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ueject

有没有可能把一个1-2米高的树的模态测出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锤击法来测试树的模态是否可行的,应该要满足锤击激励的条件。
找到书上理论如下 :
冲击激励(如锤击激励)是幅值很大而持续时间与固有周期相比很短的激励,后面还有很多的论述就省略了。
判断的方法就是看激励信号能否满足上述条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树木的模态测试可以用风作激励源,这样更真实些,树的弯曲变形大用位移或速度传感器会更好些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8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用锤击得到的响应信号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szdlliuzm 发表于 2012-1-8 12:52
还有就是用锤击得到的响应信号吗

嗯 是的 现在不同采用频率得到的频响不一样,没法判断哪个固有频率是对的。
发个图上来

4c02eab4jw1douw0i0jinj.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szdlliuzm 发表于 2012-1-8 12:52
还有就是用锤击得到的响应信号吗

想先把采用频率这些参数设置好,再用风载激励。可以帮忙看一下如何设置采用频率,采用点数吗?
或者估计一下这个树模型大概的一阶固有频率?
发表于 2012-1-8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树干与树枝的软硬度不同自然固有频率是不同了,因此要确定测试的是树杆的模态了,估计一阶固有频率会在100Hz内,采样频率选择1000Hz就可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szdlliuzm 发表于 2012-1-8 13:31
树干与树枝的软硬度不同自然固有频率是不同了,因此要确定测试的是树杆的模态了,估计一阶固有频率会在100H ...

采用频率和采用点数共同决定了间隔频率,好像间隔对结果影响也挺大的,间隔大概是多大合适呢?5Hz,2.5Hz,1.25Hz, 0.5Hz?
发表于 2012-1-9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Ching 于 2012-1-9 00:13 编辑

可否好奇问下, 这测试的目的为何?
个人以为有时候精度要求可能决定於原始目的

点评

赞成: 5.0
Leeking太逗了  发表于 2012-1-16 14:52
赞成: 5
这取决于楼主要干什么,你关心的是树干 还是树枝 或者是树叶, 一般觉得楼主关心数的第一阶弯曲频率吧, 踹一脚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12-1-9 22: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eject 于 2012-1-9 19:32 编辑
ChaChing 发表于 2012-1-9 00:12
可否好奇问下, 这测试的目的为何?
个人以为有时候精度要求可能决定於原始目的


对比树模型和类似树结构的玻璃纤维模型,固有频率情况。
考核数的刚度分布对结构模态影响,大概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szdlliuzm 发表于 2012-1-8 13:31
树干与树枝的软硬度不同自然固有频率是不同了,因此要确定测试的是树杆的模态了,估计一阶固有频率会在100H ...

使用不同的采样频率得到的结果非常不一样,下面给出三个不同采样频率,分布640Hz,2560Hz,10240Hz时的传递函数曲线,
恳请指点!
谢谢

640Hz采样频率曲线
采用频率640.gif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2560Hz采样频率曲线

采用频率2560.gif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10240Hz采样频率时

采用频率10240.gif


现在不知道该用那个结果,恳请指导!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上实验现场
Snap1.jpg
发表于 2012-1-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 sueject 的帖子

楼主咋激振的 貌似底座不太牢靠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18 04:34 , Processed in 0.08951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