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41|回复: 23

[活动调查] 【第一期】振动专题征文活动-我与振动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振动论坛作为国内振动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交流平台,长期以来本着“不求第一,只求更好,永无止境,更上一层楼”的宗旨,力图把本论坛创造成为一个集交流、学习、创新于一体的大型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广大网友开拓视野,促进本领域科研人员的交流和创新。
    为了促进广大会员的交流,分享个人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特决定开展振动专题征文活动,以形成更加系统的文字合集,为大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第一期征文以“我与振动”为主题,欢迎广大会员朋友踊跃投稿,积极参加论坛举行的这次征文活动。让我们一起分享自己学习、工作过程中收获与体会。

    第一期征文的主旨是谈谈大家与振动结缘的故事,振动学习、实践方面的心得体会,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关于振动的趣事,以帮助刚刚进入本领域的朋友更好的认识振动,提高学习振动的兴趣!

一、 征文内容(不限于此)
1.我与振动结缘;
2.振动学习之我见;
3. 振动实践之我见
4.我与振动不得不说的故事;
5.振动趣事。

二、时间要求
即日起到2011年1月15日截止。
2011年1月16日至1月26日评选优秀文章。
评选方法见相关公告。
鉴于本次活动正值假期前后,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本此活动延期至2011年3月20日截止,评选时间顺延

三、格式要求
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字数最好不少于500字(太少了说不清一个故事),不多于10000字。

四、投寄方法
所有征文请直接在本贴后跟贴发表。为便于出版电子文集,请不要用附件形式投稿。

五、奖励
1.所有投稿人都将获得5点威望的稿酬。
2.优秀文章作者将会授予“振动美文勋章”,同时奖励威望10点
3.征文结束后将出版电子文集,所有作者均可免费获得。


中国振动联盟
2010年12月14日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5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振动结缘
与振动结缘是一年半前的事,当时我厂的振动工程师调离了。老总要求我掌握振动故障诊断的技术,因为有老总的赏识,我接受了这个任务。热动专业的我在学校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所以学习振动入门不算是太难。我立马到书店买来了4本振动的书籍,其中有施维新的《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及事故》,此书是专对火电厂所写的。为了尽快上手,我先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太多了,管他的,我还是看完了一遍,用了2个月时间。然后就是不断的收集现场机组的振动数据,各种图谱对着书看,到这时,对振动有了一点认识了。对常见的不平衡故障,摩擦故障有了基本概念了。
去年5月的一天,老总把我叫去,锅炉引风机的振动超10s,要我去做平衡,这本是大修外委项目,老总问我书看的怎么样了,可不可以做?我说,计算方法是搞明白了,可是我们没有动平衡仪啊,老总说,要什么平衡仪,用两点法做吧,你去做吧,我相信你。两点法我不会啊,可是老总相信你,没法子,看书吧。在书上找到了3点法,看是看明白了,但心里还是没有底,没做过啊!和风机班的师傅约好时间,就开始做了。振动表是风机班的振动表,振动也是风机班的师傅测。整个过程完全按书上讲的来,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试加多少,我先算了一个试加重量,再问了以前的平衡情况,确定了一个重量。前三次试加时振动有了较大的变化,画图确定了加重大小及方位,加上后,振动降到了3S,成功了。于是在现场,我和师傅们详细讲了3点平衡的做法,并告诉他们,我也是才看书学会的。因为此次平衡,我和风机班受到了嘉奖。
今年6月份,汽轮机组大修后启动,振动异常增大,难以达到3000转。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搜索脑海中关于振动异常增大的原因,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各路人马不停的问我的意见。老总定义你为振动工程师(是兼职的),大家也很认可了。此时正是要表达意见的时候了。我经过紧张的考虑后,得出结论:是磨擦。理由是:振动修前是好的,修后第一次启动出现振动异常增大,与检修有关;检修主要是通流改造,间隙调的很小容易发生磨擦。大家认为分析的有理。基本认可了。磨擦振动在我厂没有发生过,谁也没有经验,经几次升速后顺利到达3000r/min。下来后,我把书中有关磨擦振动的内容看了又看,加深了理解。随后该机带负荷过程中,又发生了振动大幅上升,主任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此时我已成竹在胸了,告诉主任:上升到一定的时候会回头的。果然,一小时后,主任打来电话,振动稳住了,有下降的趋势,现场调整了轴封压力,也调整了油温。并告诉我,调整轴封压力有效果。经过此例,我对磨擦振动有了较多的认识。
今年10月,我到北京参加振动培训班,讲课的是一个老专家:寇胜利。这次培训收获颇多,有振动处理经验上的,更重要的是处理振动的理念:多看少动。此时的我正是渴望动手的机会啊,因为书看了有几本了,实际处理的事没有几个。多看少动,多么及时的提醒。
今年11月,我从朋友处(北京振动培训时认识的)得知有个振动论坛很好,找到了这里。正是朋友说的论坛,果然很不错。我对朋友说:我好比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谢谢你告诉我这么好的地方啊。朋友说:你停不下来了,估计做梦都会梦到振动!是的,我哪里停的下来!振动是这么的有趣!

点评

写的太好了.说实在的,能有一份工作,它需要的是深厚的知识,而不是虚浮的交际,这本就是一个幸福的事情.技术工作者,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我吃的饭都是自己的能力得到的,并且我们所做的是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  发表于 2010-12-27 16:5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1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 zhufenghao123 的帖子

牛,这么快就写好了
发表于 2010-12-1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tainiule hah
发表于 2010-12-1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赞成: 5.0
To Jonah_K500: thanks  发表于 2011-1-7 16:15
太牛了哈哈  发表于 2011-1-7 15:40
To Rainy: 没法, 文辞造诣很烂!  发表于 2010-12-18 10:37
赞成: 5
ChaChing,来一篇?  发表于 2010-12-18 09:37
发表于 2010-12-20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动与我
  
振动很早以前就听过,但却不知道他有这么多的内涵,可以让这么多人痴迷。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振动,可以说是工作岗位的调换吧,振动的分析就成了我的职业,我的最本质的工作。
可是,说实在话,当时我除了知道,振动就是机械部件的往复运动,这还是从一本简单的介绍振动的小册子上面看到的,别的可以说是什么也不知道了吧。所知道的就是振动可以通过分析知道机械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的部位,所以感觉挺好的,最起码说是挺先进的非常实用有希望的一门知识。也是工作的保障,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学好吧
     就这样就开始了振动的学习,从振动的,幅值,频率,相位,到更基本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的重新回忆,学习,知道了振动的学习,自己当初从事的维修工作才是最大的保证与铺垫,只有了解机械设备的运转原理,知道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机理,以及知道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才能为振动的 学习,并且学好,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我们进过最简单的培训,就开始在自己摸索着在振动学习的路上前进,频谱的分析,故障频率,只有随着学习的深入,才发现振动这门学科是多么的广阔,多么的博大精深,哈哈,也就是多么的不容易学啊
       但是现在,既然走进了振动的大门,我们一定会尽力的学好,尽力在振动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感觉要说的话,挺多的吧,突然间一些才发现是提笔忘字,什么也不会写,让大家见笑了哈哈,以后一定会努力的,

   就着了,希望有水平的哥们多说几句啊,哈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2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2010年将结束的时刻,我对于10年的生活,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言语形容,有太多的感悟。

      记得在09年刚进厂没几个月,得知上一个振动检测员走了,我心里就很想申请,可由于刚进厂,不敢和领导申请,于是我出外面喝了一瓶酒来壮胆说的,现在想想都很好笑,可惜当时没同意,之后一直待,做了半年多的钳工就调去做液压去了,直到今年四月份才让我边看看有关振动检测的书籍,边做液压。看了两个月就送到总部培训,培训主要讲述如何建立数据库、不对中、不平衡等等故障的诊断要点,再接触了一下在线监测如何维护,可能学得知识一下子太多了,弄得回来后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根本没什么头绪,浑浑噩噩度过了几个月,真正开始着手分析问题还是在10月份,厂里领导邀请了总部人员来现场教导,才符合实际的学了一把,从那时起真正对振动检测有了兴趣,刚开始不是没兴趣,而是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兴趣固然重要,哪怕我没兴趣,我也能做好,就因此得到了、尝到了在现今的中国,做振动检测人员的悲哀,孤独是必然的,最难对付的是人们一时三刻不能相信你的判断能力,甚至有的时候,问题很明显了,他们也要争面子,就说我错了,真的在那时刻很无语,虽然接手振动检测半年多了,慢慢的能分析一些问题了,让自己尝到了甜头,很像在读书时代,做会了一道很难得题目一样,更可笑的是,分析出问题原因了,得到了很多冷言冷语,领导和老员工觉得很简单,没什么意思。对于维修人员,他们要维修,觉得我给他们带来了麻烦,这些问题一个个得我处理好,有的时候自己发现了设备隐患,只要不很严重,我都不怎么和领导汇报,第一:早期问题不会影响生产,没必要解决。第二:也不想得到维修人员的闲语,第三:早起问题说了你也和那些人解释不清楚。我只要做到我能及时告诉他们就好了,不知道各位是否赞同我的看法,对于以后的路,我还依然坚持走下去。

点评

赞成: 5.0
在工作中,这是一个问题,其实处理这些事从拜托责任来说是很简单的,你上报,并做好上报记录,出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但是最大的困难在于,自我价值被忽视,自我能力被埋没.兄弟,是金子会闪光的.留住你的知识,其他的交给别人   发表于 2010-12-27 16:48
赞成: 5
如何取得平衡点可能就是一门艺术!  发表于 2010-12-20 23:35
赞成: 5
加油,早日拨云见日!  发表于 2010-12-20 21:1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2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上了,看到这个帖子,有点感触,也不算文章吧,瞎写的,呵呵
不知不觉已经做振动2年多了,光阴如梭,果不其然。
我是做汽车行业的,当初并不是做振动检测的,是做底盘实验的,后来由于部门里的振动实验室缺人,便申请调到了振动实验室,就这样,一呆就是2年。2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学习,这里也没有什么人能教,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还好公司里还是可以上网的,于是便也经常光顾振动论坛,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喜欢翻以前的帖子,有很多真的东西,论坛里也有很多的高人,很多时候都看不懂他们说什么,看来自己的修行还是不够,知识面还不够广啊。
不知道是哪个牛人说过:当你了解的越多,就越迷茫。确实如此,当初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只要有技术条件,就只管装上样品就做,觉得,一是一,二是二,哪有那么多废话,照着做总没错了吧,标准就是那个时候我的依据。现在想想,这莫不就是书呆子?
现在比以前进步了一点点,开始研究为什么要做这个条件,为什么要做这么久,怎么样可以缩短试验时间,做实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虽然还是很迷茫,但是这也正是振动的迷人之处,永远有那么的为什么在吸引着我前进,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一直钻研下去,生活需要一份坚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2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振动
   为了得到那抢眼的5个威望,我不能不想象一下我与振动的故事.振动是什么不是很明白,但是oscillation这个我是经常遇到的.当看到fourier级数在无穷远点oscillate时,我头都大了,还有那该死的laplace反演,无不让我对这个怪物头疼.但是奇怪的是在我做laplace反演的时候,振荡函数比如三角多项式在反演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可怕,反而你对exp做反演时,由于其零点在0-1/2之间,反演效果相当的差.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伟大的人物H.weyl,在临死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一千年后能重生,我只想知道黎曼猜想证明出来了没有?",虽然在laplace反演这个技术领域,黎曼猜想是假设正确的,否则你都不知道怎么分析.而不知道怎么分析的对象就是那些强振荡的函数.
    动力系统是我最喜欢的数学分支,虽然我在我们论坛非线性科学里去看那些什么分歧,什么混沌,什么lyaponuv稳定性的时候,和我在<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中的定义和解释有相当大的差别,但是还是可以从其中找到一些影子.也确实明白了,数学理论和工程应用之间的差别.也许什么时候将这两点能统一起来那时候我应该就是一个高手了.但是现在还是在看着那些不知所云的东西,希望能从中能明白一些工程界想要做的事情.这也让我想了到了,不同的框架来源于不同思想,思想不同也带来了语言上的障碍.也许释迦牟尼哪天也能和耶酥对上话,那我看那些东西就不会又那么头疼了.
   2005年我就在振动论坛注册了会员,想来也又5年的时间了.5年里振动论坛没有象其他比如有限元论坛那么强大,但是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很喜欢振动论坛,
    看来是完不成那500字了,呵呵,希望大家能在这个地方开心的交流,也希望有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能擦出火化.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做一些我们喜欢的事.
   最后新年伊始,祝愿我们的论坛能兴旺.祝愿各位朋友在这里能找到知己,最好能有共同的项目共同的理想,为之奋斗.身体的自由,语言的自由,..,让它们跑落在我们的思想之后吧.这本就是一片净土.

点评

赞成: 5.0
赞成: 5
真羡慕你们,不是本科毕业(含以上)或者经验强的人,而我是刚出道的大专机械加工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很多东西还需翻看书本,有的时候我把办公桌弄的全是资料,有点像高三高考的时候,得拼   发表于 2010-12-28 08:52
赞成: 5
虽然有些不是很清楚了, 但学习了  发表于 2010-12-27 21:10
赞成: 5
“为了得到那抢眼的5个威望”……红果果的那啥啊~  发表于 2010-12-27 19:1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3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版上那么多的同行撰写了很多故事,很受启发。思绪万千,也该理一下自己的振动故事。
我与振动结缘,是在大四上半年保研期间。在那么多的导师中,我选择了故障诊断与转子动力学专家、教授作为我的导师。当时,不知天高地厚,觉得选就选最好的导师。也许运气较好,导师听到我的声音,之后我就成为我导师在读门徒中唯一一个硕士。导师给我安排的课题是振动信号处理。整个实验室,就我一个人从事振动信号处理研究工作,从一个学机械出身的学生去学一个没有接触过的课程,而且没有任何师兄帮助的情况下,困难可想而知。振动,一个涉及到很多学科的课程,里面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但对振动兴趣支撑我继续走下去,先后撰写了三篇EI收录的文章,而且作为一个班少有读两年硕士课程就毕业的学生。
毕业之后,刚好进入国内一家风电企业从事振动监测工作,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我人品爆发,工作环境比较辛苦但很满意,专业很对口,从事起来有苦难但很有意义。但工作内容和我研究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毕竟研究内容处于理论阶段,一旦应用到实际将会遇到很多难题。不过,好的是,在工作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振动论坛。发现上面很多振动领域的专家,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嬉笑怒骂。从他们的文章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为我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值此机会,感谢论坛半年来给我带来的知识,感谢论坛上各位专家给我疑惑带来的甘露。希望以后大家一起努力,把中国振动监测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恭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合家欢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点评

赞成: 5.0
赞成: 5
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又很有意义,自己喜欢的真的很难,我想你是幸运的。好好努力哦  发表于 2010-12-30 16:1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3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inyboy 于 2010-12-30 23:21 编辑

第一个报告的故事
Rainyboy
    “大学需要什么啊?大学需要大楼吗?大学需要……”讲台上的老师斜戴着老花眼镜,以便在看讲稿的时候取下来,在看台下的时候戴上去。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扶了扶眼镜,环视了一周,发现了各种半醒的、迷惑的、戏谑的、谨慎的、事不关己的眼神,大概他觉得有些无趣吧,没有再吊大家的胃口(实际上,又有谁意识到他刚才的停顿了呢),自己说出了答案“大学需要故事!”。
    说实话,当时我以为他要说那句狗血无比的“大学需要大师”,然后顾影自怜地说点什么孤芳自赏的话呢。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老师,和他手里的《参考消息》报。

    实际上,王老师可以称得上是威名远扬,自古以来,只有勇士才敢在本科阶段选他老人家开的有限元基础课,在选课的前一学期,学长的话就传遍的各个寝室的卧谈会:“专业课,选什么都可以,除了有限元”;据说一部分勇士们成了烈士:“某某届挂了20%”;还有被奉为经典的八卦:“她老婆更狠,居然挂自己的研究生,真是灭绝师太!”。
    说来真是少年轻狂,我选了王老师的课,然而能容下150人的教室里只坐了9个人。王老师花了几分钟时间,反复确认了确实只有9个人选了他的课。然后,王老师脸上露出一种“好吧就这么着吧人多人少的反正你们要是学不好我照样挂”的表情,开始了讲对他的第若干堂、我的第一堂有限元课。令人略微吃惊的是,他打开的居然是一个文档文件,而不是屏幕演示文件,这个文档像正式的报告那样结构清晰,图、表、公式格式严整,王老师说:“你们以后交上来的大作业都得写成这种风格,而且绝对不能出现错别字!”。

    由于大多数人的避重就轻,本来的大课成了小班教学,王老师网开一面,让我们自己选择是做大作业还是参加考试作为最终成绩的考核。出我以外,另外8个人都选择了考试,我当时自以为在编程方面所向无敌,所以选择了大作业:实现一个包含杆单元,弹簧单元和平面三角形单元的有限元程序。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在长达两个月的过程中,每一次下课,我都在教室后面铺开我的笔记本电脑,然后给他展示我的程序,供他逐一批判。那是怎样毫不留情的批判啊,每次他指出程序中的若干功能缺失,若干处笨拙的实现时,眼中传递出的都是“别以为你写出一个千疮百孔的程序就怎么地了,你还差得远”的态度。对我来说,这不啻一盆迎头浇下的冰水,让我彻底明白了自己的浅薄的自满。然而当时的我也许只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不怕挑战,我不断地修改我的有限元程序,王老师挑出的毛病终于越来越少。
    我想不到的是,最后一堂课,王老师给了我20分钟时间给大家讲如何编写一个这样简单的有限元程序。我的大作业也成了一本不厚也不薄的报告,王老师举着它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一个大作业,我要留下来给后来的同学看。在这本名为《面对对象的有限元程序设计》报告的前言里,记录我在压力下的成长:

前言

这是有限元课程程序设计大作业的第五个版本,虽然当前的版本远未臻至完美,但已经改进和修正了前四个版本的代码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第一个版本的构造属于策略性的失误,居然还储存了单元刚度矩阵;第二个版本达到了作业的基本要求,但是总刚度矩阵采用的储存方式过于松散;第三个版本采用了变半带宽的压缩方式,但是代码的重用性和库类之间的关系混乱,可读性,重用性都存在问题;第四个版本,修正了上述一切,除了——引入边界条件。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第五版,没有上述的设计缺陷。

借助于面对对象编程思想,我对每个对象的方法进行了抽象。我再一次重新设计了库类继承关系,并仿造
MFC中广泛采用的做法,引入了内部链表,重载操作符,严格封装数据。并且广泛采用参数化编程的思想,在公用基础类Element的代码中,真正实现了“除了01,没有其它常数”的代码风格。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运用动态分配技术,按需分配空间,力图避免可能的缓冲区溢出。

在前处理只后,求解方程组之前,有限元程序的核心技术在于,如何储存足够少的参数产生每一个单元刚度矩阵,并且把它们叠加到总刚度矩阵之上。而且相传这个矩阵可以巨大到让任何直接按行列方式储存的尝试都有发生缓冲区溢出错误或者无法分配空间的危险,因此还要重点考察这类程带状的,对称的大矩阵的压缩储存和读取方式。

总之,在二位老师的热情帮助下,历时
8周,我最终完成了此次大作业,编写了核心代码,并且生成了一个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的图形界面,正文的叙述,一部分是程序注释,一部分是我在笔记本上所勾画的设计框架,整理为几个大的部分,附录的代码删除了所有的注释,但是要运行查看结果,只是那10个文件是不够的,若要执行简单的测试,请参考第五部分的“测试代码”,关于图形界面的实现代码,鉴于MFC的代码对于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来说过于冗长和复杂,因此没有过多的提及。

经过五个版本的历练,我对
Visual C++编译器的各种调试工具的使用也熟悉了不少。通过对前4个版本的修改和批判,我对面对对象编程的理解和C++语言的使用又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有限元核心思想的理解大大的加深了。能够将所学用于实践,这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了。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和**老师对我的指导以及给我这次历练机会!
   
    各位看官也许对我如此厚颜无耻的引用感到愤慨,但是对于我而言却有特殊的意义,每一次看到这个报告,就会在记忆中翻阅这一段故事。在故事的开始,是迷惘的前途,是转瞬即逝的机遇,少年集束的心气对严师的剑拔弩张;故事的发展,是面临人生第一条由选择产生的曲折的路,充满了挑战和质疑,又有一些荒诞,让你恨恨地,咬紧牙也要迎着寒冷的风冲刺;故事的结尾,是你以为战胜了什么,其实你战胜的不过是自己的幼稚,你迎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从心底感谢王老师,但是课程已经结束了,新的征程还在前方等着我,这一段故事在我心中逐渐封尘……

    直到我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2008暑假,彼时我正作为奥运志愿者,每天在安检大棚里对着汹涌的人潮数以百次地重复着:“Welcome to Beijing”以及“请大家排好队”。有些时候也能跳出循环,说一些别的:“阿姨,咱们场馆规定家长只能带2岁以下的小孩,您的小孩……是的,我看到他还躺在婴儿车里……但是他看上去显然已经5岁了……您别生气,后面的观众请这边来……我们的经理在那边,有问题的话请您去咨询吧!”
    接到王老师的电话是在某个下午,我恰好轮休在寝室。一开始我甚至没有意识到是王老师,因为我并没有给他留电话。王老师还对他日后的研究生来了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小范啊,我是W啊,你的有限元老师啊!”。大脑在搜索,嘴巴迟钝地说着:“哦……”(其实,心里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大作业又被发现有新问题了?!)
    王老师继续说:“暑假有时间吗?我这里有一个小项目,是关于某种联轴器的设计。以你的有限元知识基础,当然还要学习很多新东西啦,但是已经可以完成这项任务了,怎么样,想尝试一下么?这个项目……”
    如你所知,新的旅程又开始了……

    目前为止,与大牛们相比,我做过的项目不多,积累的经验也少的可怜。然而我每天都在成长,不停地成长,从我在王老师的“压迫”下完成的第一个报告开始,我完成了自己生涯的一个又一个小小的里程碑,王老师现在已经不怎么批评我了……然而每当我企图陷入自满的情绪裹足不前时,总会担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有一个与当年的王老师一样的存在,我的骄傲在他眼里不值一提,我的漏洞还远多于我的致密,我仿佛看到他眼中的“别以为你做出一个千疮百孔的项目就怎么地了,你还差得远”,不敢有丝毫放松……




       2010
1230日,基于当年王老师邀请我所做项目的论文终于印在了《北航学报》上,这是一个小小的轮回,从第一个报告到第一篇论文,这点成长也许是细微的,却是值得纪念和讲述的——这就是故事,关于王老师和我的故事,关于成长的故事。王老师也许没有意识到,与灯光球场上挥洒的青春和图书馆彻夜亮起的灯光一道,他也正在成为H大学成其为“大学”的众多故事之一……

点评

赞成: 5.0
喜欢这样有激情、有理想的朋友,都在北京有机会可以聚聚  发表于 2011-3-17 12:28
赞成: 5
我忍不住要赞扬一下你的文采  发表于 2011-1-11 19:00
赞成: 5
能够有此机遇真的非常难得! 羡煞我了!  发表于 2010-12-30 23:35
注:人名及部分情节都经过了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发表于 2010-12-30 23:2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30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用心写真实?

点评

当然是真实的故事!  发表于 2010-12-31 06:39
发表于 2011-1-1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写的太好了
发表于 2011-1-1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与振动
       说实话,起初对于振动一点兴趣都没有,我与振动结缘要从两年前说起。公司搞竞争,专门成立了状态检测室,由于以前工作岗位平淡、枯燥,我毅然选择了竞争新的岗位,参与了自我感觉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设备振动故障诊断。真正研究起了振动,才发现远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由于缺乏对设备基础的了解,给我在工作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对振动设备能分析出存在摩擦,但具体哪里摩擦说不上,也不敢说太多,怕让别人取笑。为了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我看了很多关于振动的案例,并把它们进行总结、记录。但时间长了,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分析的案例及图谱与书上的从未完全一样过,因此我慢慢总结出,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更不可少,自己缺乏的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后,每分析完一台设备,我就尽量跟踪维修过程,把拆检时发现的设备故障与图谱进行对比,从中总结出不同设备故障从图谱中所引起的故障频率,久而久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对设备进行现场动平衡也是排除振动的一项重要工作。记得第一次独立给一台风机作动平衡时,还闹出了一个笑话,现在回想起来还挺后怕的。第一次做没有经验,正好把试种加到了叶轮偏重的位置,而且加的重量还挺大,结果一开机,风机哐哐的振,把正在旁边办公楼上开会的甲方老总都惊动了,急忙跑下来看出了什么事,我当时就慌了,不知该怎么办,幸好师傅赶来,重新做了一遍,才解决问题,这件事让我有一阵子对做动平衡产生了心里障碍,不过,经过2年的锻炼,我现在已经可以很好的独立完成这项工作了。
       在振动方面我还是一个新生,需要不断的来充实自己。在这里,我只想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大家分享一下,更希望前辈们给予更多的指点和帮助。
       最后,祝论坛的朋友们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3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第一期】振动专题征文活动-我与振动

-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们
----- 那些与振动有关的事(之一)
我是陈贵清,河北省沧州献县人。1980.9~1984.7 在兰州大学数力系(即数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学习。当时系里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教授很多,像叶开元先生、程昌均(女)教授,苗天德教授等等,但我印象更深的是一名教《振动力学》的教师,***(很遗憾,不是怕老师看到本文,而是实在想不起老师的名字了,真不应该!今后有机会问清老师名字后,我再告诉大家)。该老师,说话略带口吃,平时没事,越紧张越结巴。一次,他讲到:“这个振动响应。。。。。。”,由于口吃,变成了“这个振、振、振。。。。。。振动响、响、响。。。。。。啊真硬。。。。。。”,下面课堂里笑翻了天!后来,大四选毕业设计的小课题时,竟然又无意中选中了该老师的指导项目:“某型振动机械的非线性振动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单独接触,发现该老师很内秀,对学生学习上要求很严厉,对生活上很关心,和蔼可亲。就是他把我引进了振动的大门。
1984.8我分配到唐山学院任教,教《理论力学》(由于教师缺少,我们新教师报到后就直接上讲台了。当时我只有19周岁,第一次进教室,学生们都以为哪个老师的孩子跑进来玩来了),由于受学时所限,根本讲不到振动那一部分。1986.9我考入北京理工大学13系的助教进修班进行一年的学习,由于该届进修班只招了4个人,所以我们被并入该届研究生班一起上课。学习一年后,我们本来应该毕业走人了,要是走了,很可能和“振动”就说拜拜了。在这关键时刻,系里领导(梅凤翔教授、褚亦清教授)发现:。。。。。。
(待续,由于今天刚见征文通知,夜深了,先写至此)

点评

赞成: 5.0
赞成: 5
期待  发表于 2011-1-7 15:37
赞成: 5
陈boss,接着写啊~~~  发表于 2011-1-3 1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24 15:56 , Processed in 0.089510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