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黑龙镇

[健康监测] 滞后角为200多度?怎么可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 hjj73 的帖子

谢谢hjj73,你说的很对。
有资料表明:仪器不同、传感器不同,得出的影响系数也会有差别。
一般我们说通过滞后角来判断重点,公式是这样的:
重点=传感器相对于转速计的角度+测得的相位+单位转换因子-系统滞后(角)
对于一般的加速度计来说,位移单位的单位转换因子为0°,速度单位为90°,加速度单位为180°
如果用速度传感器,那么我们要再考虑传感器本身的滞后。我用速度传感器不多,所以只能引用:“If you utilize a mechanical (spring mass) velocity transducer,  there is a phase lag inherent in the design of the transducer which will have to be determined from the manufacturer or through testing. ”


但是我觉得我们这里讨论的应该是纯的系统滞后,也就是排除了传感器、仪器影响之后的滞后角。对于这个滞后角来说,不考虑支撑系统的影响,那么低于共振点的,滞后角0-90;在共振点的90;高于共振点的,90-180,当然如果支撑系统是柔性支撑(高于支撑系统的共振点)的话,滞后角也许又会相对增大些。

我考虑的如果现场测得的滞后角不符合上述规律的一些可能的原因:
1,测量误差(在现场用目测判断角度的话差10-20度很常见);
2,影响系数的发散性(同一转子,某些情况下,试重改变,影响系数也会随着改变);
3,系统的非线性;
还有其它的吗?

以上观点如果有错的地方请大家及时纠正我,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jj73 于 2010-11-8 10:54 编辑

回复 31 # hammeryet 的帖子

您说的很详细,学习了。
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设备对相位的定义,否则导致高点不准,是一个伪“滞后角”,使我们的讨论、学习没有进展。
发表于 2010-1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在进行风机振动处理的过程中,就是测试它的一倍频振动,因为风机主要的问题还是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磨损从而导致不平衡的产生。特别是目前在煤电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很多电厂都是在烧比较劣质的煤,这样如果除尘效果不好的话,灰尘还是较大的,灰尘的颗粒也较大,这样的话,风机会比较快的不平衡的。
所以我们几乎不测他的启停波德图的,另外启动是一个很快的过程。
而当我们去处理机组振动的时候,那些数据都是需要测试的,而且用的测试设备和风机处理用的设备也不同。
另外我觉得对于滞后角的认定。
第一要看所测试的转动设备
第二要看使用的设备
这样经过几次的测试和现场动平衡,就可以获得很多的数据了,对于今后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要怕不会,只要基本的理论和概念清楚了,那就在工作中来锻炼自己好了。
发表于 2010-11-9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jj73 于 2010-11-9 08:08 编辑

回复 33 # fdmhepri 的帖子

所以测量仪器的不同,相位的定义不同,对于风机类转子虽然不影响做平衡,实际按滞后角的定义算出来的所谓滞后角,有些根本不是滞后角。只有明白了仪器厂家对相位的定义,才能正确计算出滞后角。
发表于 2010-11-9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 hjj73 的帖子

确实如你所说,滞后角在理论上是一个定义很严格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能把工作干好就行了。
当然,对于有关振动的理论知识还是需要明白的,只有这样才能不管用啥测试设备和对啥设备进行诊断和处理,那是很有用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一通百通啊。
和版主讨论很有收获啊。
发表于 2010-11-1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 hammeryet 的帖子

最近滞后角一直在困扰,通过大家的讨论,有些明了,现在看有关影响系数法和采用机械滞后角法来做现场动平衡,觉得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影响系数法是通过配重找到不平衡激励的响应,来进行平衡,而机械滞后角法是通过找到不平衡激励,反向加配重来进行平衡。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请赐教。
    另,有关机械滞后角与影响系数角关系:
滞后角=影响角±振动探头到键相器之间的夹角(该夹角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同为“+”,相反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也请讨论。  
发表于 2010-11-1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 abin811025 的帖子

动平衡方法里没有滞后角法。
动平衡的方法分影响系数法和模态法。
刚性转子用影响系数法,柔性转子一般用模态法。
知道了滞后角,在加试重时一般可把振动降低,计算时数据也较精确。
现在有一种方法叫一次加准的方法,根据经验,知道了响应值,选取正确的滞后角,不用加试重,一次成功。但该做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要求平衡人员要有非常丰富的现场经验。
发表于 2010-11-1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一次加准不能称为方法,方法还是哪几种,一次加准只不过是在熟练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法的成功应用,并且,一次加准也是有范围的,谁都做不到对所有设备一次加准,只不过是对自己非常熟悉的设备才有可能。一次加准是每一个现场动平衡人员的最高目标,希望大家都能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发表于 2010-11-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 impulse 的帖子

你说的没错.
发表于 2010-11-1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impluse的观点,数据多是一次加准的前提
发表于 2010-11-1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in811025 于 2010-11-13 10:25 编辑

我说的滞后角法,也就是希望能减少试加重量次数,也就能减少停机次数,这就能有意义了。当然这里的关键是滞后角的确定,现场大量数据的收集是一方面,另一个就是咱们可以借助仿真软件,比如dyrobes软件,不知联盟中有使用过该软件的没?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发表于 2010-11-1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借助于仿真软件,我感觉这个东西好像不是很实用吧,现场的设备,零部件众多,条件也很多,如果要进行仿真的话,那可是太难了吧。我没有接触这类软件,可能说的不对哦。如果谁有的话,那到是可以拿来大家讨论讨论。
发表于 2010-11-13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 abin811025 的帖子

欢迎你给我们介绍介绍。
发表于 2010-11-1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最近才接触该软件,也就是把模型建立好,根据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来调整并确定好轴承的参数,如刚度和阻尼系数,再给一个不平衡量,软件就可计算得出相应的相频响应特性图,从而得出滞后角,以应用于一次加准。但我发现应用影响系数法做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时,由于忽略了转子绕曲变形,一般滞后角取为零,这也可从影响系数法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它是通过试重找到不平衡激励的响应,从而配重来进行平衡。不正确的地方请讨论。
发表于 2010-11-14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 abin811025 的帖子

轴承的刚度和阻尼系数是很难确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25 19:25 , Processed in 0.05822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