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4|回复: 24

[Hyperworks] [推荐]HyperMesh从入门到精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于开平 周传月 谭惠丰

全书共分11章,介绍了HyperMesh的功能、特点和安装方法,HyperMesh的基本使用方法,使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建模的方法,使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的方法和技巧,HyperMesh后处理,使用HyperMesh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实你,HyperMesh与通用求解器的应用HyperMesh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实例,HyperMesh与通用求解器的应用实例,HyperMesh针对复杂实体结构的四面体网格划分,HyperMesh与OptiStruct有限元结构分析的实例,HyperMesh与OptiStruct优化分析的实例等内容。
本书适合初次接触HyperMesh软件的人员作为入门参考书,也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参考书,还可供汽车、航空、航天、兵工等行业从事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其他人员参考阅读。

第1章 概述
1.1 CAE软件概述
1.1.1 CAE软件的分类和应用状况
1.1.2 前后处理软件简介及其应用状况
1.2 HyperWorks系列软件介绍
1.3 HyperMesh介绍
1.4 HyperWorks系列软件的安装
1.4.1 HyperWorks系列软件的安装过程
1.4.2 软件的许可证设置
1.5 与HyperMesh相关的主要文件
小结
第2章 Hype rMesh入门
2.1 启动并运行HyperMesh
2.1.1 在UNIX系统中启动并运行HyperMesh
2.1.2 启动参数
2.1.3 在Windows 2000/xP系统中启动并运行HyperMesh
2.2 HyperMesh环境
2.2.1 HyperMesh界面介绍
2.2.2 图形区
2.2.3 标题条
2.2.4 主菜单区
2.2.5 面板
2.2.6 子面板
2.2.7 宏菜单区
2.2.8 永久菜单区
2.2.9 菜单项
2.2.10 模型浏览
2.2.11 第二菜单
2.2.12 鼠标
2.2.13 键盘
2.3 HyperMesh数据库设计
2.4 HyperMesh的主要面板
小结
第3章 HyperMesh基本操作
3.1 读取HyperMesh数据库
3.2 使用输入集合器
3.3 保存文件
3.4 查看模型
3.5 使用显示界面
3.6 选择图形显示方式
3.7 设置整体参数
3.8 输入和输出数据
3.8.1 输入数据
3.8.2 输出数据
3.9 打印屏幕图像
3.10 实例
3.10.1 打开HyperMesh数据文件
3.10.2 显示单元和几何打开
3.10.3 平移单元
小结
第4章 建立模型
4.1 建模流程
4.2 创建集合器
4.3 获得几何模型
4.4 创建几何数据
4.5 创建单元
4.6 检查模型质量
4.7 施加载荷创建坐标系统
4.8 外部接口
小结
第5章 有限元网格划分
5.1 二维自动网格生成
5.2 网格自动生成面板
5.3 网格生成算法
5.4 网格光顺和单元偏置方法
5.5 网格生成的弦偏差参数
5.5.1 弦偏差参数介绍
5.5.2 弦偏差参数使用实例
5.6 三维实体单元划分方法
5.6.1 四面体单元自动划分
5.6.2 实体网格划分
5.6.3 三维实体网格划分的技巧和策略
5.6.4 部件实体建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5.6.5 应用实例——线性实体网格划分
5.7 创建三维实体单元实例
5.7.1 solid map面板
5.7.2 elem offset面板
5.7.3 drag面板
5.7.4 line drag面板
5.8 六面体网格划分实例
小结
第6章 后处理
6.1 HyperMesh结果数据库
6.2 后处理分析
6.2.1 指定结果数据库
6.2.2 变形图
6.2.3 动画
6.2.4 向量图
6.2.5 云图
6.2.6 单元赋值图
6.2.7 图形标识
6.2.8 标题
6.2.9 检查结果
6.3 xy图
6.3.1 xy绘图模式
6.3.2 创建xy图
6.3.3 修改xy图
6.3.4 管理和修改多个xy图
6.3.5 在xy图上生成曲线
6.3.6 读曲线
6.3.7 创建基于分析的曲线
6.3.8 从文件或数学表达式创建曲线
6.3.9 修改曲线属性
6.3.10 在图上显示选择曲线
小结
第7章 HyperMesh建模及使用实例
7.1 部件连接模型
7.1.1 使用Rigids和Rigidlinks面板
7.1.2 使用Welds面板
7.1.3 使用RBE3单元
7.1.4 使用弹簧单元
7.2 直接创建和通过输入主文件创建连接器模型
7.2.1 直接创建连接器
7.2.2 通过输入主连接器文件创建连接器
7.3 点焊单元
7.3.1 使用using geom子面板
7.3.2 使用using nodes子面板
7.3.3 使用using elems子面板
7.4 网格自动划分——C型槽网格划分
7.4.1 二维网格划分
7.4.2 使用automesh面板中的interactive模式
7.4.3 使用automesh模块的density子面板
7.4.4 使用automesb模块的algorithm和checks子面板
7.4.5 使用automesh模块的Iype和biasing子面板
7.4.6 合并节点
7.4.7 使用弦差来划分网格
7.4.8 理解网格参数的意义
7.4.9 使用automesh面板的automatic模式
7.4.10 重新划分曲面网格
7.5 创建支架的有限元模型
7.5.1 导入IGES数据
7.5.2 设置材料属性
7.5.3 创建组件
7.5.4 编辑几何
7.5.5 裁剪曲面
7.5.6 使用spin面板
7.5.7 对曲面划分网格
7.5.8 使用ruled面板
7.5.9 使用skin面板
7.5.10 使用spline面板
7.5.11 检查单元和模型
7.5.12 拆分单元
7.5.13 检查单元法线方向
7.6 创建三维网格
7.6.1 使用linear solid面板
7.6.2 使用solid map面板
7.6.3 使用elem offset面板
7.6.4 检查单元的连续性
7.6.5 映射单元
7.6.6 创建load集合器
7.6.7 创建分布压力
7.6.8 创建约束
7.6.9 创建载荷步
7.6.10 创建输出请求的控制卡
7.6.14 写出分析的输入文件
7.6.12 运行OptiStruct求解器
7.6.13 应用可视化工具进行后处理
7.6.14 使用deformed面板
7.6.15 观看replay文件
7.6.16 查看HTML结果报告
小结
第8章 HyperMesh与通用求解器应用实例
8.1 HyperMesh和Nastran分析实例——带孔平板应力分析
8.1.1 在HyperMesh中定义模型
8.1.2 写}IJNastran输入数据文件
8.1.3 查看结果
8.2 HyperMesh和Nastran分析实例——起落架支承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
8.2.1 在HyperMesh中定义模型
8.2.2写出Nastran输入数据文件
8.2.3杏看结果
8.3 HyperMesh和ABAQUS分析实例——三维接触分析
8.3.1 定义材料特性
8.3.2 定义实体单元特性
8.3.3 定义接触面和相互作用
8.3.4 定义弹簧单元和属性
8.3.5 创建载荷和边界条件
8.3.6 执行hmabaqus和后处理
8.4 HyperMesh与ANSYS分析实例——叶片轮盘接触应力分析
8.4.1 更新单元
8.4.2 定义单元属性
8.4.3 更新载荷
8.4.4 输出HyperMesh数据库文件到ANSYS
8.4.5 转换ANSYS结果
8.5 HyperMesh与ANSYS分析实例——使用HM—ANSYs接触向导进行三维接触分析
8.5.1 读取文件
8.5.2 定义接触
8.5.3 定义模型参数
8.6 HyperMesh与Marc分析实例——建立3D模型
8.6.1 定义材料属性
8.6.2 定义3D实体单元的几何属性

8.6.3 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
8.6.4 定义控制卡
8.6.5 输HJ文件到Marc
8.6.6 后处理
8.7 HyperMesh与LS-DYNA分析实例——轨道结构碰撞刚性墙分析
8.7.1 读入一个预先定义的HyperMesh文件
8.7.2 选择dyna.key模板
8.7.3 创建LS-DYNA的控制卡
8.7.4 使用组件为LS-DYNA定义材料
8.7.5 为LS-DYNA定义截面特性
8.7.6 定义LS-DYNA的滑动接触
8.7.7 定义LS-DYNA的刚性墙
8.7.8 创建LS-DYNA的边界条件
8.7.9 创建LS-DYNA截面特性
8.7.10 从HyperMesh中输出LS-DYNA数据
8.8 HyperMesh与FE-Fatigue分析实例——支架应力疲劳寿命(S.N)分析
8.8.1 Fatigue面板介绍
8.8.2 问题介绍
8.8.3 读入模型和应力结果
8.8.4 启动FE-Fatigue
8.8.5 疲劳载荷设置
8.8.6 定义材料
8.8.7 疲劳分析
8.8.8 查看疲劳分析结果
8.8.9 以应力为基础的安全因子分析
8.9 HyperMesh与FE-Fatigue分析实例——支架应变疲劳寿命(N)分析
8.9.1 问题介绍
8.9.2 读入模型和应力结果
8.9.3 启动FE-Fatigue
8.9.4 疲劳载荷设置
8.9.5 材料
8.9.6 疲劳分析
8.9.7 查看疲劳分析结果
8.9.8 以应力为基础的安全因子分析
8.10 HyperMesh与FE-Fatigue分析实例——汽车后悬架臂焊接疲劳分析
8.10.1 介绍
8.10.2 在HyperMesh中浏览模型和应力分析结果
8.10.3 使用FE2FES产生FES文件
8.10.4 使用FATFE进行疲劳分析
8.10.5 在HyperMesh中浏览结果和后处理
8.11 HyperMesh与LS-DYNA分析实例——圆管碰撞仿真分析
8.11.1 设置接口
8.11.2 分析步骤
8.11.3 准备模型
8.11.4 创建材料集合器
8.11.5 为组件定义几何特性卡
8.11.6 定义边界条件
8.11.7 定义圆管之间的接触
8.11.8 设置分析求解
8.11.9 输出LS-DYNA数据文件
8.11.10 HyperView后处理
8.12 HyperMesh与Pam-Crash分析实例——轨道碰撞仿真分析
8.12.1 读入已准备好的HyperMesh文件并选择Pam-Crash模板
8.12.2 创建控制卡
8.12.3 设置单元类型
8.12.4 定义材料
8.12.5 定义滑动接触界面
8.12.6 定义刚性墙
8.12.7 创建边界条件
8.12.8 创建时间历程
8.12.9 创建一个函数
8.12.10 创建一个Sensor卡
8.12.11 输出Pare-Crash数据文件
8.13 HyperMesh与Radioss分析实例——轨道碰撞仿真分析
8.13.1 创建和定义组件材料和特性
8.13.2 创建和定义接触界面
8.13.3 创建和定义个刚性墙
8.13.4 创建边界条件
8.13.5 创建时间历程
8.13.6 创建和编辑控制卡片
8.13.7 从HyperMesh输出一个Radioss数据文件
8.14 HyperMesh与MSC.Dytran分析实例——弹簧瞬态载荷作用分析
8.14.1 将Nastran格式数据文件转化为Oytran数据文件
8.14.2 施加Dytran边界条件
8.14.3 创建接触定义
8.14.4 定义文件管理、执行控制和工况控制段
8.15 HYPerMesh与FE-Fatigue分析实例——汽车结构点焊疲劳分析
8.15.1 问题介绍
8.15.2 读取有限元分析模型
8.15.3 转换结果
8.15.4 疲劳分析设置
8.15.5 疲劳分析
8.15.6 浏览疲劳分析结果
8.15.7 HyperMesh结果后处理
8.16 HyperMesh与FE—Fatigue分析实例——阶梯轴多轴应变疲劳寿命分析
8.16.1 介绍
8.16.2 有限元网格描述
8.16.3 生成疲劳分析文件
8.16.4 使用FE-Fatigue进行疲劳分析
8.16.5 疲劳结果后处理
小结
第9章 HyperMesh四面体网格划分应用实例
9.1 汽车部件四面体网格划分
9.1.1 HyperMesh四面体网格自动划分过程
9.1.2 几何清理
9.1.3 曲面边的拓扑显示
9.1.4 几何清理工具
9.1.5 输入几何模型
9.1.6 清理几何模型
9.1.7 划分面网格
9.1.8 检查单元质量和四面体网格生成
9.1.9 清理和验证模型
9.2 支承结构四面体网格自动划分
9.2.1 HyperMesh四面体网格自动划分过程
9.2.2 清理几何模型
9.2.3 划分面网格
9.2.4 检查单元质量和四面体网格生成
9.3 HyperMesh四面体网格自动划分
9.3.1 输入几何模型
9.3.2 清理几何模型
9.3.3 划分面网格
9.3.4 检查单元质量和四面体网格生成
9.4 发动机活塞四面体网格自动划分
9.4.1 输入模型
9.4.2 清理几何模型
9.4.3 划分面网格
9.4.4 检查单元质量和四面体网格生成
9.5 边界层网格
9.5.1 输入模型·
9.5.2 清理几何模型
9.5.3 划分面网格
9.5.4 检查单元质量和四面体网格生成
第10章 HyperMesh与0ptistruct结构分析实例
10.1 带孔平板应力分析
10.2 热载荷作用下的咖啡壶盖子分析
10.2.1 在HyperMesh中定义分析问题
10.2.2 提交作业
10.2.3 查看结果
10.3 挡泥板模态分析
10.3.1 提取OptiStruct输入文件
10.3.2 在HyperMesh中设置分析问题
10.3.3 提交作业
10.3.4 查看结果
10.4 使用OptiStruct惯性释放分析
10.4.1 提取文件并设置分析问题
10.4.2 提交作业
10.4.3 查看计算结果
10.5 三维屈曲分析
10.5.1 提取文件并设置分析问题
10.5.2 设置控制卡并进行屈曲分析
10.5.3 结果后处理
10.6 支架模态频率响应分析
10.6.1 设置模态分析
10.6.2 提交一个作业进行模态分析
10.6.3 查看模态结果
10.6.4 设置频率响应分析
10.6.5 提交一个作业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及查看结果
10.7 使用CwELD单元连接不匹配的网格
10.7.1 在HyperMesh中设置问题
10.7.2 提交分析作业
10.7.3 对比结果
小结
第11章 HyperMesh与Optistruct优化分析实例
11.1 C型结构拓扑优化
11.1.1 设置有限元模型
11.1.2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11.1.3 设置优化参数
11.1.4提交作业
11.1.5 查看结果
11.2 连杆形状优化分析
11.2.1 进行基本分析
11.2.2 使用HyperMorph创建形状变量
11.2.3 设置优化问题
11.2.4 求解形状优化问题
11.2.5 结果后处理
11.3 焊接支架尺寸优化
11.3.1 设置有限元模型
11.3.2 定义设计变量和连接一个设计变量到另外一个设计变量
11.3.3 定义优化问题
11.3.4 求解优化问题
11.3.5 结果后处理
11.4 扭转板形貌优化
11.4.1 在HyperMesh中设置问题
11.4.2 提交作业
11.4.3 形貌优化结果后处理
11.5 磁盘部件拓扑与形貌优化组合分析
11.5.1 在HyperMesh中设置问题
11.5.2 使用OptiStruct求解拓扑和形貌组合优化
11.5.3 结果后处理
小结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perl)[推荐]HyperMesh从入门到精通

我现在就正在用这本书,可是里面没有具体连接时候单元如何选取呀
发表于 2006-3-1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市场上好象就这一本书,我还没看到有关HYPERWORK方面的其他的书,

网上有些例子.igs格式的,要划分风格,是很好的练习。
发表于 2006-4-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啊?太难找了,图书馆的也已经好久就被人提前预约了
发表于 2006-7-13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有没有电子版
发表于 2006-7-1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day1  day2就是它的电子版拉
发表于 2006-12-3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想学习学习呢!
发表于 2007-3-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用超星下过这本书的电子版的,但不知为什么现在不能用了,考给同学的也不能用了,谁有能用的分享一下
发表于 2007-3-7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星是有时间限制的,超时就打不开了
非常狠
发表于 2007-4-1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lzhyj 于 2005-11-18 10:48 发表
我现在就正在用这本书,可是里面没有具体连接时候单元如何选取呀


什么意思?没看明白
发表于 2007-6-2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发表于 2007-12-9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写得好像也不是很好吧,很多东西都没,照着例子做都没法做!而且版本不一样很难弄的!个人感觉!我现在用的8.0版,和书上讲的差别很大!
发表于 2008-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老实话,这本书写得很垃圾。
那么厚一本,想追求面面俱到,其实效果差得很。
强烈不建议新手使用。
看help的tutorial做。
发表于 2008-1-1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3-29 09:28 编辑
原帖由 autocae 于 2008-1-6 11:13 发表
说老实话,这本书写得很垃圾。
那么厚一本,想追求面面俱到,其实效果差得很。
强烈不建议新手使用。
看help的tutorial做。

同意楼上的观点,学软件最好是看帮助,至于参考书之类的基本没有比help写的更好的,大部分就是抄help
发表于 2008-6-1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刚刚看了两天,感觉没有太多头绪,缺乏入门级的实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6-17 23:58 , Processed in 0.07364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