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0|回复: 34

[综合讨论] 想上一套在线监测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1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单位有一台12MW的汽轮发电机组,考虑明年上在线监测系统。不知目前成熟的产品都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否直接给出准确的故障诊断结论?还有,若为这台机组专门设计一套分析软件,建立故障库,相比之下又有哪些优缺点?这次是先拿这一台机组做下尝试,以后还可能会扩大监测范围。请大家给支个招!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没有直接给出诊断结论的吧
发表于 2009-8-11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内外均有较为成熟的在线监测系统,个人感觉本特利公司的3500结合system1系统不错,就是价格可能高些,国产的华科同安也可以,至于给出分析结论,应该是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给出的结论太过泛泛,没有重点,基本上全都包括了,实际工作中还要靠人员具体分析的,建立故障库固然好,但机组经过大修后基本所有的数据就都变了,作用可能不是很大,但建立了肯定有好处的。
发表于 2009-8-12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人怎么能行呢!
发表于 2009-8-12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监测系统有很成熟的,国外的bently,国内的创为实S8000系统,但要针对机组编软件建诊断库的话可能没有必要,有些小公司可能会声称提供这些,那也是噱头,呵呵,实际上的诊断肯定是要靠人的,系统的关键是数据的准确、全面,图谱功能的完善。
发表于 2009-8-1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zaggio,要是专家系统管用,我们不是要失业,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mriook所说的系统“关键是数据的准确、全面,图谱功能的完善”,能提供给我们更加准确的故障信息,以便于我们进行故障诊断。
    但是目前确实许多在线分析系统,能给出诊断结论,而这个结论我想肯定也是经过对于众多故障特征的分析、经验的逐渐积累后得出的,我们诊断人员,在判定振动故障时,不也是基于对异常信号的综合分析而得出诊断结论吗?如不平衡,频谱上一倍频占主导、水平和垂直相位差90度等。只不过是仪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人脑。
    我想,好的系统,基于对各类故障特征的逐渐积累,对专家库的不断完善,加上有的具有自学习功能,在诊断结论的准确性方面还是会有一定优势的。而且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故障诊断产品将来的发展趋势。
发表于 2009-8-1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楼 bluezaggio 的帖子

实际上这样的系统是有的,而且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现在和贵司接洽的同事对技术及对我们的产品并不太了解。如果需要了解,可以直接打给我,也可以直接打给我们经理。我的手机13591154576.
发表于 2009-8-13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华科同安的。国内电厂市场份额比较的有华科同安、创为实s8000、bently  system1系统,还行一些学校开发的系统的。这些系统在数据分析、功能方面无大的区别。专家诊断方面是华而不实的,套用一句 东南大学 陆颂元老师的话:“现今的实事表明,这些研究成果绝大多数对实际动力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诊断是没有价值的。”
但华科同安在数据调用,使用界面,用户友好性方面比较方便。特别在数据查询方便,比其他系统要好很多。
不过话说回来了,12MW的小机组上这种系统太浪费,还有就是tsi系统、一次仪表方面是否准确。
发表于 2009-8-13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楼 zjuggyy 的帖子

请问 陆颂元老师是谁啊?:“现今的实事表明,这些研究成果绝大多数对实际动力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诊断是没有价值的。”说的是什么屁话?意思就是我们现场工程师积累的经验没有一点价值?
发表于 2009-8-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7-6 09:24 编辑

  不要爆粗口,你去查一下他发表在汽轮机技术2006年第2期的文章,仅仅一句话可能断章取义了。
  我贴一下的最后一段:
  当前,国内外旋转动力设备的线性范围的振动问题占了绝大多数,国外文献反映了同样的比重。旋转机械各种故障的线性振动问题涵盖范围很广,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动力设备整体性能,提高故障分析诊断精度和准确度。
  非线性振动同样应该进行研究,但是,这种研究应该密切结合我国工业设备实际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的、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只追求术语的时髦,追求商业效益的学术炒作。转子动力学分析实践说明:数值解能更有效分析复杂轴系;在当今的实际情况下, 或在可见的将来,强求复杂轴系的解析解是做不到的。对超超临界机组动力学的研究,必需突破国内近年非线性研究呆板的套路与模式,在模型和方法上做根本性变革,才能得到确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涌现的新机组新设备,为从事旋转机械动力学理论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大好机会。国内本领域理论界应该认清肩上的责任,深入实际,发现、挖掘、提炼课题,把正方向,在推动旋转机械动力学学科发展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持,解决电力、石化行业中重大设备动力学的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应该严格避免闭门造车,自我陶醉在那些虚假的、毫无价值的学院式研究中。国内外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评价一段时期的研究工作或一项具体研究的价值,不在于论文的数量,只在于你的工作结果是否真正丰富了理论方法,是否切实解决了实际问题,研究结果是否有广泛的学术或技术价值。
  这里,旋转机械振动理论研究领域内有一事可以借鉴。过去十年,国内曾经掀起了一股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的研究热潮,相关高校、研究院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软硬件开发。现今的实事表明,这些研究成果绝大多数对实际动力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诊断是没有价值的。今天,当年的研究热潮已经过去,文章和成果鉴定已经烟消云散,成为瞬间的历史。国内非线性振动理论研究,不能再走故障智能诊断研究兴衰的覆辙。
  [ 本帖最后由 zjuggyy 于 2009-8-13 10:52 编辑 ]
发表于 2009-8-1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是发电机组诊断领域里的老人儿了,呵呵。出过书的。

  拿发电机组的智能诊断举个例子,可能能从幅值、频谱、相位差什么的判断出个不平衡来,且不说准不准确,就是不平衡也还有那么多种呢,发电机80%的故障都是基频振动,关键是结合历史趋势和现场情况进一步判断原因,这些智能系统能做到吗?在人脑来说比较简单的东西换成编程语言再加上判断的具体门槛值能有多准确就很难说了。

[ 本帖最后由 mriook 于 2009-8-13 11:10 编辑 ]
发表于 2009-8-1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楼 zjuggyy 的帖子

声明如下:
1.我是单看您截取的一段话做出的直接反应。
2.对我们广大做振动检测的工程师来说,大多是在应用某种手段去完成故障诊断(预知维修)的工作,而没有多少人是可以潜心做理论的研究升华的。现场工程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使我的检测工作更简单和更有效率而不是深究钻研某一个问题(那样多开两倍工资都不够)。
3.从您截取的这段文字来看,我同样只看到陆老师在严厉的批评国内的学术机构浮躁无能,没有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如果有一种系统,既能够按照内置的标准给出建议参考,同时能够按照你自己实际的经验去修改定义,请问是否能给现场的工程师带来极大的帮助?是否还是毫无价值呢?
4.我不认为专家系统对水平很高的工程师有太大的价值,不过我认为至少会给初学者很多的帮助,同时即使专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去修改,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5.别的不多说了,同意与否都没关系,至少我认为“只有看了书的人才可能写得出书”,相信陆老师也是做了专家系统方面的研究的。
发表于 2009-8-1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楼 zjuggyy 的帖子

今后在引用老师的话时,说全点,我相信老师说的话并不是你理解的意思!!并不可以说一点价值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解决问题,其中缺一不可。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也说了”绝大多数“没有价值,我们是否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为有少数研究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呢?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不也是进行了千万次试验,不断地对错误方法予以否定,才得到最终的成功吗!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讲,陆老师并不是在给大家泄气,而是一种勉励,众多做理论研究、软硬件开发的同志们,还需要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啊!毕竟如果长期完全依赖人的经验,是不利于故障诊断这个行业的发展的。我是企业内的直接用户,对理论上的东西了解得不多,说的外行的地方,欢迎大家多批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10 21:51 , Processed in 0.07025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