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xlqypppp

[案例分析] 悬臂转子动平衡问题求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9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lqypppp 的帖子

相位传感器按转速方向是超前振动传感器还是滞后180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qypppp 于 2010-9-29 10:42 编辑

应该是超前的,具体布置图如下
1.bmp
发表于 2010-9-2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昨天的试加重数据,可以直接利用来计算就行了,不用再考虑传感器安装角度,只要你所有传感器位置不再变化就行,至于滞后角问题,主要是第一次试加时要考虑,后面加重验证一下就行。
键相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在同一角度时分析起来比较方便。
发表于 2010-9-2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jj73 于 2010-9-29 12:02 编辑

回复 xlqypppp 的帖子

在做矢量图时,因加重角度的基准与相位的基准不同,要换算成一个基准。否则直接作图无意义。如果加试重后你侧的相位200度准的话,我的计算结果如下:试重不拿掉:306/273°如果拿掉试重:122/309°。以光标带为基准,逆转速方向加重。
你的试重方向与原始振动相位重合。
      记住:相位角度这样计算。相位传感器对准光标带,从振动传感器开始,逆转速方向转动242°,就是相位角。配种角度是以光标带为基准,逆转速方向旋转62°。原始振动和试重相位正好重合。
在做矢量图时,不考虑相位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的夹角,计算毫无意义。
     上述计算是按振动传感器滞后相位传感器180°计算的,你看看你的传感器是和我计算的一致吗?比如以钟表转向为例,你对着钟表,振动传感器在3点钟方向,相位传感器在9点钟方向。是这样吗?如果相反,你再作图计算一下,就是这么个算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表于 2010-9-2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lqypppp 的帖子

用仪器带的程序自动计算没有关系,如果自己做矢量图,两传感器的很重要,因为传感器夹角不同,测得的振动相位也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午又去做了一次,分别加试重55g<310度,然后在不拿掉试重的基础上加了配重80g<108度,最后结果振动降到了3mm/s左右,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谢谢impulse、fengchunlijdb和hjjk73
发表于 2010-9-29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你成功,因你试重的大小和方向改变了,我们几个给你计算的就都没用了,呵呵
发表于 2010-9-3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平衡不要太依赖仪器了,一定要把原理搞清楚,例如传感器与鉴相器的关系、什么样的设备可以按单平面加重计算,什么样的设备必须考虑多平面等等。对于风机的动平衡,由于计算比较简单,用程序计算出加重重量和角度后,最好画个图按照滞后角推一下角度,以免加反,振动反而增大。

发表于 2010-9-30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悬臂转子一般影响系数要比内支撑的转子大的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点!由于无人指点,也每有动平衡仪做试验,尽管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但是还是缺乏感性认识,经过一次实践,以后学习就简单些了!可以推荐一些这方面比较好的,适合入门的资料么? 现在在看《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
发表于 2010-9-30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悬臂转子造成的不平衡可以作为力偶不平衡进行处理,在跨内动平衡试试。
我前一阵专门用实验台做了悬臂动平衡。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悬臂大小不同,
动平衡效果不同。有时候跨内单面一次就能平下来,有时多少把都下不来。
发表于 2010-9-3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qiandashuai 发表于 2010-9-30 15:53
悬臂转子造成的不平衡可以作为力偶不平衡进行处理,在跨内动平衡试试。
我前一阵专门用实验台做了悬臂动平 ...

在现场一般的悬臂转子叶轮都很窄,只能单平面加。
现场的情况跟实验室有很大区别,需要考虑加重平面。
发表于 2010-10-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lqypppp 的帖子

传感器这样放没有问题,如果你的计算及角度没有标注错的话,在你第二次不应为实加,因为你第一次试重效果不理想,所以计算偏差就太大,应以计算出的角度重新试重,再计算效果会好一些的,
发表于 2010-10-2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众志成城啊,祝贺楼主。刚看到这个帖子,觉得也是受益匪浅。我从做振动故障诊断以来,曾先后做过七八次动平衡,这其中有一个多小时就搞定的,也有做半天最终还是失败的,当然到现在为止算是基本掌握了。个人总结,做动平衡,首先要了解整个动平衡过程的原理,如果只知道机械地按别人的步骤做,很容易忽视一些关健的控制点,比如说试重大小选择、加重角度方向以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选择项等,出现失误。另外,做动平衡不要害怕失败,经验都是从一次次失败(确切地说是失误)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还有,就是整个过程一定要时刻保持头脑冷静,虽然动平衡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但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严重影响动平衡的结果。我想,经过了此次动平衡经历,楼主在下一次做的时候心里一定有谱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目前仍在不断学习充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2-26 20:52 , Processed in 0.1155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