Pin Professor 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He is also a Chaired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nada, and the CMG Foundation Chair. CMG (Computer
Modeling Group Ltd.) is the world's largest independent developer of reservoir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advanced processes modeling.

==================================================================================
会议信息: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Materials and Fluids

Date: Sat, 3 Mar 2007 11:21:28 -0600
From: Hailiang Liu <hliu@iastate.edu>
Subject: ISU workshop: April 13-14, 2007

The IMA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Aspects of Materials and Fluids' will be held at Iowa State
University this coming Spring on April 13-14, 2007 (Friday-Saturday).

The speakers will be

Matania Ben-Artzi, Hebrew University (Israel)
Russel Caflis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Gui-Qiang Che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harles Doering,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dney Fox, Iowa State University
Chiu-Yen Kao, Ohio State University
Yannis Kevrekidis, Princeton University
Robert Kohn, New York University
Mitchell Luski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tanley Osh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Robert Pego,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ostas Soukoulis, Ames Laboratory US DOE
Cai-Zhuang Wang, Ames Laboratory US DOE
Lihe Wang, University of Iowa
Zhi Jian Wa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Further details - including hotel, travel information - is posted at the
conference website: http://orion.math.iastate.edu/hliu/cam2007/.

Organizers: Jim Evans, Steve Hou, Hailiang Liu

==================================================================================
数学系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高校,其前身是清**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继而
演化成孕育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成熟办学体制的南北高师之一的南高师,后成为国立中央大
学,1949年南京解放后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以国立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
学文学院等为基础,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今随园校区)建立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1
月改办为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4月起,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作为“211
工程”标志性成果之一的仙林校区,地处风景如画的南京东郊仙林大学城,现已基本建成。
2000年3月原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成为我校紫金校区。全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
权点,43个二级学科博士招生专业,7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有95个硕士
点,6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全日制中外籍在校生2.7万人。全校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
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和1个省级工程中心。经过数代人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南京师范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
文、史、哲、理、工、医、教、经、法、艺、体等学科齐全、体系完整的综合性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学院下设数学系、计算数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信息工程系、金融数学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正处级,校级重点)、
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计算中心(正处级)、南京师范大学
大学数学教研部(副处级)、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江苏省网络
安全检测评估中心等12个单位。设有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基础数学博士点、课程与教学论
博士点中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以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点,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
专业已经覆盖数学一级学科范围。在校博、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在站博士后12人。具有数学与
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
本科生近2000名。

南京师范大学及其数学学科具有教授职称审定权。基础数学学科是江苏省“九五”、“十五”
重点学科,其学科梯队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学院所辖“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与相
关数学理论研究”、“大规模科学计算方法、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及其在
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等三个项目依次被列为国家、省、校级“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
建设项目,获得学科建设经费总额1300余万元。
学院有专任教师140人,具有32位教授、46位副教授,12位博士生导师、47位硕士生导师,有52
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1位、优秀教师1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位、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位,入选国家“百千万
工程”的青年教师1名、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的青年教师2名、省“青蓝工程”跨世纪
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

数学学科的主要科研方向有:数论、代数、几何、函数论、常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偏微分方
程与非线性分析、拓扑与动力系统、图论与组合数学、最优化算法及其应用、数值代数与并
行计算方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信息安全系统工程方法、金融数学与非线性模型、课程与教
学论研究等。数学学科有着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其各主要研究方向上都做出了在国内外有较大
影响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近5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其中重点1项)、霍英东教
育基金1项、部省级及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4项;有15项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
文近600篇(SCI检索153篇),出版著作60余部(国外出版专著2部)。现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16项(其中重点3项)、“973”子项目1项、部省级和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37项,在研纵向
经费总额逾500万元。

计算机学科的主要科研方向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布式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技术、智能测控技术等,尤其是与数学学科相渗透,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已成为其新兴特色
方向,成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主体方向之一。近5年来,发表论文
300余篇,出版著作31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所完成的数十
项科技开发项目都通过了省、厅级鉴定,其中有的被评价为国内首创。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和其它厅局级科研项目近20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科技部项目
1项,省、厅级纵向项目15项(其中重点2项),横向开发项目5项,在研科研经费总额逾400万元。

学院图书资料室有藏书近4万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外文原版图书,长期订阅中外文专业期刊近
400种。加入WTO之后,除订购了多种著名电子数据库外,还订阅外文原版杂志80余种。

学院具有近2万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办公用房,为博士生导师、学术骨干教师均配备了办公室,
还配备了博士后、访问学者办公室以及若干学术讨论室和学术报告厅。建有教师科研专用的现代
数学研究与应用、科学与工程计算 (校级重点)、分布式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测控、
计算机辅助技术实验室以及软件工程等教师专用科研实验室,设备总价值逾1000万元。

学院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丰富的图书资料,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规范
的教学、科研管理,重奖科研、教学成果的举措,奋发向上的学科建设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宽
松的出国访问政策,潜力强劲的学术梯队,较优厚的经济福利待遇等方面一直受到国内外来访专家
的赞誉。我们将进一步弘扬“严谨务实,开拓进取”的南京师大数科院院风,争取学科建设、人才
培养的更大成就,为把我校建成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而奋斗。

http://mcs.njnu.edu.cn/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http://www.global-sci.org/jcm

Volume 25, Number 2, March 2007
[free download via http://www.global-sci.org/jcm/newissue]

Jijun Liu, Gen Nakamura and Roland Potthast
A New Approach And Error Analysi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Scattered Wave By The Point Source Method.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13-130.

Jianxian Qiu
Hermite WENO Schemes With Lax-Wendroff Type Time Discretizations For Hamilton-Jacobi Equation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31-144.

George Dassios
The Magnetic Potential For The Ellipsoidal MEG Problem.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45-156.

Hyeonbae Kang and Kyoungsun Kim
Anisotropic Polarization Tensors For Ellipses And Ellipsoid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57-168.

Jianhua Yuan
An Adaptive Inverse Iteration FEM For The Inhomogeneous Dielectric Waveguide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69-184.

Ziqing Xie and Zhimin Zhang
Superconvergence Of DG Method For One-Dimensional Singularly Perturbed Problem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185-200.

Manping Zhang
Radial Basis Function Interpolation In Sobolev Spa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01-210.

Yuan Lei, Anping Liao and Lei Zhang
Minimization Problem For Symmetric Orthogonal Anti-Symmetric Matrice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11-220.

Naihua Xiu, Changyu Wang and Lingchen Kong
A Note On The Gradient Projection Method With Exact Stepsize Rule.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21-230.

Xueping Guo
On Semilocal Convergence Of Inexact Newton Methods.
J. Comp. Math., 25 (2007), pp. 231-242.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CAM Digest, 星期六, 2007年3月24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Today's topic
    * 新华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4月1日起施行
    * 福建省高校计算数学与数学教育讲习班简报
    * 第十三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
    * 会议信息:Workshop on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 暑期学校第二轮通知``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 会议信息:2007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年会
    * 期刊内容: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 Supplement Issue, 2007
    * 期刊内容: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Vol 5, No. 1, March 2007
    * 期刊内容: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Volume 30, Number 2, February 2007
    * 数学系介绍: 曲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

====================================================================================
新华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4月1日起施行


新华网 2007年3月6日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日前签署第487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条例》,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共分七章、四十三条。条例指出,国家设立自然科学基金,
用于资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来
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国家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捐资。中央
财政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列入预算。

条例规定,国务院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基金资助
项目的实施。

条例说,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科学
技术发展状况,制定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基金发展规划应当明确优先发展的
领域,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规定优先支持的项目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当设立专项资
金,用于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才。

条例指出,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项目负责人,
依托单位应当及时提出变更项目负责人或者终止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申请,报基金管理机构
批准;基金管理机构也可以直接作出终止基金资助项目实施的决定。


================================================================================
福建省高校计算数学与数学教育讲习班简报

由西安交通大学黄艾香教授倡议、龙岩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承办的“福建省高校计算
数学与数学教育讲习班”于2007年2月24日—2月28日在福建龙岩学院召开。此次讲习班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龙岩学院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的阳明珠教授、中
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兰荪研究员、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江松教授、
蔚喜军教授、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严宁宁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何银年教授、陈志平
教授、厦门大学李翠华教授、林群教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福建省的厦门大学、集
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及江西省赣南
师范学院的教师、研究生等50多人参加了此次讲习班。讲习班开幕式上,龙岩学院李源江副
校长代表学校对讲习班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龙岩学院的情况。闭幕式上,黄艾香教授作
了总结讲话。 本次讲习班共进行9场学术报告:

阳名珠教授——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的形成与实践
陈兰荪研究员——可再生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数学模型
江松教授——可压缩多介质流体的γ—模型BGK格式
蔚喜军教授——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有限元方法研究
严宁宁研究员——最优控制问题的自适应有限元方法
何银年教授——Navier-Stokes方程半隐模式的收敛与稳定性
陈志平教授——新型金融风险度量模型
李翠华教授作——图形图像处理简介
林群教授——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区间方法

讲习班在浓厚、热烈的学术气氛中进行。每场报告后,学员间、学员与报告人都进行了有益
的交流,学员们普遍认为,本次讲习班能邀请到国内知名教授、学者来演讲,学习他们解决
教学、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思想、方法,并获得了相关学术领域的前沿信息,受益
匪浅。本次讲习班活跃了福建省高校计算数学与数学教育方面的学术研讨气氛,大大促进了
各院校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龙岩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年2月28日


================================================================================
第十三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

第一轮征文通知

第十三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将于2007年8月21-2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
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LSEC)、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
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共同筹办。

本次会议学术报告形式包括45分钟的大会邀请报告和25分钟的交流报告。

会议热忱欢迎全国从事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大气海洋数值模拟、物理气体动力学理论和计算
方法的科研、业务、教学、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报名参加。

征文范围:

1.流体力学方程及其数值解的方法和理论;

2.大气、海洋中的数值方法、气候数值模拟、资料同化、遥感反演、资料分析、可预报性研
究;
3.非牛顿流、多相流、反应流、稀薄流等的数值方法;

4. 水动力学和渗流等问题的数值方法;

5. 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和湍流计算方法;

6. 流体力学计算中的自适应计算方法、并行算法和应用软件;

7. 爆炸力学、爆轰物理及其计算方法研究,

以及有关物理气体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请于2007年5月31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提交报告题目、摘要(限A4一页)和会议回执。有关
会议的其它具体事项将在第二轮通知中通知。如有建议及询问请与会议筹备组联系。会议筹
备组设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

筹备组组长:王 斌

秘 书 长:李建平

筹备组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 斌、江 松、李建平、汤华中、何国威

张平文、张林波、武作兵、袁 礼、蔚喜军

================================================================================
北京国际计算物理中心活动

Workshop on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从1997年到2004年,北京国际计算物理中心(Beijing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Physics, BICCP)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支持下,举行了30多个计算物理方面的研讨班,为培养青年计算物理工作者做出了贡献。随
着计算物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计算机的普及,从提高青年计算物理工作者水平考虑

2006年开始北京国际计算物理中心将逐步向深入计算物理研究工作方面发展。2007年
“Workshop on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就是其中之一。 本
次研究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支持下,将在2007年6
月13-17日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会议中心举行。研究班将邀请国内外DG方面具
有一定成绩的青年计算物理工作者参加。本次研究班的负责人是美国布朗大学舒其望教授,
同时研究班邀请了法国University Bordeaux IR. Abgrall,教授,美国University of
Minnesota B. Cockburn教授, 和荷兰University of Twente J.J.W. van der Vegt教授作
主题报告。研究班的形式是根据您对问题的理解,讲解您在DG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难
题,您希望与专家共同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如果您希望参加本次研究班,请您尽快将报告题
目和报告内容摘要报北京国际计算物理中心办公室。

联系人:朱珊珊,李华, 花海灵
通信地址:北京8009信箱41分箱,邮政编码100088
电话:86(010)62014411转2570
Email: zhu_shanshan@iapcm.ac.cn, hua_hailing@iapcm.ac.cn

北京国际计算物理中心 2007年3月6日


================================================================================
暑期学校第二轮通知``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This is the second announcement for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to be held
at Lanzhou University from July 25--August 6, 2007.

Please encourage your graduate students and
young colleagues to register for the summer school.
The registration deadline is March 31, 2007.

The 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also available online
from either of the following address':

http://210.26.51.184:8080/~myjaw/2ssnla/home.html

or

http://lsec.cc.ac.cn/~SSNLA07/

or

http://lsec.cc.ac.cn/~bzz/Public/actNLA.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
会议信息:2007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年会

征文通知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承办的
“2007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年会(DPCS2007)”将于2007年10月12-15日在广
西南宁市广西大学召开。本次年会录用的论文将由《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和《微电子学与
计算机》以正刊方式发表,欢迎大家积极投稿。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1、征文范围
(1) 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模型、体系结构、算法及应用;
(2) 开放式网络、数据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业务管理技术;
(3) 开放式海量数据存储与Internet索引技术,分布与并行数据库及数据/Web挖掘技术;
(4) 开放式机群计算、网格计算、Web服务、P2P网络及中间件技术;
(5) 开放式移动计算、移动代理、传感器网络与自组网技术;
(6) 分布式人工智能、多代理与决策支持技术;
(7) 分布、并行编程环境和工具;
(8) 分布与并行计算算法及其在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9) 开放式虚拟现实技术与分布式仿真;
(10)开放式多媒体技术与流媒体服务,包括媒体压缩、内容分送、缓存代理、服务发现与
管理技术。
2、论文必须是未正式发表的、或者未正式等待刊发的研究成果。稿件格式应包括题目、作
者、 所属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3、务必附上第一作者简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并注明论文所属领域。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
底稿。
4、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予以奖励并推荐到一级学报发表。
5、鼓励在年会召开期间组织讲座(Tutorial),有意者请与广西大学钟诚、李陶深教授联系。
6、征文投稿截止日期:2007年6月15日;论文录用通知日期:2007年7月10日
7、论文投稿需提交激光打印稿一式2份和电子版WORD文件,论文投寄地址和电子信箱如下:

邮编: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钟诚、李陶深教
授收

Email:dpcs2007@sina.com

8、会议将建立网站:www.dpcs2007.com
9、会议承办方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及Email信箱:
钟诚:0771-3236396,13607819333,chzhong@gxu.edu.cn
李陶深:0771-3236627,13768301390,tshli@gxu.edu.cn
10、专委会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及Email信箱: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陈贵海,
电话:025-58916715, 电邮:gchen@nju.edu.cn

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6年12月


================================================================================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 Supplement Issue, 2007

Quantum and Classical Interacting Particles Systems:
Stochastic and Deterministic Approach

Guest Editors: Francois Castella and Francois Golse

February 2007

Table of Contents

------------------------------------------------------------------------

full articles are online at www.intlpress.com/CMS
------------------------------------------------------------------------

Preface
Francois Castella and Francois Golse

The TDHF Approximation for Hamiltonians with m-Particle Interaction
Potentials
Claude Bardos, Bernard Ducomet, Fran.s Golse, Alex D. Gottlieb,
and Norbert J. Mauser

Long Time Behavior of Particle Systems in the Mean Field Limit
Emanuele Caglioti and Fr.ric Rousset

Semidiscretization and Long-time Asymptotics of Nonlinear Diffusion Equations
Jose Carrillo, Marco Di Francesco, and Maria P. Gualdani

A Short Review on the Derivation of the Nonlinear Quantum Boltzmann Equations
D. Benedetto, F. Castella, R. Esposito, and M. Pulvirenti

Quantitative Linearized Study of the Boltzmann Collision Operator and
Applications
Clement Mouhot

Smooth Solutions to the Relativistic Vlasov-Maxwell System
Christophe Pallard

Non Markovian Behavior of the Boltzmann-Grad Limit of Linear Stochastic
Particle Systems
Valeria Ricci


================================================================================
期刊内容: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CMS),Vol 5, No. 1, March 2007

------------------------------------------------------------------------

full articles are online at www.intlpress.com/CMS
------------------------------------------------------------------------

Review Article

*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Multi-Scale Models of Complex Fluids
Tiejun Li and Pingwen Zhang
p.1-51

Regular Articles

* The Initial Layer Problem and Infinite Prandtl Number Limit of
Rayleigh-Benard Convection
Jianguo Shi, Ke Wang, and Shu Wang
p.53-66

* Existence of Weak Entropy Solutions for Gas Chromatography System
With One or Two Active Species and Non Convex Isotherms
C. Bourdarias, M. Gisclon, and S. Junca
p.67-84

* Optimal Control of the Stationary Quantum Drift-Diffusion Model
A. Unterreiter and S. Volkwein
p.85-111

* Steady States and Dynamics of 2-D Nematic Polymers Driven by an
Imposed Weak Shear
Hong Zhou and Hongyun Wang
p.113-132

* A Second-Order Well-Balanced Positivity Preserving Central-Upwind
Scheme for the Saint-Venant System
Alexander Kurganov and Guergana Petrova
p.133-160

* Complete Time-Reversed Refocusing in Reflection with an Acousic
Lagrangian Model
Daniel G. Alfaro Vigo, Adolfo G.S. Correia, and Andre Nachbin
p.161-185

* Relaxation Approximation of Some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p-Systems
Gilles Carbou and Bernard Hanouzet
p.187-203

* Spectral Analysis of a Model of the Compressible Euler Equations
Thaddeus J. Edens
p.205-232

Fast Communication

* Diffuse Interface Energies Capturing the Euler Number: Relaxation and
Renomalization
Qiang Du, Chun Liu, Rolf Ryham, and Xiaoqiang Wang
p.233-242


================================================================================
期刊内容: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http://www.springeronline.com/journal/10915

Volume 30, Number 2, February 2007

A Conservative Isothermal Wall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G.B. Jacobs, D.A. Kopriva and F. Mashayek, pp.177-192.

Third Order Accurate Non-Polynomial Reconstruction on
Rectangular and Triangular Meshes
Robert Artebrant, pp.193-221.

A Discrete Scheme for Parametric Anisotropic Surface Diffusion
Frank Hausser and Axel Voigt, pp.223-235.

A Galerkin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Transient 2-D/2-D
and 3-D/3-D Linear Boltzmann Equation
Matthias K. Gobbert, Samuel G. Webster and Timothy S. Cale,
pp.237-273.

A Spectral Mortar 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Poisson Equation
with Mixed Boundary Conditions
Zakaria Belhachmi and Andreas Karageorghis, pp.275-299.

Preliminary Extension of the Unified Coordinate System Approach
to Computation of Viscous Flows
W.H. Hui, Z.N. Wu and B. Gao, pp.301-344.


================================================================================
数学系介绍: 曲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数学系始建于l955年。1983 年在数学系运筹学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并分出了运筹学研究所,
1987 年又分出了自动化研究所,1994 年建立计算机应用本科专业并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
学系,2001年分出计算机系,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又更名为数学系,2002年发展为数学科
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分别在曲阜校区和日照校区办学,设有数学研究所、数学系、统计学
系和数学二系(日照)。

数学科学学院拥有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专业、应用数学专业、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另外,还培养学科教学论(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
生,在校研究生108人。其中基础数学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
业。该院对研究生教育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应届硕士毕业生继续深造攻读
博士学位的占40%以上;在山东省第一至四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全省数学专业共6
人获奖者,其中5人为数学科学学院培养的研究生。

基础数学是山东省“六五”、“七五”、“八五” “九五”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五”强化建
设重点学科。应用数学是山东省“九五”“十五”重点学科。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7项,教育部“资助优秀教师基金” 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获得国际学术界公
认的权威学术信息机构ISI颁发的国际“经典引文奖”1项。获得省部级奖11项,获得国家
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4项;近五年来共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国
内外重要刊物上 130篇,被SCI、EI、ISTP索引 39篇。这些论文主要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刊
物如:《Memoirs. AMS》、《J. Algebra》、《Nonlinear Anal》、《Adv. Appl. Prob》、《J. Math.
Anal. Appl》、《Comm. Algebra 》、《Proceeding. AMS》、《Potential Anal》、《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科学年刊》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
中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6 人;在读博士11人;40 岁以下
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0%;享受**特殊津贴者 2人,全国模范教师 1人,省级优
秀教师5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6人,山东省青年科技
奖获得者5人,曾宪梓教育奖获得者4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1人。这支队伍的年龄、
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思想活跃, 学术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本科生教育方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该专业是山东省立项资助的教学改
革试点专业之一;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两校区现在共有在校本(专)科生
1725人。对本科生教育采取“因材施教、合理分流”的培养方案。多年来就业需求信息供需
达1:2,一次性就业率达99%。近五年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500名近4年考取研究生
数均占毕业生人数的52%以上。2002年达到59%,2003年达到62%以上。

数学科学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的办学
方针,在学科和师资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数学科学学院是“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山东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学院党总
支是“山东省先进党总支”。学院拥有建筑面积597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大楼、现代化的计算
机房,资料室藏有图书资料4.8万余册。这些都为数学科学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
基础。数学科学学院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CAM Digest, 星期六, 2007年4月7日

Today's Editor:
     
    Xuejun Xu (许学军)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xxj@lsec.cc.ac.cn

      Today's topic
    * 第八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第一轮通知)
    * 印度裔美国数学家Varadhan教授荣获2007年度阿贝尔奖
    * 2006年度长江学者受聘仪式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 中科院公布06年十大创新成果
    * 中科院数学院在2006年全国数学学科评估中获得最高分
    * 光明日报:我科学家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
    * 期刊信息: Commun. Comput. Phys. Vol. 2 No. 2
    * 数学系介绍: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

====================================================================================
第八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第一轮通知)

根据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决定,第八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将于2007年10月25-29日在成都召开。会议
由中国计算数学学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会议将邀请石钟慈院士、林群院士、崔俊芝院士以及
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并将颁发“冯康科学计算奖”和“计算数学
\优秀青年论文奖”。会议将出版论文集。第二轮通知将于6月前发出,敬请关注。在此之前,若有
建议或问题,请与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曹清华老师联系。

附组委会成员名单:
主席:刘应明院士(四川大学)
副主席:彭联刚(四川大学) 许学军(科学院)
委员:杜斌、冯民富、胡兵、吕涛、汤华中、吴微、谢小平、谢正辉、蔚喜军
联系人:曹清华:cqhmath@163.com ,Tel:028-85471719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2007年4月2日

======================================================================================
印度裔美国数学家Varadhan教授荣获2007年度阿贝尔奖

(转自阿贝尔奖官方网站)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The 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etters)2007年3月22日宣布,
将2007年度阿贝尔奖授予印度裔美国数学家库朗研究所Srinivasa S. R. Varadhan教授,该项奖金
为6,000,000 克郎(约975,000美元) 。挪威国王将于5月22日在颁奖仪式上,向Srinivasa S. R.
Varadhan教授颁奖。


Srinivasa S. R. Varadhan is currently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nd Frank J. Gould
Professor of Science at the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University.

The 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etter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Abel Prize for
2007 to Srinivasa S.R. Varadhan,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He receives the prize “for his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n
particular for creating a unified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

Probability theory is the mathematical tool for analyzing situations governed by
chance. The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s studies the occurrence of rare events. This
subject has concrete applications to fields as diverse as physics, biology, economics,
statistics,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aradhan’s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s provides a unifying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clarifying a rich variety of phenomena arising in complex stochastic systems, in
fields as diverse as quantum field theory, statistical physics, population dynamics,
econometrics and financ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It has also greatly expanded our
ability to use computers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rare events.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the theory of large deviations has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modern probability, both pure and applied.

“Varadhan’s work has great conceptual strength and ageless beauty. His ideas have
been hugely influential and will continue to stimulate further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 to quote the Abel Committee.


=====================================================================================
2006年度长江学者受聘仪式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http://www.edu.cn

教育部28日在京举行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受聘仪式暨长江学者成就奖颁奖典
礼,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讲话。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于1998年启动实施,目前共有110所高校聘任了1108位长江学者,
14位专家学者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2006年度共评选出103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9位讲座
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卢
煜明教授、北京大学方精云教授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

  陈至立对受聘和获奖的长江学者表示热烈祝贺。她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实施九年来,
已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计划,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了一
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学科领军人物。截至2006年,有24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选为两院院士,
57位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实践证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陈至立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高校人才队伍。一要以培
养优秀教师和科技尖子人才为重点,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以
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培养和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高校引进一批年富力强、世界一
流的学者和科技尖子人才。二要大力推进高校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优秀研究生和青年教师
到世界知名大学或一流学科专业学习深造、参与前沿项目研究;依托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
一批教师培训基地,大规模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三要加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鼓励高校与国内
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促进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紧密结
合,创新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建设的机制,形成一批多学科交叉集成的创新团队。四要加强制度
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文化环境。陈至立勉励长江学者爱岗敬业、为
人师表,做教书育人的楷模;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做自主创新的先锋;求真务实、严谨治学,
做高尚学术道德的榜样。


====================================================================================
中科院公布06年十大创新成果

来自2007年03月20日 中国青年报 记者 叶铁桥

  中国科学院3月19日公布了该院2006年度十大重要创新成果。它们是: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
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
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
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
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
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
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
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
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
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
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
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5.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
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
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
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
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6.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
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
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
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
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
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
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
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
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
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9.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
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
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
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
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10.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
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
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
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

====================================================================================
中科院数学院在2006年全国数学学科评估中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院网3月21日

日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学科评估结果。数学与系统
科学研究院数学学科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参评的62个单位中,取得整体水平94分的优秀成绩;高
校数学学科评估得分前五名的分别是:北京大学(88分),复旦大学(86分),南开大学(85分),
浙江大学(80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9分)。

教育部学位中心于2006年5月启动了第二轮学科评估工作。第二轮第一批(2006年)的评估
在数学等31个一级学科中进行,共有193个单位的1067个学科申请参加评估。经过收集数据、
整理材料、学术声誉评价、上报并核实数据、网上公示等阶段,评估工作圆满结束。

===================================================================================
光明日报:我科学家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

光明日报 2007-03-30 记者:齐芳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北京飞箭软件有限公司日前联合宣布,一款专门为高性能计算机
编制的“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FEPG6.0)软件研制成功。这标志着为科学研究和工程界广
泛应用的有限元方法也能在类似曙光这样的大型计算机,以及双核、多核计算机上进行并行计算。

  据介绍,有限元方法是五十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
数值计算方法。它是各学科与各产业部门普遍采用的工程与科学计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核电、
水电、环保、航空航天等领域。

  以往国内外有限元软件只适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的有限元问题,FEPG软件打破了这个限制,
适合于各种领域和各种有限元问题,把工程师和科学家从繁琐、重复的编程工作中解放出来。

  FEPG软件发明人、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梁国平介绍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双核、多核计
算机逐渐增多,但某些双核、多核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与单核计算机的程序并不通用。此次发布
的FEPG.PC和FEPG.NET两个系列共5个版本,能够适应从各种个人计算机到各种服务器和并行机的
有限元计算需求。

  FEPG系列软件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是全球唯一开放源码的有限
元软件、互联网通用的有限元系统和并行有限元程序生成平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
建筑、采矿采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有关专家表示,FEPG6.0的成功发布,
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在高性能计算这一关键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期刊信息: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is included in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 (SCIE)
http://www.global-sci.com

Volume 2, Number 2, 2007
this is a smaple issue; and you can download the papers for free: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contents/2/issue2.html

Review Article:
R. Toral and C. J. Tessone
Finite size effects in the dynamics of opinion form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177-195.

Regular Articles:
I. V. Karlin, S. S. Chikatamarla and S. Ansumali
Elements of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II: Kinetics and hydrodynamics in one dimension.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196-238.

Y. Peng, C. Shu and Y. T. Chew
Three-dimensional lattice kinetic schem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imulate incompressible
viscous thermal flows.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239-254.

W. Pei
The construction of simulation algorithms for laser fusion.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255-270.

S. Rahman, H. P. Langtangen and C. H. W. Barnes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modelling electromechanical wave propagation in anisotropic
piezoelectric media.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271-292.

D. Xiu
Efficient collocational approach for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alysis.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293-309.

Y. Sun, Z. J. Wang and Y. Liu
High-order multidomain spectral difference method for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n
unstructured hexahedral grids.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310-333.

C. J. Garcia-Cervera
An efficient real space method for orbital-free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334-357.

F. W. S. Lima
Majority-vote on undirected Barabasi-Albert networks.
Commun. Comput. Phys., 2 (2007), pp. 358-366.

====================================================================================
数学系介绍: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摘自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网
http://www.chinamath.cn/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于泉城济南的千佛山脚下,地理位置优越,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数学系创建
于1951年,是学校建校后最早建立的系之一,2003年10月更名为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公共数学教学部、软科学研究所,
是全国首批教育硕士试点单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非师范类)两个本科专
业。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课程与学科教学论(数学)等3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应
用数学学科是山东省“九五”、“十五”省重点学科。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00多名,研究生100多名。


目前数学科学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年龄、学位、职称结构较合理的师
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2人,大部分青年教
师都具有硕士学位。经过长期努力,数学科学学院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如非线性微
分方程、泛函分析、解析数论、代数半群、计算数学等,特别是以傅希林教授为首的学科组在非线
性脉冲微分系统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果。近年来,该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承担
了教育部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一大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被
SCI检索的有6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二、三等奖多项,多人次获
得曾宪梓奖、省级拔尖人才称号和国家**特贴。

数学科学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近年来该院有多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
国留学和学术访问,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访问讲学,建立了较广泛的协作科研关系。2004年8月,
数学科学学院和中科院将在我校联合举办偏微分方程和动力系统国际学术会议。该院将以此为契机,
推动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力争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科研上的特色和优势。

在新世纪里,数学科学学院将进一步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力争将该院办成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的学院。在此,我们竭诚欢迎数学工作者加盟山东师范大
学数学科学学院,共创数学科学学院的美好未来。

网址:http://www.maths.sdnu.edu.cn/

================================================================================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5 00:32 , Processed in 0.13638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