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4|回复: 14

振动台使用过程中的一点疑问,求教大家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我的振动台用信号分析仪检测出有工频干扰信号夹杂在里面,有人建议让电工检查线路(我们单位的电路还是3相4线制),请教一下独立接地应该接在什么位置?是振动台的台体还是功放或是其他位置。
还有振动台在没有给出控制信号的时候,只开功放就会使振动台振起来,这个信号是从哪里来的,我可不想烧掉功放啊!

求各位给个解决办法,谢谢了!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你查一查本论坛以前有过关于接地和工频干扰的问题的讨论,可能对你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hcharlie 的帖子

谢谢了,我找一下,在http://forum.vibunion.com/forum/thread-40065-1-1.html

我也的确遇到了漏电的问题,用万用表测量有110V,觉得应该是感应电(因为是放电脑和控制器的桌子的金属护边上的)且是在干燥的季节尤为明显。

[ 本帖最后由 raspppoe 于 2007-8-2 17:40 编辑 ]
发表于 2007-8-2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机即控制仪没开, 只是打开功放, 台面就会自动升降, 原因是功放有大的直流成分, 功放需要检修了.
电动台的接地不要用380V的电源接地线, 而是用独立接地线.
发表于 2007-8-2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电控制仪没给信号台子就会动,那说明系统有噪声大。

那就把接在控制仪和功放的地线取下来。然后把连接电脑和控制仪电源的三角插头的地线插头剪掉。不要接入整个电网的地线。再看看!

如果这样还不行,那就打一根独立地线了。设备专用地线。除了振动台其他都不要接。如果独立地线打的好,应该就没有噪声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8-2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振动台在没有给出控制信号的时候,只开功放就会使振动台振起来

经常遇到有两种情况:
一是功放一打开(可能听到嘭的一声), 动圈会上升或下降, 甚至会出现过位移保护, 这是功放的输出电压有较大的直流电压了,需要检修.
二是控制仪有开启,但信号没有输出, 而动圈就有了较大的振动了, 这就是所说的噪声了.  最有可能是控制仪与功放的零电位不相等,即存在电位差, 经过功放放大就会在台体产生振动了. 将功放与控制仪的地连接起来, 不要外接强电的地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分感谢几位老师的指点,听了几位的分析心里大概有了一些底气。谢谢了!

[ 本帖最后由 raspppoe 于 2007-8-2 22:04 编辑 ]
发表于 2007-8-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动台的台体在安装设备的时候就应该接地了,试验时产品也应该接地
发表于 2007-8-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一下,你们的设备不是专业人士安装的吗?? 这接地对设备与操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弄不好就是设备损坏,要不就是操作者受伤,所以要找专业人士安装设备!!!!!!!!!!!!!!!!!!!

[ 本帖最后由 Galaxy163 于 2007-8-3 15:09 编辑 ]
发表于 2007-8-3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1.地线的定义
什么是地线?大家在教科书上学的地线定义是:地线是作为电路电位基准点的等电位体。这个定义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地线上的电位并不是恒定的。如果用仪表测量一下地线上各点之间的电位,会发现地线上各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正是这些电位差才造成了电路工作的异常。电路是一个等电位体的定义仅是人们对地线电位的期望。HENRY 给地线了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定义,他将地线定义为:信号流回源的低阻抗路径。这个定义中突出了地线中电流的流动。按照这个定义,很容易理解地线中电位差的产生原因。因为地线的阻抗总不会是零,当一个电流通过有限阻抗时,就会产生电压降。因此,我们应该将地线上的电位想象成象大海中的波浪一样,此起彼伏。
发表于 2007-8-3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2.地线的阻抗

谈到地线的阻抗引起的地线上各点之间的电位差能够造成电路的误动作,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用欧姆表测量地线的电阻时,地线的电阻往往在毫欧姆级,电流流过这么小的电阻时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电压降,导致电路工作的异常。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开导线的电阻与阻抗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指的是在直流状态下导线对电流呈现的阻抗,而阻抗指的是交流状态下导线对电流的阻抗,这个阻抗主要是由导线的电感引起的。任何导线都有电感,当频率较高时,导线的阻抗远大于直流电阻,表1 给出的数据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实际电路中,造成电磁干扰的信号往往是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包含丰富的高频成分,因此会在地线上产生较大的电压。对于数字电路而言,电路的工作频率是很高的,因此地线阻抗对数字电路的影响是十分可观的。
表1 导线的阻抗(Ω):
频率
Hz D = 0.65
10cm 1m D = 0.27
10cm 1m D = 0.065
10cm 1m D = 0.04
10cm 1m 10 51.4m 517m 327m 3.28m 5.29m 52.9m 13.3m 133m 1k 429m 7.14m 632m 8.91m 5.34m 53.9m 14m 144m 100k 42.6m 712m 54m 828m 71.6m 1.0 90.3m 1.07 1M 426m 7.12 540m 8.28 714m 10 783m 10.6 5M 2.13 35.5 2.7 41.3 3.57 50 3.86 53 10M 4.26 71.2 5.4 82.8 7.14 100 7.7 106 50M 21.3 356 27 414 35.7 500 38.5 530 100M 42.6 54 71.4 77 150M 63.9 81 107 115
如果将10Hz时的阻抗近似认为是直流电阻,可以看出当频率达到10MHz 时,对于1米长导线,它的阻抗是直流电阻的1000 倍至10万倍。因此对于射频电流,当电流流过地线时,电压降是很大的。从表上还可以看出,增加导线的直径对于减小直流电阻是十分有效的,但对于减小交流阻抗的作用很有限。但在电磁兼容中,人们最关心的交流阻抗。为了减小交流阻抗,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多根导线并联。当两根导线并联时,其总电感L为:
L = ( L1 + M ) / 2
式中,L1 是单根导线的电感,M是两根导线之间的互感。从式中可以看出,当两根导线相距较远时,它们之间的互感很小,总电感相当于单根导线电感的一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条接地线来减小接地阻抗。但要注意的是,多根导线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近。


3.地线干扰机理

3.1地环路干扰

图1是两个接地的电路。由于地线阻抗的存在,当电流流过地线时,就会在地线上产生电压。当电流较大时,这个电压可以很大。例如附近有大功率用电器启动时,会在地线在中流过很强的电流。这个电流会在两个设备的连接电缆上产生电流。由于电路的不平衡性,每根导线上的电流不同,因此会产生差模电压,对电路造成影响。由于这种干扰是由电缆与地线构成的环路电流产生的,因此成为地环路干扰。地环路中的电流还可以由外界电磁场感应出来。

3.2公共阻抗干扰

当两个电路共用一段地线时,由于地线的阻抗,一个电路的地电位会受另一个电路工作电流的调制。这样一个电路中的信号会耦合进另一个电路,这种耦合称为公共阻抗耦合。
在数字电路中,由于信号的频率较高,地线往往呈现较大的阻抗。这时,如果存在不同的电路共用一段地线,就可能出现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图3 的例子说明了一种干扰现象。图3 是一个有四个门电路组成的简单电路。假设门1的输出电平由高变为低,这时电路中的寄生电容(有时门2 的输入端有滤波电容)会通过门1向地线放电,由于地线的阻抗,放电电流会在地线上产生尖峰电压,如果这时门3 的输出是低电平,则这个尖峰电压就会传到门3的输出端,门4的输入端,如果这个尖峰电压的幅度超过门4 的噪声门限,就会造成门4的误动作。

[ 本帖最后由 szdlliuzm 于 2007-8-3 23:44 编辑 ]

地线干扰与抑制--仪器、PCB接地注意事项.doc

34 KB, 下载次数: 1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8-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接地不好的话
控制用传感器就用502粘贴固定,就不用螺栓固定了
这样也能起到较好控制的作用
发表于 2007-8-4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szdlliuzm 的帖子

看了这些帖子,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发表于 2007-8-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jqsk 的帖子

台体的噪声是无法消除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在工作中还需总结一些东西。

幸好有这里这些可敬的热心的朋友,帮我能真正去理解一些知识。

在别处,无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8 18:37 , Processed in 0.07960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